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品鑑相關:真有“味覺地圖”嗎?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5:17:07

真相: “味覺地圖”的說法流傳了幾十年,長盛不衰。其實,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佈,也就是說,舌頭上有味蕾的 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靈敏的分辨,傳言中的“味覺地圖”其實並不存在。這條教科書級的流言其實來自學者對文章的謬譯。

 

1901年,一位德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關於味覺研究的文章,描述了一些人的舌頭的某些區域對特定的味覺更加靈敏的現象,這並不是一個明確的科學結 論,卻讓人誤以爲舌頭上的幾個區域分別只負責一種專門的味覺。後來,這一謬誤被哈佛大學精神醫師Edwin G. Boring翻譯爲英文,並被廣泛傳播。之後人們對味覺有了逐漸深入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下面我們先溫習下這些研究的結論,再來描繪真正的“味覺地 圖”。

 

味覺的“三原色”

 

在動物中,味覺的功能是判斷食物的營養價值和避免食入毒物。在人類中,味覺還有了附加的意義,那就是享受美味的食物帶來的愉悅。經過長期的研究,人 們發現哺乳動物的味覺能夠識別五種基本味道: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和鹹味,近來也有一些研究證據表明動物存在對“脂肪味”的識別,然而這種脂肪味是否構 成第六種基本味覺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甜味通常代表食物富含能量,鮮味代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分解後形成的氨基酸的味道),鹹味使人能夠攝入適量的電 解質而保持體內的水鹽平衡,而酸味和苦味則提示了具有毒性或潛在有害的化學物質。

 

舌頭上的特殊結構

 

對着鏡子伸出自己的舌頭(建議在沒人的時候喲,親),你會發現舌頭表面是粗糙不平的,上面密佈很多小突起,它們統稱爲舌乳頭。舌乳頭又分好多種,直 徑1mm左右的紅色圓形突起,稱爲菌狀乳頭,顯微鏡下看像蘑菇一樣,所以得此名;舌根盡頭處舌界溝附近的舌乳頭比菌狀乳頭大很多,每個突起周圍還有一圈環 形結構(舌頭伸不長的人自己就看不到了),它們稱爲輪廓乳頭;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之間由圓錐形的絲狀乳頭填充。食草動物的舌頭上還有很多葉狀乳頭,人類舌 頭上的葉狀乳頭幾乎都退化了。

 

味覺是通過味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 TRC)產生的。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佈在舌、上齶表面和咽喉部粘膜的乳頭上。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在舌頭表面。每個乳頭中有一個到上 百個味蕾,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受體細胞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並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 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

 

2016-05-06 18:07:4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