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製作的工藝流程-星巴克咖啡製作流程流程圖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行業 > 咖啡 > 2024-06-03 06:50:23

咖啡製作的工藝流程-星巴克咖啡製作流程流程圖
乾燥式,操作比較簡單,將收穫的果實鋪在乾燥場地上,在太陽下曬一兩週,翻動時能聽到咯啦咯啦的聲音就表示曬乾了。然後用脫殼機將乾果的果肉、內果皮、銀皮去掉。
這種方法使咖啡豆具有柔和的酸味與平和的苦味。巴西、埃塞俄比亞、也門等地運用此法。缺點:易受天氣影響,次品豆和異物混入的機會多。所以在發貨前須細心地挑選一遍。
水洗式,將收穫的果實倒入水槽中,去掉漂浮物,將水中的果實移至果肉去除機內,剝離外皮和果肉,然後再放回水槽,除去漂浮物,將水中“果核”倒入發酵槽,浸泡半天或一天,除去發酵豆表面的膠體,水洗,曬乾或機械乾燥,在脫殼機上脫除內果皮,即成商品生咖啡豆了。
過濾支架是手工沖泡系統的核心部分,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
  首先,過濾支架有玻璃、樹脂、陶瓷、金屬等幾種不同材質可供選擇,樹脂最便宜,陶瓷保溫性能最好。
  其次,濾杯內壁上那些凹凸的溝槽頗有學問,這種人爲形成的濾紙與濾杯內壁間的空隙便於空氣流通,提高了萃取效率。
  最後,傳統橢圓型濾杯下方孔洞有單孔、雙孔、三孔等不同,我們常常叫單孔濾杯(梅麗塔杯)操作難度最大,需要衝泡者對水流的時間有着更加精確的把握,注水時一氣呵成,並不適合初學者,我們前面介紹的步驟便是以最適合初學者的三孔濾杯爲例。日本HARIO的V60系列濾杯不得不提,這種圓錐形濾杯下方是一個直徑相對較大的圓孔,杯壁則有着螺旋型凹槽紋路,這種設計較傳統濾杯好處很明顯——不僅使咖啡粉層厚度大幅增加,便於繞圈法注水,還提高了第一次注水燜蒸的萃取均衡性,使咖啡粉都能均享“雨露滋潤”。此外,通透性提高後水流與氣流的通道更加順暢,使咖啡口感更加接近法蘭絨濾布,平衡而富有層次

2016-12-31 16:01:3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