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咖啡味道的好壞?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11-21 21:44:21

  單品咖啡的味道跟咖啡豆有關係,偏酸偏苦很多時候是因人而異,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而且說實話我對單品咖啡沒什麼興趣。所以我也說一說意式咖啡的標準好了。意式咖啡是指以精心搭配的混合豆做成espresso,並以此爲基礎衍生各種種類的咖啡。所以它的評判重點… 顯示全部

  單品咖啡的味道跟咖啡豆有關係,偏酸偏苦很多時候是因人而異,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而且說實話我對單品咖啡沒什麼興趣。所以我也說一說意式咖啡的標準好了。

  意式咖啡是指以精心搭配的混合豆做成espresso,並以此爲基礎衍生各種種類的咖啡。所以它的評判重點就是那一小杯子特濃咖啡。評判的時候有如下幾個標準:

  1、外觀:

  評判espresso外觀主要就是那一層crema,標準分爲厚度和顏色。咖啡製作比賽的時候評委會用小勺試探crema的厚度,是因爲厚度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出這杯咖啡的濃度。咖啡豆不夠好,或製作咖啡時咖啡粉的量掌握不好,都會影響最終crema的厚度。而顏色上,crema通常是深褐色的,但也有標準稱褐色應該略微偏紅,而偏黃的crema很可能表明咖啡豆的質量不夠好。

  2、氣味:

  氣味的標準說起來其實也就是是否香醇,但很抱歉我無法爲香醇給出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

  3、味道:

  張悅悅老師說的很對,espresso的味道是由苦味、酸味、香味幾個部分組成的。就像昨天說的巧克力評價標準一樣,這種苦味像茶一樣,應該是順暢的可享受的,伴隨着香醇口感的,如果感覺到的只是苦澀感,那肯定是失敗的咖啡。至於酸度,很多人認爲咖啡應該是有酸味的,其實追求酸味更多是對於某些單品咖啡。而特濃咖啡因爲咖啡豆是混合調配的,所以它的酸度也應該是被嚴格控制的,酸味不會太重。曾經聽北京某Lavazza代理商說,如果你喝一杯espresso感覺到很明顯的酸味,那十有八九是咖啡豆(粉)放時間長了......總之,咖啡的味道應該是很濃但不令你痛苦的。那對你來說就是好咖啡了。

  espresso特濃咖啡喝進去都是“苦”,也有一部分回味是有一點點“酸”,咖啡如茶葉,各有所好,不過有三個最基本的標準(只針對espresso):1。好的特濃咖啡上面是有一層淺褐色的crema2。喝下去,除了“苦”,一定會有“香”的味道——如果只是苦,很苦,超… 顯示全部

  espresso特濃咖啡喝進去都是“苦”,也有一部分回味是有一點點“酸”,咖啡如茶葉,各有所好,不過有三個最基本的標準(只針對espresso):

  1。好的特濃咖啡上面是有一層淺褐色的crema

  2。喝下去,除了“苦”,一定會有“香”的味道——如果只是苦,很苦,超苦,那一定是失敗的咖啡——地中海人那麼矯情,絕對不會在舌頭上受罪的

  3。質量好的特濃咖啡其實很潤滑,基本不需要加奶沫或牛奶——但似乎這種質量的咖啡在歐洲大陸比較常見,即便在英國也並非總如此。

  主觀的感覺怎麼能用客觀的規則去評價?如果非要說出來:1、喝了之後不生病;2、自己喜歡的味道。僅此而已。作爲咖啡師,追求的永遠是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而不是“好”咖啡。因爲“好”這個概念是你定的,好喝纔是客人的感覺。PS. 把“咖啡”等同於“意式… 顯示全部

  主觀的感覺怎麼能用客觀的規則去評價?如果非要說出來:

  1、喝了之後不生病;

  2、自己喜歡的味道。

  僅此而已。

  作爲咖啡師,追求的永遠是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而不是“好”咖啡。因爲“好”這個概念是你定的,好喝纔是客人的感覺。

  PS. 把“咖啡”等同於“意式咖啡”的人,太片面了吧?雖然我平時最經常喝的也是 espresso ,但是不能否認一杯適合自己口味的單品,也是一種享受。

  知乎用戶,在京城一家咖啡館做過設計 …

  總言之就是espresso的優劣纔是咖啡的精髓。不加糖、不加奶、不要摩卡、不要拿鐵,假若是一位認真的咖啡師,你點Espresso估計他會很認真的做給你。

  總言之就是espresso的優劣纔是咖啡的精髓。

  不加糖、不加奶、不要摩卡、不要拿鐵,假若是一位認真的咖啡師,你點Espresso估計他會很認真的做給你。

  氣味,這點我看來是最重要的。優秀的咖啡聞起來的愉悅勝過口感。個人偏愛非洲咖啡,厚重,酸度十足,亦有令人神往的泥土清香。閉上眼,一杯咖啡就能帶我漫遊非洲大草原,攀爬偉岸的乞力馬紮羅

  氣味,這點我看來是最重要的。優秀的咖啡聞起來的愉悅勝過口感。

  個人偏愛非洲咖啡,厚重,酸度十足,亦有令人神往的泥土清香。閉上眼,一杯咖啡就能帶我漫遊非洲大草原,攀爬偉岸的乞力馬紮羅

  雷磊,喜歡喝咖啡,但是並不算懂。

  知乎用戶、月熊、知乎用戶 等人贊同

  呵呵,毫不猶豫的給@趙阿萌 朋友點了贊同!——詳細而專業!我的回答很簡單:你喜歡那個味道就好——哪怕只是1.5元一包的速溶咖啡!有人說咖啡要不加糖的喝、有人說加微量的糖才喝、有人說喝咖啡就不要加奶、有人說星巴克的星冰樂根本就不是咖啡……重要嗎… 顯示全部

  呵呵,毫不猶豫的給@趙阿萌 朋友點了贊同!

  ——詳細而專業!

  我的回答很簡單:

  你喜歡那個味道就好——哪怕只是1.5元一包的速溶咖啡!

  有人說咖啡要不加糖的喝、有人說加微量的糖才喝、有人說喝咖啡就不要加奶、有人說星巴克的星冰樂根本就不是咖啡……

  重要嗎?

  重要的是,找到你喜歡的那個味兒!

  呵呵,我不是一個有品位的人,說的很俗很沒譜。

  Flavor【風味】是香氣、酸度、與醇度的整體印象,可以用來形容對比咖啡的整體感覺。Acidity【酸度】是所有生長在高原的咖啡所具有的酸辛、強烈的特質。此處所指的酸辛與苦味或發酸(sour)不同,也無關酸鹼值,而是促使咖啡發揮提振心神、與滌清味覺等功能… 顯示全部

  Flavor【風味】

  是香氣、酸度、與醇度的整體印象,可以用來形容對比咖啡的整體感覺。

  Acidity【酸度】

  是所有生長在高原的咖啡所具有的酸辛、強烈的特質。此處所指的酸辛與苦味或發酸(sour)不同,也無關酸鹼值,而是促使咖啡發揮提振心神、與滌清味覺等功能的一種清新、活潑的特質。

  Body【醇度】

  是調理完成的咖啡飲用後的,在舌頭對咖啡留有的口感。醇度的變化可分爲清淡如水到淡薄、中等、高等、脂狀,甚至某些印尼的咖啡如糖漿般濃稠。

  Aroma【氣味】

  Aroma是指調理完成後,咖啡所散發出來的氣息與香味。Bouquet是比較不常用的字,專指研磨咖啡粉的味道。Aroma通常具有特異性,並且是綜合性。用來形容氣味(Aroma)的詞包括:焦糖味、碳烤味、巧克力味、果香味、草味、麥芽味、濃郁、豐富、香辛等。

  Bitter【苦味】

  苦是一種基本味覺,感覺區分佈在舌根部分。深色烘焙法的苦味是刻意營造出來的,但最常見的苦味發生原因,是咖啡粉用量過多,而水太少。苦味並不是發酸(sour)的同意字。

  Bland【清淡】

  生長在低地的咖啡,口感通常相當清淡、無味。咖啡粉份量不足、而水太多的咖啡,也會造成同樣的清淡效果。

  Briny【鹹味】

  咖啡沖泡後,若是加熱過度,將會產生一種含鹽的味道。有部分咖啡店的咖啡屬於這種味道。

  Earthy【泥土的芳香】

  通常用來形容辛香而具有泥土氣息的印尼咖啡。但這些所指的泥味並非指咖啡豆沾上泥土的味道。某些商業用咖啡會以廉價的咖啡混合,其中所含的泥味可能會變的髒髒的,這顯然是因爲將咖啡豆鋪在地上進行乾燥、粗操的加工技術所造成的。

  Exotic【獨特性】

  形容咖啡具有獨樹一格的芳香與特殊氣息,如花卉、水果、香料般的甜美特質。東非與印尼所產的咖啡,通常具有這種特性。

  Mellow【芳醇】

  是對低至中酸度、平衡性佳的咖啡所形容的形容詞。

  Mild【溫和】

  表示某種咖啡具有調和、細緻的風味。生長於高原的拉丁美洲高級咖啡,通常被形容爲質地溫和。此外、它也是一種咖啡界的術語,用來指所有除了巴西生產的高原咖啡。

  Soft【柔潤】

  形容如印尼咖啡般的低酸度咖啡;亦可以形容爲芳醇或香甜。

  Sour【發酸】

  一種感覺區主要位於舌頭後側的味覺,是淺色烘焙咖啡的特點。

  Spicy【香辛】

  指一種令人聯想到某種特定香料的風味或氣味。某種印尼所產的高原咖啡(尤其是陳年咖啡),蘊含小豆蔻般香甜的氣味。

  Strong【濃烈】

  就技術上而言,形容的是各種味覺優缺點的多寡,或指特定的調理成品中,咖啡與水的相對比例。就通俗的用法而言,濃烈形容的是深色烘焙咖啡強烈的風味。此外,它也誤導人們產生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錯覺。事實上,咖啡因含量高的是罐裝的清淡咖啡,因爲其中含有較多的低因咖啡。

  Sweet【香甜】

  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形容詞,本質上幾乎像是水果味,與酒味也有關。生長於哥斯達黎加高原的咖啡通常具有辛烈的風味。

  Wild【狂野】

  形容咖啡具有極端的口味特性。一般人若是無法接受的話,會稱之爲古怪,但也可能是吸引的特色,看個人喜好了。

  Winy【葡萄酒味】

  形容一種令人聯想到葡萄酒般的迷人風味。水果般的酸度與滑潤的醇度,所營造出來的對比特殊風味。肯亞咖啡便是含有葡萄酒風味的最佳典範。

  另外還有:

  杯測時評判咖啡的八個原則

  一直堅持喝雀巢特濃速溶咖啡,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一種韓國咖啡。不過還是速溶的。無數人認爲我根本不是在喝咖啡,說我沒品,不懂。我也挺納悶兒,我喝的如果不是咖啡,那是什麼?

  一直堅持喝雀巢特濃速溶咖啡,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一種韓國咖啡。不過還是速溶的。無數人認爲我根本不是在喝咖啡,說我沒品,不懂。我也挺納悶兒,我喝的如果不是咖啡,那是什麼?

  王天樹,重度咖啡愛好者,烘培玩家

  方翊升、知乎用戶、方逸

  說起評價咖啡的好壞,自從美國SCAA 精品咖啡學會 推廣杯評(cupping) 標準以來, 是有明確的打分方法的, 普通人受過訓練都可以成爲杯評師。 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敏感有天賦的人可以做的更好(參考價值幾百萬的香水鼻子) 公認的打分標準是從:嗅覺,包括幹香… 顯示全部

  說起評價咖啡的好壞,自從美國SCAA 精品咖啡學會 推廣杯評(cupping) 標準以來, 是有

  明確的打分方法的, 普通人受過訓練都可以成爲杯評師。 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敏感有天賦的人

  可以做的更好(參考價值幾百萬的香水鼻子)

  公認的打分標準是從:嗅覺,包括幹香,溼香, 味覺, 酸甜苦鹹的平衡, 口感, 順滑還是粗糙,

  以及後味(喝完咖啡後的餘韻) 來評價一杯咖啡。

  espresso的評價和單品類似,但是因爲espreso對口感(mouthfeel/body) 的要求更高一些, 對

  香氣的要求較單品咖啡爲弱(混豆,重烘培在香氣上會有較大損失)

  個人認爲,香醇、無酸味、不是很清淡就好。

  個人認爲,香醇、無酸味、不是很清淡就好。

  ✨香而不苦,淳而不澀,在冷掉之前全部喝完的,喝完心裏面想的是【嗯,我一定會再來的】方圓100米全是咖啡香☕

  ✨香而不苦,淳而不澀,在冷掉之前全部喝完的,喝完心裏面想的是【嗯,我一定會再來的】方圓100米全是咖啡香☕

  Sonia,從事酒店培訓,喜歡旅遊、電影。

  我覺得就是口感,只要喝起來有種“醇厚”的口感,就好。

  我覺得就是口感,只要喝起來有種“醇厚”的口感,就好。

  好的咖啡濃厚而雋永,會醉,會迷戀苦中的香醇而欲罷不能。

  好的咖啡濃厚而雋永,會醉,會迷戀苦中的香醇而欲罷不能。

  我的口味好像一直在變,經常換不同的咖啡喝,經常喜新厭舊。油脂泡沫多少似乎是很常見的好壞標準之一。

  我的口味好像一直在變,經常換不同的咖啡喝,經常喜新厭舊。

  油脂泡沫多少似乎是很常見的好壞標準之一。

  畢加索,可樂還是香草味的好

  我也覺得咖啡是苦酸香其實我很喜歡喝麥當勞的咖啡,也許麥當勞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很便宜,但是卻很對味。覺得比星巴克的美式要好喝,星巴克苦,不酸也不香。還有很多小清新咖啡店的黑咖啡大多也不怎麼樣。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口味啦。

  我也覺得咖啡是苦酸香

  其實我很喜歡喝麥當勞的咖啡,也許麥當勞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很便宜,但是卻很對味。覺得比星巴克的美式要好喝,星巴克苦,不酸也不香。還有很多小清新咖啡店的黑咖啡大多也不怎麼樣。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口味啦。

  很喜歡咖啡,慢慢接觸多了也深了,最開始速溶,然後拿鐵等等各種可以加料的咖啡,而後濃縮和美式,如今單品成了主導,其實,我覺得好喝不好喝,就是看自己喜歡,評價這東西實在太專業而複雜了,這樣的問題,交給專業人士吧。我的標準,好喝,首先不難下嚥,… 顯示全部

  很喜歡咖啡,慢慢接觸多了也深了,最開始速溶,然後拿鐵等等各種可以加料的咖啡,而後濃縮和美式,如今單品成了主導,其實,我覺得好喝不好喝,就是看自己喜歡,評價這東西實在太專業而複雜了,這樣的問題,交給專業人士吧。

  我的標準,好喝,首先不難下嚥,回味有香氣,也許濃郁,也許清淡。其次,對於咖啡豆的風味,能品就品品,喝不出來,那麼總體味道喜歡,那就是好咖啡。

2015-11-03 14:55:4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