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的禮物 印尼曼特寧咖啡豆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06-29 06:08:54

238

大部分精品咖啡都是由產區,地區或者港口來命名的,而曼特寧卻是以民族的名稱來命名。它是印尼曼代寧民族的音誤譯過來的,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相當有趣的小故事。相傳是二次大戰日本佔領印尼期間,一名日本兵在印尼的咖啡館裏喝到一杯香醇無比的咖啡,他問店主咖啡的名字,咖啡店的老闆卻以爲他在問“你是哪裏人”,於是回答“曼代寧”。在戰後日本兵回憶起在印尼喝過的“曼特寧”久久不能忘懷,於是託印尼咖啡客運了15噸到日本,在日本市場竟然大受歡迎。所以,“曼特寧”這個名字就這樣傳開了。而那名咖啡客商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旺尼咖啡公司。

曼特寧在藍山咖啡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是被認爲世界第一的優良品種咖啡,可想而知僅次於藍山咖啡的它有多麼的吸引人。曼特寧是生長在海拔750~1500米高原山地的上等咖啡豆,它在主產羅布斯塔的印尼中是稀有的阿拉比卡種類,它因爲海拔,氣候各種環境因素,種植出來的咖啡豆香氣濃郁,口感豐厚,味道強烈,還有一些略帶巧克力味和糖漿味。就是因爲它帶有濃郁的醇度和馥郁而活潑的動感,不澀不酸這樣的味道夠特別,給人味覺上的難忘,嗅覺上的享受,才造就了它今天在精品咖啡上的地位僅次於藍山咖啡。

在印尼,由於蘇門答臘島林東地區的氣候條件,咖啡農耕種水平,和當地水資源珍貴的各種因素,最初是以日曬處理曼特寧,但品質不穩,遂改爲類似於巴西的半日曬法。但印尼氣候潮溼,無法像巴西取出黏答答的豆莢後在戶外晾乾2~3天,在印尼這樣做會使豆莢發黴,因此晾乾數小時至一天內,含水率降至20~30%,果膠尚未凝固就由豆商收購,帶回簡陋的處理廠以機器刨除果膠,以免果膠過度發酵而酸臭。也就是說,曼特寧在豆莢未乾就先刮掉果膠層,這是曼特寧果酸味較低,醇度高的主因。再稍加晾乾,豆莢裏面咖啡的含水量約18%,最後由棉蘭的出口商前來收購未乾的豆莢,置於大型曬豆場或以機器烘乾,直到含水量12%即可入庫。由此可知曼特寧的乾燥過程,因爲農民硬設備不足,採用農民,收豆商與出口商三階段分工乾燥。而曼特寧獨有的藥草香與沉木味,是因溼度高,分三階段乾燥果膠層所致。這也是世界罕見的處理法,誤打誤撞創造出曼特寧低酸、濃稠和悶香風味。

咖啡豆在烘焙完成後,只能保存1~7天的新鮮度,之後就會開始走味,只留下苦味,而沒有香醇的口感。所以,自己烘焙可以確保咖啡豆的新鮮度。而家用滾筒式烘焙機自然是初學者的最佳選擇,家用滾筒式烘焙機一次可以烘焙半磅咖啡豆,一次的烘焙時間(含冷卻與出豆)約需21~25分鐘,若想深度烘焙,只需增加時間即可。使用時,只需放入生豆,設定烘焙度,按下啓動鈕,從烘焙到冷卻,烘焙機都可以輕鬆完成了。經過烘焙之後豆粒甚大,生豆呈褐色或深綠色,焦糖般特殊香味,口感香醇濃郁,性甘苦沒有柔和的酸味。

烘焙好豆子,當然是趕緊研磨成咖啡粉,製作一杯單品給自己試試啦。對待如此好的豆子,怎樣製作出一杯好咖啡也是考驗咖啡師功力的時刻。下面我們以手衝曼特寧爲例:

器具:濾杯 濾紙 濾壺 細口壺 溫度計

步驟:1.先用熱水把濾紙溼潤,使濾紙與濾杯緊貼

2.把15g的咖啡粉倒進濾杯,用手輕輕將咖啡粉表面推平

3.熱水燒開後,等一下冷卻到91°

4.冷卻完熱水後,把熱水以順時針方向平穩的注入咖啡粉裏。使咖啡粉均勻吸收水分後,悶蒸30秒。

5.看到有咖啡滴漏在漏壺時,再注入第二次水。依然用順時針的方向打圈圈給咖啡粉注水兩圈。

6.等咖啡粉表面膨脹的地方下陷一些時,再次進行第三次注水。一直平穩的以打圈圈方式給咖啡粉注水完成240ml的萃取。

2014-07-22 09:59:1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