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咖啡和手衝咖啡所做出來的咖啡有什麼差異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7-01 07:27:34

虹吸式咖啡壺在臺灣和日本最爲常見,聽說最早是由蘇格蘭造船師Robed Napier發明,1830年在德國也出現過,最後再由法國和英國不斷的改良成爲上下二個壼的這種靠加熱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加熱使水往上走(熱空氣上升),關火後咖啡被過濾往下走(冷空氣下降),來完成浸泡和過濾的咖啡壼,秀味十足,製作者彷彿像是科研人員般。
手衝咖啡發展至今,從使用的過濾材質上分成二派使用,老派是使用法蘭絨,目前在使用的比較少,新派用一次性的過濾紙,二派各有優缺點和擁護者。
法蘭絨有種讓人覺得不衛生和重複串味的擔憂;而紙過濾雖然快速衛生,但咖啡中的油脂(Crema)被吸走的更多,風味明顯沒有法蘭絨的厚醇。
虹吸式咖啡壺中間的過濾裝置,始終用的都是法蘭絨,也沒見過其它的代替品。
咖啡粗細及份量:
二者對咖啡粗細和份量的要求都是一樣的,按着SCAA的杯測標準會太淡,飲用可以再多一點,小唯建議250ml的水使用25克咖啡豆,而研磨刻度在3比較合適。
水溫及沖泡時間:
手衝咖啡大致的時間會在2分30~45秒,日本有不少的咖啡業者喜歡沖泡時間在4分鐘以上,而水溫大致在90度左右,水溫更低的或磨的比較粗的,都會把沖泡時間拉長。
而虹吸式咖啡壺應該的萃取時間比手衝短了至少2分鐘以上,通常45~50秒萃取完成,雖然時間短,但水溫比手衝高了10度左右,幾乎使用100度以上的沸騰水,所以浸泡時間若太長,必會影響風味。
另外,手衝過濾法的変化性比較大,手法、溫度、水流速的不同,都會影響風味的変化;相反,虹吸壼的変化性比較少,對於咖啡豆風味的調整空間並沒有手衝來的豐富,只要不製作失敗,差不多是很容易標準化。
口味差異之我見:
手衝當道,鋒不可擋,手衝的最大媚力在於能喝到普通所認知下咖啡的其它多種風味,果酸也好,堅味也罷,豐富而多層次,前中後味都非常明顯。
而虹吸式咖啡所萃取出來的咖啡液,並不只是用沖泡的方式,由於熱脹冷縮的大氣作用,咖啡豆裏的咖啡精華彷彿是被抽拔出來般,因此虹吸式雖然萃取時間短,但十分濃厚,咖啡因也很重。
從中國人喝咖啡的傳統認知下,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咖啡苦味重但是溫柔的厚重,而非強烈的刺激苦,這點虹吸式咖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手衝咖啡雖然風味十足,但恐有多數人無法接受那樣帶着果酸或檸檬酸的咖啡是咖啡,尤其是中淺焙。
其實用濾紙或是法蘭絨或是虹吸式或是摩卡壺,這都是自己對咖啡口味的喜好去使用,或是咖啡館從業者喜好用哪種工具去表現精品咖啡,並無一定的標準,現在這就是濾紙手沖的跟風而己,甚至一次性掛耳包同樣也能沖出好咖啡

2016-08-04 10:12:4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