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重慶咖啡交易中心正式營業,並同時與法國路易達孚、德國紐曼、日本伊藤忠等簽約,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咖啡電子交易平臺、咖啡(跨境)電商平臺、咖啡產業鏈融資增信平臺,以及中國咖啡交易結算中心和咖啡大數據中心。
2015年7月6日,上海自貿區咖啡交易中心揭牌成立。按照計劃,交易中心將推動“咖啡電子交易平臺”和“互聯網+”兩翼齊發展,構建“中咖網”交易平臺、咖啡創新金融、創咖基地等五大板塊的創新發展模式,旨在3年內打造成爲亞洲最大的咖啡交易市場。
時間再往前,2014年7月9日,普洱市政府與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項目簽約儀式和揭牌儀式,宣告雲南咖啡交易中心項目正式啓動並落戶普洱;僅過了3天,7月12日,由20多家省內咖啡企業聯合成立的雲南咖啡現貨交易中心(籌)在昆明掛牌(後更名爲“昆明咖啡交易中心”)。
不難看出,咖啡交易中心的競爭已經呈現出白熱化態勢。然而,擺在雲南咖啡產業面前的一個尷尬卻是,籌建最早、擁有兩個咖啡交易中心的雲南,一個已經“夭折”;另一個仍在推進當中。
在此背景下,籌建咖啡交易中心的呼聲日漸高漲。然而,雲南咖啡各自爲政的現象由來已久。所以,雲南咖啡交易中心“橫空出世”後僅3天,昆明咖啡交易中心即“迫不及待”的掛牌籌建。
“雲南咖啡最大的問題就是統一性不夠,市場就那麼大,還亂得烏七八糟。”籌建近2年之後,雲南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舒洋發出這樣的感慨。在他看來,咖啡交易中心的出現不是多了一個“派別”,而是爲了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但在雲南顯然不止是這樣。
和舒洋有着同樣困惑的還有云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副會長鬍路,參與籌建昆明咖啡交易中心的他,怎麼也想不通,儘管昆明的交通條件、區位、人才、資本、倉儲氣候條件等都要優於普洱,但卻一直拿不到“準生證”,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就在雲南“內耗”的同時,遠在“長江尾”的上海顯然嗅到了咖啡交易中心蘊含的巨大商機,並於2014年11月傳出籌建上海自貿區咖啡交易中心的消息,次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
與此同時,在昆明籌建咖啡交易中心受挫的後谷咖啡開始繞道重慶,與重慶能投集團共同籌建重慶咖啡交易中心。今年3月,重慶咖啡交易中心在重慶兩江新區註冊,註冊資本1億元;6月,重慶咖啡交易中心正式營業,高調宣佈要打造中國最大的咖啡電子交易平臺、咖啡(跨境)電商平臺、咖啡產業鏈融資增信平臺,以及中國咖啡交易結算中心和咖啡大數據中心。
而重慶市金融辦的一紙批覆也賦予了重慶咖啡交易中心運營的政策依據。
“除了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重慶還具有要素市場建設的堅實基礎和豐富經驗。”在重慶能投集團董事長馮躍看來,在生產方面,重慶雖然並不具備咖啡種植的自然條件,但在加工方面,重慶具備雲南所不具備的物流及政策條件,重慶咖啡交易中心將發揮要素聚集和輻射的功能,帶動咖啡產業在當地發展。
後谷咖啡、重慶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相入同樣認爲,相對於雲南,重慶在區位、政策、要素市場建設等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在物流、信息、服務等方面也更勝一籌。“藉助這些優勢,重慶咖啡交易中心可以充分發揮對咖啡貿易的物流支持和經濟支持,以重慶爲核心,將雲南以及東南亞、南亞等亞洲主要咖啡產區和歐洲市場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爲咖啡物流的重要集散地。”記者殷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