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年哥倫布航行抵此,到達尼加拉瓜東海岸。1522年,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征服這個地區。1524年建立格拉納達城和萊昂城。從此尼加拉瓜淪爲西班牙殖民地,劃歸危地馬拉都督府管轄。萊昂城發展成爲政治和文化中心;格拉納達則成爲商業和農業中心。在殖民統治後期,大莊園經濟有一定的發展,菜牛、可可、藍靛成爲主要產品。1525年淪爲西班牙殖民地。17世紀中葉,英國佔領了莫斯基託海岸並宣佈爲英國的保護地,直到1786年與西班牙籤訂《倫敦協定》,才暫時撤離。[3]
宣告獨立
1821年9月15日,尼加拉瓜擺脫西班牙殖民枷鎖,宣告獨立。1822~1823年曾短暫加入墨西哥帝國。1823~1838年加入中美洲聯邦。[3]
建國
1839年,尼加拉瓜建立共和國。1912年,美國在尼加拉瓜建立軍事基地。
戰事
1927年7月起,奧古斯托.塞薩爾.桑地諾領導人民開展反對美軍佔領的游擊戰爭,迫使美軍於1933年撤離。1934年2月21日尼加拉瓜國民警衛隊司令安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加西亞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指使下暗殺了桑地諾。並於1936年就任總統,從此建立了長達40餘年的親美家族的“考迪羅”式的獨裁統治,直到1979年。1964年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簡稱桑解陣)成立,開始進行反索摩查獨裁統治的革命鬥爭。
現代歷史
1979年7月19日成立了民族復興政府,並廢除憲法,解散議會。
1984年11月4日舉行總統大選和議會選舉。丹尼爾·奧爾特加·薩阿韋德拉當選總統。1987年1月9日頒佈新憲法
適宜的氣候,爲咖啡的種植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富含礦物質的火山灰土壤,爲咖啡樹的種植提供了充沛的養料。優質的尼加拉瓜咖啡,也多種植在該國的北部和中部高地。最好的咖啡產於馬塔加爾帕(Matagalpa)產區,這裏出產的咖啡備受世界咖啡愛好者的推崇,逐漸受到了精品界的重視。豐沛的降水、適宜的溫度、高海拔、肥沃的土壤,得天獨厚的種植生態,是造就尼加拉瓜高品質咖啡的前提。
尼加拉瓜是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國,是中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失業率很高,人民生活貧困,而咖啡是尼加拉瓜的支柱產業,每年生產近十幾萬噸咖啡豆。由於經濟基礎差,咖啡業仍然比較落後,而咖啡農們也處於較貧窮的狀態。
尼加拉瓜雖是中美洲的擁有大面積國土的國家,卻不是咖啡世界中的大產國,與它的鄰居哥斯達黎加相比,產量與名氣都弱了不少。但質量上乘的尼加拉瓜咖啡在世界咖啡豆中位居前列,享有美譽。
傳統的尼加拉瓜咖啡農多習慣使用水洗處理法對咖啡果實進行後續的加工。咖啡農們更習慣使用水洗處理法,來保證咖啡生豆的風味更穩定和乾淨,直到約2009年後,咖啡農的傳統觀念纔有所觀,開始更多地區嘗試全日曬和蜜處理等加工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的馬塔加爾帕產區是出產尼加拉瓜最優質咖啡的咖啡產區,而這裏有個值得介紹的重量級咖啡莊園——檸檬樹(El Limoncillo)。該莊園位於馬塔加爾帕海拔950~1300米之間的高原地區,栽種的咖啡樹周邊多有高聳的針葉林,爲咖啡樹的生長提供遮蔭。這讓咖啡樹既能獲得陽光的照射,又能避免植株被烈日灼傷。
爲保證咖啡的品質,在咖啡果實的採摘環節會使用人工採摘的方法,將完全成熟的果實逐個摘下,採摘通常需要三次才能完成。手摘法雖然人工成本高,且採摘效率低下,但這可以極大限度地保護植株,不讓果樹在採摘的過程中受到傷害,同時成熟的果實會擁有更好的甜度。生產者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檸檬樹莊園的咖啡在08年的尼加拉瓜卓越杯COE全國大賽上奪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這款豆子外觀漂亮,水洗處理後的風味細膩豐富,具有水果和香草、奶油的香氣,從此一戰成名獲得了更多的矚目。
檸檬樹莊園也會對咖啡進行蜜處理的加工方式。在咖啡果實在採摘後,將脫掉外果皮的咖啡放到非洲棚上晾曬。相比傳統的將咖啡直接放置於地面晾曬的方式,使用非洲棚乾燥咖啡,更多地減少了晾曬過程中的污染,避免產生更多的雜味,最終使得咖啡品質得到了提升。蜜處理後的咖啡豆,具備了更多迷人的熱帶水果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