咖啡歷史常識 早期中國咖啡引種擴種史(四)

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咖啡豆: 咖啡文化 > 2024-12-25 21:20:00

  1.關於1884年臺灣咖啡早期引種的考證

  1.1 2004年5月筆者考察了臺灣雲林縣的古坑和嘉義縣的阿里山咖啡種植區。2009年11月我再度實地考察了臺灣雲林縣的古坑和臺南縣的東山咖啡種植區、劍湖山世界咖啡博物館、在臺北參觀了世界咖啡展和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等。

  1.2 在16世紀以前,西方人的餐桌上根本就沒有軟性飲料,除了葡萄酒、啤酒、蒸餾烈酒,他們只能用清水來解渴,是16、17世紀的中國人教會了西方人喝茶,土耳其人教會了東方人喝咖啡。筆者兩訪寶島臺灣,重點訪問調查了臺灣咖啡早期引種擴種的歷史考證。咖啡在19世紀初的中國被披上了貴族化和文藝化的外衣。

  1.3 1884年,(清光緒 10 年)距離年輕的光緒皇帝親政還有三年。一位叫勞倫斯的英國曼徹斯特茶商,在中法海軍隆隆的炮火中來到了寶島臺灣,這位曾經行商非洲、南美的中年人發現臺灣的氣候潮溼溫暖,類似盛產咖啡的加勒比海岸,於是開始動起了墾殖咖啡園的腦筋。也就是在這一年,勞倫斯的咖啡園開始試種。這個故事或民間傳說,筆者在臺灣和內地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和檔案,獲得臺灣咖啡早期引種擴種基本的事實是:

  1.3.1 1884年,英國茶商自菲律賓馬尼拉輸入引種咖啡樹苗木100多株,次年又輸入種子在臺北縣的三峽地區開始種植,咖啡首度落戶在臺灣的土地上,據史料記載:“因運送遙遠且樹處理及照顧不佳,種植後咖啡樹大都沒有順利成長,而碩果僅存者僅十株”;

  1.3.2 1901年,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技師田代桑引進印尼爪哇咖啡品種,在臺灣墾丁國家公園試種,獲得成功,其效果比較理想;

  1.3.3 1904 年,臺灣咖啡早期引種部分首次獲得了好的收成。大大激發了繼續引進更多咖啡品種的熱情,並進一步將咖啡引種推廣到臺東、花蓮與高雄等地區;

  1.3.4 1919 年,臺灣嘉義農業試驗支所(現爲嘉義農業試驗所)全數收集恆春與各地的品種,在該所內種植,進行科學研究與觀察。

  1.3.5 1928年,臺灣咖啡首次銷往日本,其咖啡的品質獲得日本市場的普遍肯定和好評,於是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並開始產業化經營;

  1.3.6 1936年,現在的臺灣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也開始了咖啡種植;

  1.3.7 1942年,臺灣島咖啡的種植面積己達1000多公頃,這是全臺灣種植咖啡的全盛時期;

  1.4 以上臺灣咖啡早期引種擴種的大事記,此項史料的調研記錄,後於2009年11月獲得了大部分考證,由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的《臺灣早期咖啡文化》一書第10頁有這樣的記載:“在臺灣嘗試栽培種植咖啡的歷史最遠可朔至光緒十年(1884年),由大稻埕德記洋行的英國人從馬尼拉輸入咖啡種子,在三峽開始種植,其後,也在文山冷水坑、汐止附近試種,一開始有相當的收成”。次年又輸入種子在臺北縣的三陜地區開始種植,1901年,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技師田代桑引進爪哇品種,在墾丁國家公園試種,效果不錯;1904 年,正式採收。後又引進更多品種,並推廣到臺東、花蓮與高雄等地區;1919 年,嘉義農業試驗支所(現爲嘉義農業試驗所)全數收集”。

  1.5 《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咖啡條,是這樣記載的:“咖啡於1884年引種到中國臺灣省,1908年引種到海南省,以後相繼引入雲南、廣西、福建等地種植”。

  1.6 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7年關於“臺灣咖啡種植情況介紹”的材料更進一步確認了此項史料的調研記錄,文中稱:“1884 年傳入臺灣後,先後於當時的臺北、恆春、臺中、臺東、花蓮、嘉義等地種植,由日治時代配合殖民政策而產生的熱帶栽培作物、戰後得到政府補助經營的潛力作物,到今天與地方文化結合的地方文化產業,咖啡產業的角色隨著臺灣農業經濟與社會發展而轉變”。

  2.臺灣咖啡早期種植的傳播

  2.1 筆者通過實地與業內人士瞭解到當時臺灣引種的咖啡品種主要是阿拉比卡(C.arabica);以後有引種烏干達、印度尼西亞的羅伯斯塔種(C. robusta),雖然耐高溫、抗病蟲,比較適合臺灣低地栽培。

  2.2 隨着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臺灣淪爲日本的殖民地。英國茶商勞倫斯通過日本商船將臺灣咖啡豆輸入通商口岸的咖啡館,這使生活在中國的西方白種人認識到,東亞大陸不僅能種植咖啡,而且還是可行的實業投資項目。在那個年代的許多年裏,商人、傳教士颳起了帶着咖啡種子到中國大陸傳播咖啡種植的風潮。有傳聞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田德能曾在上海喝過勞倫斯咖啡,啓發了一個奇思妙想,後於1904年在雲南省賓川縣傳教時找到了適宜咖啡生長的海撥高度和土壤,此說尚無書證,也無資料考證。

  2.3 在臺灣咖啡早期引種擴種歷史的考證中,給我最強烈的印象是我國海南島1935年大規模引種擴種咖啡和臺灣島1942年臺灣栽種咖啡的全盛時期,與我國上海和臺灣咖啡館早期咖啡歷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分不開的。

  2.3.1 由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的《臺灣早期咖啡文化》一書第56頁的記載:“昭和三年(1928)臺北市已有咖啡屋館的設立,分別座落在城內的榮町(現今衡陽路博愛路一帶)和西門町,但是大稻埕和太平町(大稻埕附近)也有一些,據『臺北市六十餘案內』裏記載有21家沏茶店座落在臺北街頭”。“當時的咖啡館除了榮町和西門町的明治沏茶店、新高沏茶店、水月沏茶店之外,還有大稻埕太平町的松竹、天馬茶房、月光荘等,榮町和西門町爲日人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熱鬧繁華地區,榮町更是號稱爲『臺北銀座』。西門町則是當時新與的劇場及戲院的所在地”。

  2.3.2 “大稻埕因爲茶葉貿易的興盛,是臺灣人重要的聚集地,大稻埕碼頭更因淡水河的緣故,成爲貿易與走私商品的集散中心,當年報紙曾報道:(大稻埕顯著的現代化,咖啡店林立,常設劇場的誕生)由此可見在日據時期日人將咖啡店的出現認爲是『現代化』的重要指標”。

  2.3.3 在臺灣考察中獲知,臺灣咖啡館的興起早在1928年,臺北已存在22家咖啡館、喫茶店。1930年代在大稻埕開設的維特咖啡館,老闆楊承基是畫家楊三郎的哥哥,開啓了臺灣咖啡館與藝文界的因緣。“維特”雖因生意清淡、被迫轉型成酒家。主廚與經理卻另起爐竈,先後開設在臺灣文藝史上鼎鼎大名的“波麗路”與“山水亭”。1935年舉辦的臺灣咖啡博覽會,並以“森永喫茶店”作爲展示館,可見當時咖啡館的盛況。臺灣咖啡傳播先後擴種於當時的臺北、恆春、臺中、臺東、花蓮、嘉義等地。

  2.4 原駐華美國女記者愛蓮·科巴里·昆(Irene Corbally Kuhn)的一篇關於上海的回憶中寫到:“我們驚奇地發現,30年代的舊上海原來比今天更加前衛。當時飲品生態中的碳酸冷飲、咖啡與熱茶的競爭全是時尚潮流的比拼。哪一樣能夠使銳意求新的中國人眼前一亮,或者受到時尚名流的追捧,它都會更大程度佔領中國人的味覺”。

  2.5 據臺灣史料記載:“1934年波麗路西餐廳(位於民生西路延平北路)的成立,讓臺灣的中產階級日常生活有咖啡館可休閒談心,另外一般普羅大衆的日常消費也漸漸有咖啡的出現,而不像以往如此遙不可及。明星咖啡館(ASTORIA)是從上海時代開始,約民國21(1932)年,當時是在霞飛路上,這是第一個階段,民國38(1949)~50(1961)年來臺灣設立武昌街,這是明星咖啡館最鼎盛的時候,因爲每天出爐的麪包,讓當時的明星咖啡館成爲在臺的俄國人臺北的聚會中心,許多文人作家也都到這裏來寫文章”。

  2.6 從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大量實物和該館出版的《臺灣早期咖啡文化》一書中,我們透過老照片不難發現,日據時期臺灣咖啡館Cafe Tonbo所用的椅子,和歐洲咖啡館專用的咖啡椅Thonet No.14相似,由此證明臺北咖啡館早在1930年代便與歐美咖啡館同步流行。此椅由19世紀專門生產咖啡館傢俱的奧地利傢俱店設計,公認是當時正規咖啡館不可少的標誌,還被紐約MoMA收作館藏。

  2.7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7 年統計,目前臺灣有16 個縣市種植咖啡,種植面積爲561.0 公頃(8415 畝),以嘉義縣及南投縣最多,分別有180.5 公頃(2707.5畝)、101.6 公頃(1524 畝),其它依序爲屏東縣72.3 公頃、雲林縣44.3 公頃、臺東縣44.1 公頃,五大縣共計442.8 公頃,合佔臺灣咖啡種植面積的78.9%。

  3. 臺灣咖啡種植的主產區

  臺灣咖啡的品種大致可分成以下四類:古坑咖啡、東山咖啡、大武山咖啡、竹山咖啡。而本文主要實地考察了其中最知名的古坑咖啡和東山咖啡兩個地方品種:

  3.1 臺灣古坑咖啡:

  3.1.1 臺灣古坑鄉舊稱“庵古坑”,古坑緯度位於23.7度,海拔600至1,500公尺,年雨量在1,500至2,000 之間。日據時期,日本人開始在古坑的荷包山大量栽種,並且專種“阿拉比卡”種咖啡,面積達300公頃,當時被視爲進貢日本天皇的重要經濟作物,而獲得了咖啡山的美名,與當時的惠孫農場、瑞穗農場號稱臺灣咖啡三大場地。咖啡在沒落了半世紀之久後,近年來古坑鄉爲了積極推動地方產業,以“臺灣咖啡”原產地之鄉重新復興,如今荷包山又開始看到大片的咖啡園,種植面積直追當年。

  3.1.2 據《雲林縣志稿》記載,古坑咖啡爲日治時期時引進。臺灣總督府引進咖啡豆之後,選擇臺東、花蓮瑞穗、高雄、雲林古坑與南投惠蓀林場爲試種農地,最後發現雲林古坑的品質最好,也成爲日治時期獻給日本天皇的貢品,至此,古坑咖啡有“御用咖啡”別名。

  3.1.3 古坑的華山走勢呈東西向,陽光呈半日照,加上有樹蔭可以遮陽,咖啡種植條件十分優越。日據時代,古坑即被日本人發現它得天獨厚的條件,開始栽種咖啡,集中在華山、華南、桂林、荷包等區域。除了曾經進貢日本天皇,還曾在世界咖啡比賽中獲得亞軍殊榮。後來因農業轉型,加上咖啡飲用未成風氣,咖啡轉作其它作物。直至近年,一度中斷的咖啡栽種和咖啡文化,又才復興起來。

  3.1.4 據老一輩鄉民介紹說,當時斗六市曾蓋了一棟咖啡加工廠,由於設備完善、新穎,堪稱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咖啡加工廠,常有許多外國訪客到該工廠參觀,品嚐現炒咖啡豆煮出的香醇咖啡。二次大戰日本人戰敗撤離臺灣後,由於市場尚未形成及人工工資昂貴等因素,經濟農場逐漸放棄種植,臺灣咖啡產業也漸趨沒落。

  3.1.5 中國新聞網2009年2月19日電: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45年曆史的“古董”臺灣咖啡重新出土?三罐當年由遠東最大咖啡工廠所生產的臺灣咖啡粉,因一對夫妻整理舊家意外發現。 63歲的古坑咖啡農張景科表示,好友馮政義日前拿了一個鐵罐,問他“認不認得這種東西?”他看了生鏽的鐵罐嚇一跳,那是四、五十年前雲林經濟農場生產的臺灣咖啡,他18歲時曾包裝過。

  3.1.6 古坑咖啡農張景科回憶說,日據時期古坑荷苞山種植臺灣咖啡,採收後全送到位於斗六的咖啡工廠加工,當時有一部東南亞最大的咖啡烘焙機,一次可烘焙200磅咖啡豆,幾乎全臺灣的咖啡都送來加工,父親張邦魁曾任技工。張景科指出,當時臺灣咖啡很高檔,發酵、烘焙、磨成粉後,以馬口鐵罐真空裝起,除了外銷日本等國,更是島內高官的公關品。他說,馮政義整理舊家時發現三罐古董咖啡,1964年生產,雖然外殼已經生鏽,但打開其中一罐,存放45年的咖啡粉居然還是好的,沖泡時香氣仍很濃郁。

  4.1 臺灣東山咖啡

  4.1.1 日治時代東山鄉民曾於楠西鄉日本人所經營的咖啡試驗農場工作,之後帶回咖啡種苗,東山崁頭山開始有了咖啡的栽種。地處緯度18至27度間,東山崁頭山位於北迴歸線 23.5° 以南山區,海拔 500-800 公尺,地質、氣候、降雨量條件適合咖啡樹的生長,鄰近又有曾文、烏山頭、白河水庫可以調節溼度,有半日照的環境,採有機栽培管理,晝夜溫差大,屬火山土灰質,土壤酸鹼度適中。使得東山鄉所生產之咖啡,稱得上比較獨特的臺灣本土的優質咖啡。

  4.1.2 在東山的訪問時,當地的咖啡農特別強調說,東山咖啡樹在山林間自然散播和生長,60多年了,這些自然在山中繁衍的咖啡樹已適應了東山的土地而馴化爲當地樹種。還說現在的東山咖啡有別於阿拉比卡和羅伯斯塔種。鑑於此,筆者在實地觀察了東山咖啡樹的樹形及生物學特徵,並採回了在曬場上的代殼咖啡豆1000克。

  4.1.3 筆者在臺灣東山瞭解到整個東山沒有成片大面積的咖啡種植基地,只有22傢俬營的休閒度假咖啡園,面積均小,其中以東山咖啡園、大鋤花間咖啡園、丹品咖啡園等三家相對面積較大一點。筆者選定了大鋤花間咖啡園,與業主友好交流,並體驗了東山咖啡的美好時光。

  5.臺灣咖啡業的現在狀況

  5.1.1 在消費市場方面:以一杯咖啡平均使用約7克的咖啡粉推算,至今,全臺灣每年大約喝掉30億杯的咖啡(含罐裝等即飲咖啡),相當於臺灣2,300萬人口每人每年喝掉130杯的咖啡,較十年前約50杯多了一倍多。特別是,去年進口的咖啡當中,生咖啡豆進口量就高佔一半以上,達12,364噸,焙制咖啡豆和咖啡及其製品分別只佔約1,507噸和7,323噸。

  5.1.2 在出口方面:2007 年共出口183.8 噸,平均出口單價爲每公斤30.88 元。主要出口到香港(佔66.5%)與大陸地區(佔21.0%)。

  依生產與進出口資料估計,臺灣一年咖啡豆市場約有14,140噸,平均每人消費量0.85 公斤。

  5.1.3 本土咖啡方面:本土咖啡豆有待分級制度以提升水平隨着人們休閒品味的改變,咖啡需求量大增,本土咖啡預期將成爲臺灣的新興農業。強調咖啡品牌,並結合文化及觀光資源營銷做後盾,吸引民衆深入產地,親近及體驗與咖啡相關的活動,預期將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產業。此外,由於從業者在商品、服務與業態的創新,也帶動臺灣咖啡產業的發展。有鑑於臺灣咖啡相關產業持續擴大,雖然臺灣之咖啡原料多依賴進口,市場上僅有少部分咖啡加工品使用本土原料。但是本土咖啡的種植陸續有16 個縣市投入,在人們飲用咖啡風氣日益盛行的情形下,有必要對於本土咖啡豆進行質量認定與分級制度,提升本土咖啡之質量與專業。

  5.1.4 在產量與進口方面:2007 年臺灣共生產咖啡豆452.7 噸。臺灣加工及飲用的主要原料全系依賴進口。根據海關統計資料,2007 年臺灣共進口咖啡豆(含未焙制及已焙制)13,871 噸,較2006 年增加28.9%,平均進口單價爲每公斤20.71 元。依2007 年進口量統計,主要進口來源爲印度尼西亞(佔38.1%)、巴西(16.7%)、越南(11.4%)、危地馬拉(10.2%)。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4-12-01 16:52:57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