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好喫不甜的咖啡糖料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3 09:43:26

黑糖

黑糖現在成了一個時髦的詞彙,連最熱播的青春偶像劇名字也用的《黑糖馬奇朵》,讓人覺得加了黑糖的咖啡,滿是青春時尚的味道。日本現在超流行的黑糖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在喫的紅糖,同一個品種,但是製作工藝更加精細。他們喜歡在各種甜點裏用健康的黑糖替代原本的白砂糖,不但甜度得到了控制,口味也比白糖更豐富更有層次感。比如用黑糖做紅豆餡,做出來的紅豆點心口感就很立體,不會一下子就覺得膩掉。日本進口的黑糖因爲價格不菲,用的人不多,但紅糖的好處我們是很知道一些的,而且很便宜。很多人覺得紅糖像是用來給女人坐月子喫的,溫補暖胃,還有一些人用紅糖桂圓肉煲湯來喝,味道淡淡的,很舒服。最典型的紅糖料理應該就是我們從小喫的糖三角,簡簡單單隻用麪粉和紅糖就能做出流傳那麼多年的美味。

褐砂糖

褐砂糖也叫棕糖,樣子像很小粒的褐色冰糖,不像黑糖那麼綿,一般只是用在熱飲料中,特別是咖啡。懂得喝咖啡的人是不會往咖啡里加白糖的,如果不是直接喝苦咖啡,就是加半勺褐砂糖,或者是褐砂糖做成的方糖,樣子粗粗的很古樸,光是擺在糖缸裏面就已經很有感覺了,在歐洲的餐桌上經常能看到。凡是提供這樣褐砂糖的咖啡館一定是對咖啡品質特別講究的,怕白糖遮蓋了咖啡高度萃取的味道,破壞了濃醇的口感。

黃金片糖

黃金片糖樣子很漂亮,長長一條像塊肥皂,壓得很緊實,中間有威化一樣的夾層。片糖不是特別常見,一般都是原料市場或者比較專業的超市纔有得賣。片糖的味道很特殊,有一點像冰糖與黑糖綜合了再降低一點甜度,是用來做廣東糖水的好材料。用片糖熬出來的甘蔗馬蹄水相當經典,香港人一到夏天就忙着購置片糖削馬蹄,煮上大大的一鍋,冰起來喝,清淡又解暑。還有相當有人氣的番薯糖水,喜歡濃香口味的人用黑糖,喜歡清淡點的也是用黃金片糖,中度的甜融合了老薑的辣,味道不會互搶,很有記憶點。

椰糖

椰糖應該是目前國內最貴的糖料了,因爲基本上都是東南亞進口的,一公斤至少要幾百塊錢。東南亞著名的甜品裏幾乎都會用到椰糖,只要店家捨得花這個錢,其出品基本上就能獲得保證,原汁原味的東南亞風味。椰糖本身很細,像糖霜,有時候會製成糖柱,一段一段看着像很有質感的蠟燭,乍一看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椰糖的味道很特別,非常香,隨便舔一口就能讓人眉開眼笑,是小朋友最喜歡的那種甜。用椰糖做的著名甜品有椰汁西米露,還有QQ的椰奶布丁,都不是特別甜,很清爽,可以白口吃。

蜜糖

蜂蜜是最天然最健康的糖料,什麼年齡的人都可以放心地喫上一點,很多人都習慣早上起牀空腹喝一杯溫的蜂蜜水,對腸胃很好。蜂蜜的味道依花粉採集的來源而不同,選擇非常多。槐花蜜適合老年人的口味,荔枝蜜適合江南人的喜好,也有各種花粉綜合做出來的蜜糖,口味比較均衡平穩。蜂蜜的用處比較不受限制,凡是需要糖料的地方都可以用蜂蜜代替,喫喝不限,比如蜂蜜蛋糕,蜂蜜柚子茶,最舒服的一種飲料是薄荷蜜糖茶,新鮮的薄荷葉子跟香甜的蜂蜜味道是絕配。

糖漿

糖漿是用在冷飲中的糖料,市售的糖漿一般都是濃縮的,裝在鐵罐裏或是瓶子裏,用的時候再按比例兌水。一般在製作冰咖啡和冰紅茶的時候都會用糖漿而不是砂糖,糖漿不但容易在冷飲中溶解,而且非常提味,有點畫龍點睛的作用。味道最好的糖漿是英國的金獅糖漿Lyle's Golden Syrup,很多咖啡師傅都視之爲寶貝,調製分層次的冰卡布奇諾更是有一層直接就是用金獅糖漿鋪底。楓葉糖漿Maple Syrup 也很出名,是加拿大的特產,美國人喜歡用來澆在早餐的熱煎餅上。

2014-07-11 14:27:3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