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風味 風味描述 咖啡風味輪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7:32:59

風味一詞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用味道,滋味來使用,也就是英文的flavor。


所謂味道,本質上是感覺器官,準確的地說是舌頭,口腔以及喉部上的三叉神經,對化合物的刺激反應。


分開講是六種基本味道,酸甜苦鹹鮮肥。這裏不展開。
 
 

但味道更是一種格式塔,是各基本味道綜合的結果,在咖啡品鑑中,通常用調性來描述。打個通俗的比方,川菜中,我們有很多調性,比如魚香味,糖醋味。咖啡中,我們也會用,花香調性,水果調性,焦糖調性來描述味道。


美國人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針對各種咖啡樹種的不同烘焙階段所呈現的味道以及各種瑕疵以及烘焙不當造成的風味,做了很好的歸納和總結。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風味輪以及反文化咖啡館的風味輪,可自行百度,都能出來高清版大圖。
 

可對照學習,也可看看就好,這是依據西方的飲食文化做出的表格,比如黑醋栗,也就是黑加侖,不是中國人常見的味道,比如杏子味道,其實和草莓差不多,中國人更願意用草莓來形容,當然草莓反文化的風味輪收了,算是一種進步,再比如水蜜桃,這個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沒有收入,反文化的收了。沒有人可以說把那兩張圖全部都對上號了,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是文化生活飲食地域的不同,對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描述罷了,所以咖啡品鑑,最重要的是交流,說說你對這支豆子的感受,文化不同,經歷不同,描述必然不同,這樣交流可以帶來很多樂趣,也讓彼此更瞭解ta的過去。

個人不喜歡把紅酒那套系統移植到咖啡上來,打分只針對生豆有意義,分數不代表你喝到的級別,因爲,烘焙,萃取可以極大的改變風味走向,紅酒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旦裝瓶,味道的變化都在可預見範圍之內。
 
希望你沒有暈掉,來簡單總結下,風味即味道,拋開六大基本味不說,有兩層含義,一是具體能聞到喝到有現實對應物的味道,比如茉莉花香,比如烤杏仁。二是沒有現實對應物的綜合味感,比如酸甜振,黑糖巧克力韻,番茄湯,柑橘太妃糖等等。

 

上圖更簡單,可以簡單理解爲內圈是調性,外圈是具體味道。風味輪針對的還是生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鑑。各種具體味道的測試瞭解,還是爲了對生豆的風土環境,種植,加工做一些判斷,或改進,或找出生豆的差異化特點,在市場上弄個頭彩啥的。

 

但針對品鑑,風味輪僅有參考意義,品鑑的時候就是喝,不要啜吸,那是測豆子才需要的黑科技。 然後第一步是綜合,描述你口中的綜合感覺,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是酸菜魚風味還是水煮魚風味(打個比方),覺得不錯纔有第二步,就是拆分,這個時候風味輪登場,這酸菜味是東北酸菜味還是四川酸菜味,亦或是貴州酸菜味,如果給酸菜做個風味輪的話~這辣子,是在舌尖,舌面還是上齶停留,哦,這是新疆鄢吉的辣,不,是河北雞澤,一定是雞澤!
 
好了,不開玩笑了。所以要拆分,就是去體會味道在口腔,舌面上的變化,以及隨着溫度的變化,風味的改變,一般會用入口,中段,尾韻。如,入口茉莉花香,中段黑糖的甜感明顯,尾韻如紅酒般,持久不衰。這是品咖啡的樂趣所在,不是啥裝的,自然一氣呵成,真誠,身體健康,是首要前提,更多的情況是這樣,我喝到一種味道,卻無法辨識,和腦中的記憶對不上號,會一直叫嚷,這味道我在哪兒喫過,就是想不起來,這也是一種交流的樂趣!
 

各家烘焙商都在從生豆挑選,拼配比例,烘焙手法上做努力,期待做出自己獨特風味的咖啡,以期差異化競爭。


由於生豆種植,處理,貿易以及烘焙的限制,老一輩的咖啡風味品名,比如,巴西,曼特寧已越來越不能代表風味名稱了,比如巴西傳統是碰二爆,以順滑,烘烤穀物以及奶油香氣出名,但由於種植處理工藝的提高,一爆末出豆也能出很好喝且帶花香的巴西,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2016-05-31 17:02:4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