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咖啡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11-21 18:36:26

在上海喝着咖啡,咖啡提供的味覺和水汽,彷彿瞬間可以讓一箇中國人以西方的趣味,去接近和感受周圍世界,與那裏的人情物景默契。在梧桐綠影的搖曳下,在昏黃暗啞的洋樓裏,那樣的瞬間被拉長,綿延下去。

上海絕不會是一座茶的城市,也不會是啤酒或二鍋頭的,她是一座咖啡的城市。幾年前我在澳洲,跟一個熟識的開咖啡館的意大利人說,去上海開吧,那裏的咖啡能賣這兒四倍價錢。那人疑惑:上海人真就這麼愛咖啡?

我想,真像歐洲人那樣,將喝咖啡納入日常飲食習慣,不喝就會覺得渾身毛孔堵塞的,似乎還不構成人口主流。一次香港有朋友來,慕名上海的咖啡館,我們坐了出租車轉悠,上午十一點多的光景,除了“星巴克”,那幾家小有名氣的咖啡館前竟然全都給我們喫了閉門羹。

上海人或許將喝咖啡看作中產階級生活的象徵,咖啡比西式大餐、別墅和汽車來得平民化,更容易接近。戀愛約會的年輕人,要喝起咖啡,才能從彼此的目光裏,找到共同理想的密碼,一起去想象未來。

我的一個朋友對咖啡很有講究,他有研磨咖啡豆的機器,煮咖啡的壺,用在美國的侄女給他捎來的巴西咖啡豆。他當然不泡咖啡館,也不常喝咖啡,但喝起來就非得講究。他的要求說出來也簡單,一定得香。他喝咖啡,要的是香氣一薰,靈魂出竅。因爲濃香的咖啡衝進喉頭的一刻,種種不現實的,就都成了現實。

有一天在上海銅仁路上的“美儂”歇腳。鄰座有個中年人在說咖啡。什麼多一點,什麼少一點,哪裏的時間再長一點……我搞不清楚。只記得最後他說,就差那麼一點點兒,咖啡的味道就都不一樣了,不信你回去試試。關於咖啡,上海人有“矯情”的一面。喝咖啡是件小事,但小中見大,氣質問題卻馬虎不得。

滬語裏用“喫”來說“喝”。要解釋上海的氛圍,似乎也很難繞過“喫咖啡”這種細節。況且,繞過咖啡,哪裏來的情調。咖啡、情調和上海,被牽連到一起已不是一朝一日。情調這兩個字,二十年前還是樸素的年代,在這座城市裏已想遮也遮不住,到現在就氾濫成災了。

上海人的情調是什麼?那年老父出國,在外玩累了就帶他進一家咖啡館小坐,那是間敞亮而又裝飾樸實的地方。老父說這麼亮,哪裏有情調,沒有情調的咖啡館算什麼咖啡館。

情調是委婉的東西,不能直接,不能亮堂,得有那麼點端起的架子,又曖昧着。情調是必須有些做作的,所以關係到光線、聲音和氣味,而咖啡,爲這種精神提供了可能。

被“喝家”嗤之以鼻的雀巢咖啡,在上海也照樣紅極一時。雀巢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的金貴商品,是生活水準的座標。

那時我家架上的那瓶雀巢是用來待客的,有一陣子,瓶裏的咖啡下降過快,老父問,最近女同學來過不少呀?對,作爲一個新上海人,我怎麼能免俗,有人來總得講究點氣氛。

上海人愛煞咖啡,或有那麼幾個是真講究的,但多數只是爲了不失虛擬的身份,漸漸喝慣了那味道。這就是爲什麼當年雀巢咖啡待客可以提高身價,而“星巴克”這種美式咖啡生意紅火,上海人坐在連鎖店裏竟也覺得有情調。

咖啡在上海被狠狠地浪漫化了,就像上海自身,在外部也日益被浪漫化。作爲一個上海人,咖啡對我意味了什麼?小時候上街,在四川北路上,食品店將用過一回的咖啡渣堆在臉盆裏,放在店門口,插上牌子便宜出售。在物質不富裕的時代,咖啡卻香飄滿街。後來住國外,一天幾杯咖啡,就像我們機關裏泡茶,咖啡是市井中最便宜不過的東西,用來提提神,僅此而已。回到上海,咖啡便有了無數附加的價值。或許,上海人的咖啡,從來就不那麼簡單。

2014-08-01 10:49:2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