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文化 > 2025-02-02 18:56:07
我從威尼斯坐大巴,在意大利北部一路宜人而單調的田園背景下懨懨欲睡,兩個半小時後,我提着箱子站在的里亞斯特一座三層小旅店的門口。“的里亞斯特?這是個什麼鳥不拉屎的鬼地方?”臨行前,有朋友這樣問道。同樣的困惑和偏見在1806 年也出現過,那時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來到這裏,長嘆一聲,說:“最後再呼吸一口文明的氣息,就此踏上荒蠻之地。”的確,提起意大利,你懷戀它的理由可以很多,但不會有一點落在的里亞斯特上,除非,你來過這裏。
咖啡的城
小旅店坐落在海邊,推開露臺的門,亞得里亞的海風撲面,礁石聳立,海水湛藍。但是,假如你再順理成章地希望還能有一些屬於海濱的旖旎、浪漫、溫柔情懷的話,對不起,這個真的沒有。
雖然從版圖上來說,的里亞斯特屬於熱辣的意大利,但它的大部分都被斯拉夫國家包圍:從市中心出發5 英里後你將到達斯洛文尼亞;10 英里後到達克羅地亞;1 天車程後到達塞爾維亞、波黑、匈牙利。從19 世紀中葉起,的里亞斯特就是奧匈帝國的領土,是當時奧匈帝國繼維也納和布拉格之後的第三大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的里亞斯特從此成爲意大利長靴上的一顆珍珠。但是,在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的赫赫聲名下,這顆珍珠沉靜而寂寞。據1999 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 的意大利人並不知道國境之內竟然還有這樣一座城市。不過,近10 年,這個城市貌似高調了一些,最近的一次聲譽來自2006 年,當年它被評爲“意大利最宜居城市”,理由是: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民風淳樸、市容整潔。但是,想想看,那個熱愛美食、歌劇、藝術、女人,說話大嗓門,不拘小節,哪裏熱鬧就往哪裏湊的意大利人,他們真的很在乎民風淳樸、市容整潔嗎?的里亞斯特的榮譽顯然是國際化而非意大利化的。就像來自羅馬的黑髮美人費麗利評價的那樣:“的里亞斯特,很可愛,但很不意大利。”
6月的的里亞斯特像個19 世紀的矜持貴婦,陽光有,但只是一點點;白雲有,也只是一點點;風也是一點點;雨也是一點點;讓你多穿也不是少穿也不是,帶傘也不是不帶傘也不是。我敢保證,假如你請求親吻一下的里亞斯特的手背的話,它也只是伸出短短的一截手指頭。
費麗利是個咖啡迷,早我一週來到的里亞斯特,前兩天在海邊曬日光浴,覺得陽光不熱,就忽視了防曬,結果被曬傷了肩膀,這兩天又因爲小雨微飄,覺得不值得打傘而被凍得感冒。在市中心的百年咖啡老店托馬斯奧的露天咖啡桌旁,費麗利一連喝了兩杯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嘆了口氣說:“這個城市太安靜了。我是多麼懷念羅馬的嘈雜呀。不過,這個城市可是咖啡之城,有世界上第一家咖啡大學,你一定要去。”
咖啡大學不是所官方意義的正規大學,它是意大利咖啡品牌意利公司(illy)設立的一個專門研究、傳授咖啡知識的機構。1933 年意利公司在的里亞斯特創建起它鼎鼎大名的咖啡王國,從此使得這個坐落於意大利東北角的城市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咖啡之城。大街小巷遍佈咖啡館,光是有百年曆史的咖啡館就有好幾家。而這所遠近聞名的咖啡大學更是吸引了無數咖啡迷不遠萬里專程趕來。
爲了遷就我這個咖啡菜鳥,費麗利陪我一起嘗試了一天的咖啡初級課程。學校設在意利公司的咖啡工廠裏,在參觀完咖啡的烘焙製作過程之後,我們被帶入了教室,開始上課。
窗明几淨, 階梯式課桌、每人面前一臺電腦、紙、筆、小話筒……遙想當年上大學時可沒有如此先進的教學設備,而且,老師還如此之帥。上課的老師是意利咖啡的首席咖啡師,典型的意大利帥哥。於是諸如Arabia 咖啡豆、Robusta 咖啡豆,一杯Espresso 需要7克咖啡粉或者50 顆咖啡豆等枯燥古怪的數據、話題都在如歌唱般的意大利語中輕鬆接受。而作爲資深咖啡客的費麗利在最後自己製作咖啡的環節中,輕鬆做出漂浮在咖啡上的葉子形奶油泡沫,頗受帥哥老師的讚揚。半天的課程,菜鳥普及知識,老手收穫青睞,這個結果比預想得更加皆大歡喜。
有些城市天生就有孕育“哲思”的氣場,它歷史悠久、命運多舛,不熱鬧、不娛樂,但有的是氛圍讓你琢磨、思考。這種城市盛產作家、詩人和思考者。的里亞斯特,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城市,光是近一百年來出產的文學家就有40 多個。最著名的要數詹姆斯•喬伊斯。
喬伊斯出生於愛爾蘭,但他的生平譜裏最耀眼的一段時間卻是在的里亞斯特。從1904 年起,喬伊斯先後在這座城市居住了十幾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而鉅著《尤利西斯》的最初構思也源自這裏。然而,假如你看過喬伊斯在的里亞斯特的生活記錄,你或許可以猜出喬伊斯對座城市的愛恨交織。
喬伊斯一家在的里亞斯特的生活可以說是捉襟見肘、舉步維艱,他靠教英文和作家教維持生計,經常因爲付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得流寇般滿城暴走。他們曾經離開的里亞斯特搬到羅馬去,但去了又回來,就像其他人一樣,喬伊斯在的里亞斯特鬱鬱寡歡,但離開了卻總想着回來。
在一個陽光溫暖的午後,我尋遍的里亞斯特市中心的大街小巷,終於在一座老橋邊找到了他喬伊斯的青銅雕像。但是,如果不是當地人好心指點,恐怕我就會把它當成這個城市裏無數雕像中的“路人甲”而與它擦肩而過。雕像毫不雄偉,完全不是想象中一代文學巨匠器宇軒昂正襟危坐,而是一個皺巴巴、消瘦的男人戴着頂皺巴巴的舊帽子,很頹廢的姿勢,皺着眉頭,與其說做“思考狀”,不如說是做“焦慮狀”。我湊近看雕像下方的說明,確信是他,那個把玩意識流,無比糾結也無比深刻的詹姆斯•喬伊斯。反觀喬伊斯在的里亞斯特的境遇,不得不說,這個雕像的造型、情態拿捏剛剛好。
從喬伊斯的老橋去往市中心的統一廣場,一路兜兜轉轉,咖啡店、餐館、賣水果的路邊攤和出售意大利本土品牌的時裝店……你需要周圍的意大利語和不時冒出的比薩店的招牌來適時提醒自己,這裏是在意大利。因爲這座城市在歷史上幾易其主,建築風格非常混搭,奧匈帝國的優雅凌厲不時在街景中閃現,而當你到達統一廣場的時候,你會徹底忽略自己是在意大利。
統一廣場是歐洲最大的廣場,三面是具有中歐特色的19 世紀新古典主義建築,一面面向藍色的亞得里亞海。天色漸晚,華燈初上,海風直刷刷地湧向廣場,市政廳前的臺階上坐着青春年少的帥哥美女,用無比冷靜的眼神打量過往的遊人。和其他歐洲城市市政廳廣場相比,這裏幾乎是最安靜最老成的一個。你看不到歡樂的人羣邊喝飲料邊聊天,看不到孩子追着鴿子或者海鳥滿地跑;當然這裏也沒有流浪漢,沒有乞丐,甚至連亂扔的廢紙片都沒有。它像一個被水洗過的地方,所有沸騰紅塵裏的喧囂熱辣,喜樂悲愁都被洗掉了。你走在那裏,不激動,不驚喜,腦子放空,喬伊斯的意識流在不知不覺中捉到了你。
的里亞斯特一到冬季就會颳起一種叫“布拉風”的強風,此刻正是6 月中旬,但夜晚的風也帶着大海深處的涼意。正是在這裏,65 年前,另一位文學大師佇立在海邊,在他眼前,“拖船正在爭搶着進入港口,蒸汽船噝噝地冒着蒸汽。遠處隱約傳來火車的轟隆聲,彷彿還有樂隊在演奏。我吹着普契尼(Puccini)的曲子注視着這一切。
在陽光照耀下,廢棄已久的樓羣昏昏欲睡,唯有那象徵主義風格的錐形尖塔卻清醒着;孤獨的垂釣者正彎着脊背,凝視着水中的浮漂,而那釣竿卻一動也不動。一絲風也沒有,旗子無精打采的,電車也百無聊賴”這段話來自英國作家簡•莫里斯的傑作《的里亞斯特: 無名之地的意義》,這本書是我翻遍書店,唯一發現的一本和的里亞斯特有關的遊記著作。而這“無精打采、百無聊賴”的景象則是的裏雅斯特帶給莫里斯的最初印象。那年,20 歲的莫里斯在此構思一篇關於鄉愁的隨筆,而“鄉愁”正是《的里亞斯特》一書的基調。
我在來到的里亞斯特的第三天離開了它,奔赴威尼斯。在嘆息橋照相機疊加的人山人海里,我再次想到它,它飄着咖啡香的老巷和橋頭孤零零佇立的喬伊斯。於是,瞬間,眼前水波瀲灩的威尼斯彷彿也被籠上了低迴的調子。莫里斯說:“的里亞斯特,沒來過這裏的人可能連它在哪兒都不清楚;來過這裏的人,則滿腹心事地離開。”
這座城,你來過,便會被它的鄉愁捕獲。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2014-07-30 13:52:37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