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衝煮方式手衝篇介紹:手泡咖啡製作基礎入門-水流篇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5-01-22 21:39:02



  上次說了關於手泡咖啡的姿勢的問題,掌握了好的姿勢當然有利於製作出一杯好咖啡,因爲只有舒適穩定的姿勢才能保證穩定自如的水流,所以這裏要說的就是關於水流的問題。

  水流太粗!

  水流太快!

  水流忽粗忽細!

  水流老發抖!

  水流老是斷流!

  這大概是初學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吧!

  那麼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練習!只有練習!那麼該怎樣練習呢?這裏我根據學員們練習的進展狀況和常見問題,結合自己當初練習的經驗,整理了一個手泡咖啡水流練習三部曲。

  第一步:最初練習時,水流要極細,極慢,極均勻。就像習武先要從每一個劈腿,蹲馬步而且要把馬步蹲得絕對紮實一樣,練習時也要以最高標準來保持水流,這樣才能保證有個紮實的基礎,在做咖啡時才能收放自如,行雲流水。那麼這裏的極細也有個限度,就是剛開始注水時,慢慢傾斜壺嘴,讓水流成滴狀流出,然後繼續傾斜,讓水流由滴狀變成略爲彎曲的水流,然後繼續傾斜一點點,讓水流再放粗一點點,呈直線狀水流豎直流出,這就是最初練習時要求的水流標準。極慢呢?在水壺澆水時是要用水流來畫同心圓的,那麼這個畫圓的速度就要保證越低越好,只要保證手衝壺是在轉動的。極均勻包括水流粗細和速度都要均勻穩定,不能忽快忽慢,忽粗忽細。按照這樣的標準,每天堅持連續練習一小時以上,可能前兩天會因爲不適應而手發酸胳膊疼,但是這裏切記一定要堅持!堅持一個小時以上才能習慣!堅持下來,快的話三天就能基本穩定水流,一般一週左右就可以感覺到明顯的進步:水裏可以控制得比較細而且比較均勻了,手也不會那樣痠疼不舒服了。

  第二步:讓水流變得柔和。

  水流基本穩定成型了,但是這時的水流雖然纖細均勻,卻顯得比較緊張僵硬,所以水流力度比較大,容易把咖啡粉衝散而且衝出澀味雜味。就像夏天的一場大暴雨之後,那些地面上都會坑坑窪窪滿是雨水流過後衝出的溝褶,但是一場細密的春雨過後,地面充分地吸收水分而更加密實光滑。這時的水流練習也要去找這樣的感覺,當水流澆下去的時候,要感覺是把水流輕撲在咖啡粉上而不是澆上去,讓水流柔和地緩緩通過咖啡粉並萃取出裏面的好的味道成分。

  第三步:隨心所欲調節水流。

  練習水流就如練功,等到能控制水流保持住柔和的水流時,就說明已經有了一定的“內功”了。如果初步時要按照口訣來練習每個招式,那麼具備了一定內功再掌握了各種招式後就要學着靈活出招了。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咖啡豆,不同的研磨度,不同的濾器,不同的新鮮度,這時就可以適當的調節水流粗細,高度和速度了。當然,調節也要有度,原則上是怎樣保證讓水流柔和以免萃取出雜味,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力度以保證能充分萃取。如果前兩步主要是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來實現的技術進步,那麼這一步除了長時間的練習之外,還需要對於咖啡豆的理解和個人的感覺了,當然這感覺也是來自大量的理論積累和經驗。

  這個水流三部曲,其實就是通過走近手泡咖啡到走進咖啡的過程,等到真正做每一杯咖啡都能如高手舞劍般行雲流水般萃取出咖啡之“真味”時,也就是水流功夫的最高境界了。

  來源:

  兩瓶水的咖啡世界的博客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5-12-17 11:09:1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