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者:Familia Chiari
地區:巴拿馬奇裏基省波奎特鎮
品種:完全水洗
高度:1500米
收穫時期:10月至次年3月
土壤:火山灰土壤
杯測關鍵詞:焦糖甜,甘甜,純淨,均衡,中醇度一向偏好非洲豆的強烈口感,印象中的中美洲豆子對我來說幾乎是溫和派的代名詞,不論是哥斯達黎加還是危地馬拉,加勒比海的海島咖啡更是接近”果汁“。而這支巴拿馬確實給了我意外的驚喜,清爽果酸明顯比中美其它國家要生動,而且更接近於果實熟透的酸甜芳香。入口除了均衡明淨之外,豐富的甜感和略帶糖漿粘稠的口感更提升其柔滑度和生動感——除了那份花香和柑橘風味之外,整體口感並不遜於瑰夏 這支豆子是全水洗加工,外觀呈新鮮的翠綠色,豆子飽滿富有光澤,一看就是高密度的硬豆。烘焙到high程度明顯的水果香氣展現,入口也是果汁般的酸甜,明亮清爽。稍微烘焙更深些到high的烘焙度,幹香中香草的甜和花蜜的甜糅合在一起,讓人陶醉,high+的烘焙程度,酸度有所下降,醇度上升,而甘甜度也明顯提升,果酸也更顯柔和生動起來,在回味中依然能感受到強烈的甜感和馥郁的果香這裏的咖啡生長在海拔1500米的山地,咖啡園周圍是一個保護良好的天然熱帶生態園,附近的巴魯火山國家公園和La Amistad國家公園都是天然的動植物保護地,這一切形成了莊園獨特的微型氣候,也造就了其獨特的風味得益於Boquete獨特的氣候,乾溼季分明,充足的陽光和降水,還有源自巴魯火山的火山灰形成的肥沃的土壤,萊麗達莊園的咖啡種植很快自成氣候,1929年,該莊園的咖啡豆首次出口德國,爲巴拿馬咖啡贏得了良好聲譽。而此後的四分之三個世紀裏,作爲家族莊園的萊麗達咖啡種植不斷發展,不斷成就其國際口碑這位畢業於德國德累斯頓學院的挪威籍工程師,當時負責巴拿馬運河科隆港的閘門技術工作。熱帶雨林氣候的巴拿馬,溼熱及蚊蟲肆虐讓很多北歐人難以適應,不斷遭受疾病,很多人因此喪命。1911年,已是第四次患瘧疾的Toleff Bache 乘蒸汽船沿太平洋沿岸來到了奇裏基(Chiriqui)省的小鎮波奎特(Bopquete),這裏乾爽的氣候和清新的空氣適合養傷,也讓他得以康復。深愛上這片土地的他在退休之後,於1924年攜妻子Julia再次回到這裏,並買下了位於巴魯(Baru)火山腳下的一塊地,就是如今的萊麗達莊園。他們在這裏親手建了自己的房子——北歐風格的建築,從此安居於此,並開始了咖啡莊園的經營。
關注公衆號,發送 73214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8-11 14:11:0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