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WIFI咖啡館:別把咖啡館當辦公室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八卦信息 > 2024-06-26 10:18:06

 自從有了WIFI,咖啡館就成了很多人的辦公室。

 

 

    芝加哥,一個週五的晚上,在離林肯公園不遠的地方新開了一家咖啡館,它乍一看也沒啥新鮮的——小桌子、茶几和沙發三三兩兩地擺在店內,一個角落售賣花花綠綠的感謝卡,另一個角落,美國國旗從天花板上垂下。

    不過,很快你就會感覺到這家咖啡館的不同,放眼望去,看不到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客人喝着咖啡或小酒,不是在聊天就是在玩紙牌。原來這家名叫Kibbitznest的咖啡館不提供WIFI。

    想想我們身邊大大小小的商店、餐館、咖啡廳,提供免費WIFI幾乎成了最基本的服務。看看星巴克裏的“低頭族”們,你是不是已理所當然地將咖啡館與辦公室畫了等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店家對WIFI說不(Kibbitznest將這一舉措稱作“No FI”)簡直是逆潮流之舉。然而,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BBC),這股“逆流”如今愈發壯大,Kibbitznest只是最新的例子——它希望通過禁止WIFI鼓勵人們面對面地交流。美國的其他地方、英國倫敦和加拿大溫哥華也有類似的咖啡館。

    1989年,美國社會學家瑞·歐迪伯格提出了“第三空間”的概念,指的是除去第一空間家庭、第二空間辦公室以外的所有休閒場所,咖啡館就屬於其中之一。這些第三空間對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整體性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它們,人們就只存在於孤立的小團體裏。”歐迪伯格寫道,“技術進步唯一可預見的結果是我們不再成長,並且與外界隔絕。”

    幾年前,朱迪·沃倫和丈夫菲力·莫瑞斯在美國柏林頓市開了一家咖啡館,眼見歐迪伯格的論斷成真——顧客走進來,坐下打開筆記本電腦,然後幾個小時不錯眼珠地盯着屏幕。“我們的初衷並不是開闢一個空間,讓大家進來後保持沉默。”沃倫說。

    於是,2012年,他們撤掉了店裏的WIFI,2014年,又禁止在店裏使用筆記本電腦。雖然一開始,此舉給夫妻倆帶來了不小的經營壓力,但很快就得到了顧客的理解和支持。他們的營業額飆升了20%,而在有WIFI時,咖啡店營業額的增幅只有6%。Kibbitznest的顧客也表示,“很開心你們開了這樣的店”。

    然而,即便意識到咖啡館是公共交流的空間,仍然有很多人將這裏當成了辦公室。據“全球辦公場所分析”組織稱,在家工作的美國人(他們也經常在咖啡館辦公)數量相比2005年時上漲了103%,相當於370萬人至少有一半時間是在遠程辦公,這還不算那些個體戶。

    如果將範圍擴展到全球,英國路透社的調查顯示,有1/5的人在家辦公,這種情況在拉丁美洲、亞洲和中東地區更爲普遍。傑夫·依思賽爾和妻子在美國哥倫布市經營一家名爲“雪中狐”的咖啡館,他們從不提供WIFI。依思賽爾認爲,現如今,人們什麼都可以叫到家裏來,自我孤立從沒有像眼下這麼方便,因此去咖啡館就應該尋求與他人的交流。“我希望創造一家生氣勃勃的店,客人走進來就像參加大型家庭聚會。”他說。

    出於這個願望,依思賽爾專門僱傭了交流能力出衆的咖啡師,他還降低了吧檯的高度,讓顧客不會覺得自己被拒之千里。這家店甚至取消了小喫上的塑料價籤,爲的就是讓顧客詢問價格,藉此打開話匣子。


2017-03-16 12:40:5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