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巴黎“花神”咖啡館的相遇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29 11:01:26

  “花神”咖啡館位於巴黎第六區聖日爾曼大街172號,建於1887年,因當時門前裝有一尊古羅馬女神Flore的雕像而得名。(資料圖片)

  葉星球拿出一張巴黎市地圖,標識當年周恩來足跡所至。

  口述歷史

  口述人: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葉星球

  周恩來上世紀20年代在巴黎13區意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弗魯瓦街15號一家小酒店住了兩年多,一面讀書,一面寫文章兼做社會調查。其間,到咖啡館喝咖啡成了周恩來瞭解社會、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

  “花神”咖啡館,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館之一,1865年開始營業,它以接待文化藝術界人士而聞名於世,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畢加索、薩特、佈雷東還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裏喝過咖啡。

  上世紀20年代,年輕的周恩來也常去居住的小旅館附近的“花神”咖啡館喝咖啡,寫文章。店內的侍應生帕斯卡爾,性格開朗,對那些熱血沸騰的窮書生,充滿同情,而且喜歡和他們交往。

  中國青年周恩來,也成了他的朋友,他很佩服這位黑頭髮黃皮膚的年輕人。爲尋求真理,離鄉背井,來到法國。有一段時間,周恩來手頭拮据,帕斯卡爾總是借錢接濟他,周恩來始終沒有忘記帕斯卡爾的友情和對他的幫助。

  周恩來就任總理之後,在日理萬機中也沒有忘記這位老朋友,曾多次寄去中國香菸和茶葉給帕斯卡爾,帕斯卡爾每次總是分給同事品嚐。一直到今天,“花神”咖啡館還有許多人知道中國有一位很重感情的總理。帕斯卡爾今已作古,但是“花神”咖啡館現在還流傳着他與中國總理交往的故事。“花神”咖啡館現在屬於巴黎文化遺址保護單位。文物保護的盾形金屬牌上,清晰留着周恩來的名字。

  除了“花神”咖啡館,周恩來還到巴黎火車東站附近的咖啡館喝咖啡。

  鄧小平在法國:6年勤工求學

  口述人: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葉星球

  鄧小平在哈金森橡膠工廠的檔案卡。(資料圖片)

  1920年10月22日,16歲的鄧小平和黃濟生、鄧紹聖等23名中國學生,在“法華教育會”的安排下,正式在諾曼底地區巴約中學註冊,開始在法國的求學生涯,當時在法國能夠接納不會說法文的外國寄宿學校,只有巴約一家,學校爲這批中國學生特地開闢學習法文的課程。

  巴約中學,上世紀60年代改建,現名叫阿蘭·沙巴梯耶中學。在校園的東側,有一座三層樓的古老建築,正是當年巴約校舍的舊址。現在巴約中學留有鄧小平唯一的一張史料,那是一張當年學生的費用單據,上面排列着19箇中國學生的姓名,左邊是外文拼音,右邊是繁體漢字。第十八位是“鄧希賢”(即鄧小平原名),上面開列了1921年3月每個學生交納的生活費清單。鄧小平的零用開支一項總額是18.65法郎。

  5個月後,由於當時的中國政府中斷了這批學生的財政資助,鄧小平和他的同學被迫中斷學業,離開巴約中學。輟學之後鄧小平經同鄉介紹到克魯梭當皮革工人,後來再到施奈德鋼鐵廠當軋鋼工人。

  離巴黎不遠的蒙達日是當年接納中國留學生最多城市。根據該城檔案記載:“1920年至1927年之間,蒙達日市等幾個城市特別對華開放。當時這些城市的學校招收了幾百名中國學生,並且都是領取助金的學生,哈金森橡膠廠就招收了兩百多名學生打工。”哈金森工廠現在依然存在,共有員工1500人。

  1923年,鄧小平曾在橡膠工廠木鞋部當工人。當時的檔案記錄着:鄧希賢,進廠編號5370,出生日期1904年7月12日,入廠日期1923年2月2日,離廠日期1923年3月7日,車間:鞋業部。

  鄧小平經歷了長達4年的勤工生涯,直到1926年1月離開法國,前往莫斯科。

  1997年5月16日,法國總統希拉剋訪華時,向江澤民贈送了鄧小平在法國工作的工卡原件,以表達對這位偉人的緬懷。

  記者手記:文化的細節

  90年前,一大批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遠赴法國,尋求救國之道。

  彼時的巴黎,正是世界的中心,各種思潮在此激烈碰撞,由這裏發軔的新思維、新理論,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也每每牽動着巴黎的神經,成爲這裏熱議的話題。

  時移事易。今天的巴黎,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但她依然保持着國際大都市的大氣、從容和華貴:美輪美奐的遊輪,滿載遊客消費着浪漫;巴黎聖母院的鐘聲,傳來卡西莫多對人性美的呼喚;鴿子在廣場與遊客爭搶鏡頭;市政廳廣場年老乞丐盤坐,與對面牆壁上的聖母瑪麗亞像交相輝映……

  這個城市,由於對文化的特別尊重而讓人心生敬意。

  巴黎13區因爲早期共產黨人的活躍而聞名。早年,作爲巴黎郊區,這裏環境髒亂差。後來,來自亞洲的各國移民陸續聚居這裏。巴黎市政府特別同意這裏的人們在此建造樓房。因此之故,革命先驅在這裏的足跡許多已經不存。上世紀70年代,復出不久的鄧小平訪問巴黎,他領着工作人員特別到了當年他們常喝咖啡的地方,見此情景感嘆道:這裏全變■!讓人買了100多個巴黎的牛角麪包,帶回國內,分給當年留學法國的人喫。

  1979年,時任巴黎市長的希拉剋先生規定,距離意大利廣場100米範圍的建築立面不許改動,即使塗料翻新,也不許換上新的顏色。

  文化是什麼?不是口號,而是細節。

  今天的世界,人們矚目的焦點從西方轉到東方,經歷金融風暴洗禮後的世界經濟秩序正在改寫。位於人們聚焦中心的則是中國,每一個地方都日新月異,每一個人都充滿活力,連空氣中也瀰漫着創造、創富、創業的激情。

  世界交往的規則已經改寫,但善於學習的開闊眼界不能變,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不能變,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不能變。在拼文化的今天,唯有從細節做起,讓文化變得可觸可感可親,才能產生強大的生命力。

  面對面

  搶救旅法黨史資料是一種責任

  --對話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葉星球

  經中國駐法大使館文化處人員推薦,本報記者與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葉星球先生取得了聯繫。這位忙碌的儒商十分痛快地答應了專訪請求。當地時間6月20日下午,記者如約來到了巴黎廟街43號--“法國華人華僑學會”所在地旁邊葉先生的“法國星球藝術品公司”。

  門面不算大,但商品琳琅滿目,樣樣俱全,且價格相當便宜。順着狹窄的樓梯拾級而上,是這間店鋪的倉庫和葉先生的工作室。就是在這間普通的店鋪裏,誕生了葉先生的一篇篇研究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旅法期間的文章。我們的話題就從這裏開始了。

  深圳特區報(下稱特):在這樣的環境裏潛心做旅法黨史研究,您究竟有什麼樣的動力?

  葉星球(下稱葉):1990年前後,谷啓珍、閻純德等教授來法國研究海外黨史。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專門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的旅歐生涯,以至於沒有多少直接史料可供他們使用。於是他們建議我,利用自己與華僑華人、留學生聯繫較多的優勢,幫助整理一些資料。

  我出生於紅旗下(注:1953年),1980年改革開放之初就來到了巴黎。在法國工作生活多年,深感祖國強大對於海外華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多次回鄉的經歷,也讓我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我感到搶救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旅法史料,並進行系統整理、研究,意義重大。從那時起,就堅持做下來了。

  (旁白)葉星球先生本來是搞美術史研究的。生性愛好闖蕩的性格,使他在改革開放之初便遠赴巴黎,打過工,經過商,但他長年未改對於藝術和研究的興趣,並且對於時代、對於華僑華人、對於祖國懷着一種深切的關懷。他花費20年時間,深入華人社區,尋找一戰華工遺蹟,嘔心瀝血地搶救旅法支部當年的每一份字據、照片、碑銘,最終於2009年成書《法國華人三百年》--這一史記性專著,全景式展現了清朝以來三百年間華僑華人在法國的奮鬥歷程。

  這本書中有關旅歐支部的史料研究,多數都是他獨家挖掘並進行系統整理的,這奠定了他在相關研究領域不可替代的位置。

  特:作爲商人,您沒有義務研究這些資料;作爲海外華人,您的生活壓力肯定也不小。怎麼解釋自己價值觀的選擇?

  葉: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奮鬥是爲了更自由,可以擺脫物質條件的束縛,有能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爲什麼不爲祖國做一點事情呢?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爲了國家、民族的命運,不遠萬里來到法國,學習馬克思主義,爲祖國取得了通向國富民強的“真經”。只要是中國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應當抱着感恩之心,來景仰和認真對待那段歷史。

  特:如您書中所說,旅法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中產生了一大批精英,其中不少成爲後來的國家領導人,如周恩來、鄧小平、朱德等,您如何看待這些前輩當年的旅法經歷,對於他們後來治國理政的影響?

  葉:這一問題問得好!這也是我研究這段歷史的出發點所在。旅法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多數處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朝氣蓬勃,負有理想。最小的如鄧小平,只有16歲,到他1926年回國時也才22歲。從16歲到22歲這段特殊的成長經歷,能對他今後的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沒有影響?

  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擴大了眼界。鄧小平之所以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與他早年留學法國的開闊眼界絕對有關。深圳要發展得更好,中國要發展得更好,都需要有越來越寬廣的眼界。

  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通過旅法經歷,找到了解答中國問題的金鑰匙,那就是告別封閉和狹隘,向未來、向世界、向開放的馬克思主義尋求創造力。眼界越開闊,解決中國問題的思路就越清晰。沒有什麼比自我陶醉、自我封閉更爲可怕的了。

  特:我們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革命先驅的優良傳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您未來還有什麼打算?

  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旅法期間,喫盡了辛苦,但始終抱負國家使命,那種理想主義,那種改造未來的信念,是我們必須堅持的。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在海外生活多年,也曾接觸過其他政黨。但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保持憂患意識、開放意識,高度重視與時俱進地消化吸引再創造時代的精華,說明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良性機制。只要全國8000多萬黨員,都能始終像自己的組織那樣,永遠保持謙遜胸懷、國家使命,不斷開闊眼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我個人年近花甲,但仍希望能夠在黨史資料整理方面多做點事情,這既是在報答祖國,也是我推進中法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以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基本心態,來認真地保護好每一個時期中國人的奮鬥歷程,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精神財富。

  人物

  儒商葉星球

  醉心旅法華人史

  巴黎市政廳附近有條老街,當地華人把它稱爲廟街。就在廟街43號,記者見到了現任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歐洲龍吟詩社執行社長的葉星球先生。

  葉星球1953年生於浙江樂清,出身工藝美術世家,耳濡目染,從小就愛好藝術。1980年葉星球旅居巴黎後,先在傢俱廠做雜工,再到餐館做跑堂。攢足資金買下廟街這個小店後,他追夢文藝的念想重新萌生。

  此後葉星球在商不言商,經過不斷研究和耕耘,他在詩書畫和文藝寫作、僑史研究等方面皆有建樹,出版有《一葉詩集》、《巴黎萍蹤》、《詩情畫緣》、《法國華人尋蹤》、《葉星球墨戲》、《葉星球美術文集》、《法國華人尋蹤》等多部作品。2007年3月,葉星球撰寫的書法作品《大樂》被酷愛中國藝術的法國前總統希拉剋收藏,希拉剋還親筆修書向葉星球致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不懈的尋蹤採訪當事人,收集、查證和搶救照片文字,葉星球編寫出了旅法華人的史書《法國華人三百年》,爲廣大旅法華僑華人送上了一份重禮。

  葉星球在法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雖然不是富賈鉅商,但他憑着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贏得了尊敬和信賴。(鮑傳文 李力)

2015-06-11 17:18:09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