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坦噶尼喀內陸被劃歸德國勢力範圍,1917年11月英軍佔領坦全境,1920年坦成爲英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坦改爲英“託管地”,1961年5月1日坦取得內部自治,同年12月9日宣告獨立,一年後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國。
桑給巴爾於1890年淪爲英國“保護地”,1963年6月24日獲得自治,同年12月10日宣告獨立,成爲蘇丹王統治的君主立憲國家。
1964年1月12日,桑人民推翻蘇丹王統治,成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組成聯合共和國,同年10月29日改國名爲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任開國總統,後兩度連任,直至1985年主動辭職。姆維尼同年10月27日當選聯合共和國第四屆總統,1990年連任。
1992年12月桑給巴爾政府擅自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遭聯合政府強烈反對,遂並於1993年被迫退出,但聯合之爭並未平息。
坦桑尼亞是位於赤道以南的東非國家,北鄰烏干達和肯尼亞,西與剛果共和國、盧旺達、布隆迪交界。這裏終年溼熱,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1-25℃。降水分爲長短雨季,年降水量豐沛。經濟以農業爲主,咖啡爲坦桑尼亞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坦桑尼亞境內,阿拉比卡咖啡和羅布斯塔咖啡均有種植。
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的乞力馬紮羅火山(Mount Kilimanjaro),海拔5895米,爲非洲最高峯,超高的海拔使山頂常年積雪,而坦桑尼亞主要咖啡產區位就在乞力馬扎羅山腳下。此地擁有豐富火山土壤,爲咖啡樹的生長帶來充足的養料供給。咖啡樹一般會種植在115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較高的海拔是促使阿拉比卡形成優質風味的先決條件之一。
坦桑尼亞咖啡多采用水洗的方式來處理,咖啡農採摘後會將咖啡果實送到最近的處理廠進行加工。水洗處理法的處理步驟,首先是將咖啡果實中摻雜的雜質進行篩選剔除;然後去除咖啡果肉以及外果皮;送入發酵池內,通過發酵將黏連在內果皮上的果膠層去除;清洗乾淨後再進行乾燥處理。坦桑尼亞咖啡的分級方式和肯尼亞相同,都是以咖啡豆的大小進行分級。在篩選時讓咖啡生豆通過帶有固定尺寸孔洞的篩網,篩網的數字越大表示咖啡生豆的顆粒越大,以大小區分的平豆等級主要有AA+、AA、AB,另外針對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生產較多的圓豆PB(peaBerry)也有一套篩網大小標準,專門對圓豆進行大小的分級。
坦桑尼亞也常被人拿出來與他的近鄰肯尼亞做比較。據說,坦桑尼亞最早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由基督徒從肯尼亞引進的,在風味特徵上與肯尼亞比較接近。具備西柚的香氣和輕柔明亮的酸度。但由於坦桑尼亞的經濟條件與肯尼亞相比更差,所以生產條件較差。坦國對於品質的把控也不夠嚴格,在許多的處理環節上破壞了咖啡的品質,與以高品質的著稱的肯尼亞是無法競相匹敵的。雖然與肯尼亞風味調性接近,但坦桑尼亞的整體更加平順柔和,屬於均衡型。具有中度偏低的酸和甜,黑巧克力餘韻,中度的醇厚度。相比個性突出的肯尼亞,坦桑尼亞就顯得層次感沒有那麼豐富,喝過之後不會反饋出非常突出的特點,讓人對它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相反其柔和圓潤的特點也比較討喜,容易讓剛接觸咖啡的人接受。
上圖爲坦桑尼亞乞力馬紮羅的水洗豆,種植海拔在1800米以上,波旁種。熟豆爲中度烘焙。生豆呈現出黃綠色,豆子顆粒小且渾圓,顆粒大小較均勻。當手衝時坦桑尼亞對比肯尼亞的表現相比會稍顯不足,容易出現黃瓜青豆味。酸感會集中在前段出現,中度的酸和甜感之後,會呈現出巧克力和木質的香氣。而對於這款豆的衝煮方式我更推薦虹吸,虹吸壺會將甜感提升,使風味更集中,醇厚度的增加會彌補風味上的單薄,整體來說虹吸壺的表現優於手衝
關注公衆號,發送 81141 免費閱讀全文
2016-10-13 17:45:3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