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咖啡師張宏:沒有一個老闆不差錢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師 > 2024-06-25 15:10:22

  咖啡,在很多人心目中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品質的象徵。而咖啡師,也被視爲一種優雅的職業,他們在精心調製着咖啡的同時,也在創造和傳播着咖啡文化。但現實中,就像咖啡有甘、醇、澀、苦、酸等多種味覺元素,咖啡師的生活也是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有的。

  咖啡與酒,我選擇前者

  如今已經把咖啡融於生活的張宏,一開始卻並不是因爲鍾愛咖啡,纔去做咖啡師的。

  從職高畢業之後,張宏被安排到酒店去實習。一個不滿十八歲的男孩子,做客房工作,要給人疊被子、刷衛生間等,都是非常瑣碎、沒有太多含金量的工作。所以,張宏只在酒店工作了半年就離開了。由於學歷有限,他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從門檻相對較低的餐飲行業入手——學習調酒。那時候的他只聽說過調酒師,並不知道有咖啡師這個職業。

  進入培訓學校之後,張宏才知道原來還有咖啡師這項培訓,並且是獨立於調酒師之外單獨開設課程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了解,張宏發覺自己對酒並不是很感興趣,對於調酒師晝夜顛倒的工作習慣也很不習慣。另一方面,他覺得,“咖啡師”乍一聽感覺更體面,工作環境也不錯,接觸到的客人也都是比較有涵養的中高層社會人士。於是,張宏果斷棄酒而從咖啡了。

  但其實,那時候張宏只把咖啡師當成賺錢的一份工作而已,也談不上多有興趣,只是覺得“肯定比在酒店做客房要好吧,也不會很累”。

  苛刻的制度有時很有必要

  2006年中的時候,張宏開始從事咖啡師的工作。當時咖啡市場不像現在這樣火,咖啡的品牌還不多,對咖啡師的需求量自然也沒那麼大,所以工作並不好找。

  張宏也去過私人的咖啡店。“私人店的老闆什麼事都交給你,純屬你自己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只要不出事就好。”直到進入韓國知名的烘焙品牌——巴黎貝甜,張宏才瞭解到了規範的企業制度是怎樣的。

  當時巴黎貝甜咖啡方面的負責人制定了非常細緻和嚴格的管理制度。

  首先,在衛生方面,每天需要對咖啡機消毒幾次,對磨豆機消毒幾次,毛巾要怎麼清洗,甚至連手怎麼洗,都有明確的規定。

  其次,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咖啡師在出品的時候,勺子是放在左邊還是右邊,糖包要配到哪兒都是有規定的。最嚴格的是,飲品中某樣材料需要放多少克都要放到秤上去稱,“說50克就是50克,不許多,不許少”。

  在巴黎貝甜,有件事張宏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有個韓國檢查團要來中國檢查連鎖店的衛生情況。張宏所在的五道口分店,每天大概有三四萬的流水,就爲了迎接韓國檢查團,閉店三天,大家只做一件事——打掃衛生。“不管你閉店會損失多少,衛生不合格,就是不行。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態度的問題。這要擱中國老闆,可能花點兒錢把這事兒渡過去了。”

  張宏認爲,這種管理制度,乍看起來有點苛刻,但實際上是很必要的。通過連鎖店的這種機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品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維護好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學校任教三年,實現質的提升

  在巴黎貝甜工作的一年多,張宏的技巧和見識都增長了不少。恰巧當時張宏學習咖啡的那所學校需要招聘咖啡老師。他就去試了試,沒想到就這樣順利通過了。重新回到學校,他的身份雖然從學生變成了老師,但是在這段時間裏,卻是張宏學習最多、成長最快的時候,他覺得這是他自己“沉澱”的過程。

  首先,張宏考取了歐洲咖啡師考覈員等專業資質。此外,他還參與了勞動部的咖啡師考試出題,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

  “我記着有將近兩個星期,我們都住在西藏大廈裏頭,不能跟外界有任何聯繫,就是出題。”

  每一個級別要出3600道題,三個級別加起來就是一萬多道題。在這個過程中,張宏對咖啡的傳承及發展有了一個系統、深刻的認知,“知識面一下就打開了”。

  舉個例子,一般的咖啡豆都是用麻袋來包裝出口,但是藍山咖啡卻一直是和紅酒一樣用橡木桶來包裝運輸的。當時他們就想出一道題,問藍山咖啡爲什麼要用橡木桶來包裝。參與出題的七八個人根據自己所瞭解的,認爲無外乎就兩個原因:第一,使用橡木桶更利於存儲,方便海運;第二,就像紅酒能借助橡木桶的香氣一樣,咖啡豆應該也可以藉助橡木桶的香氣,產生特殊味道。

  因爲出題是必須非常嚴謹的,不能想當然地給出答案。於是,勞動部就牽頭去牙買加大使館發函詢問。一個星期之後,牙買加大使館回覆說,之所以用橡木桶包裝,就是因爲最早牙買加從法國進口的麪粉都是橡木桶的包裝,橡木桶囤積過多,所以就使用橡木桶來包裝運送咖啡豆了,僅此而已。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分割線---------------------------

  通過這件事,張宏領悟到,原來很多你以爲對的事情,其實經不起深究和推敲。“這就是個機會,如果我不出這個題,我也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就是因爲知識面比別人廣,所以很多人都願意來找張宏學咖啡。

  在學校當老師的這三年,對張宏來說,是一個質的提升,爲他將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學校出來再找工作,機會會更多一些,可能得到的職位也會比較高一些”。

  夢想還是要有的

  做咖啡師、調酒師,都不能只是在吧檯裏做東西,一定要去跟客人溝通。因爲有了溝通,才能和顧客建立好良好的關係,培養老客戶的同時,還能刺激酒水的銷售。

  張宏之前的性格挺內向的,不愛說話,沒法像現在這樣侃侃而談。但是當咖啡老師的那三年讓張宏改變很多,“好像在逼着自己說話,你排斥也沒有辦法,你總要張開嘴去講課”。

  雖說現在很多人熱衷於用微信交流,但張宏還是更喜歡面對面的交流。他覺得面對面有兩個好處:第一,表達的更清楚;第二,你能去觀察對方的表情。當你在說的時候,看到對方的表情大概是什麼樣子,你就知道你這個度有沒有觸及到對方的底線。

  “其實咖啡廳都差不多,次也不會次到哪去。所以很多老客戶都是衝着人來的。他要是覺着你這個人有意思,跟你聊天會很放鬆,他就願意來。如果你什麼都不去做,乾等着客人,那你可能就會擎等着關門了。”

  一般想從事咖啡行業的人,普遍學歷不高。張宏教過最小的學生才十四歲,初中畢業就不上學了。因此,他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文化程度就成爲一塊短板了。“和客人聊天,你不可能要求客人去聊你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咖啡師就要多方涉獵,去學、去了解,多關注一些時下的熱點,“好歹能插上兩句話”。

  “我現在倒對這件事情想得特別開,就是你必須得去接觸各行業的人,萬一哪天真聊個大老闆,願意給你出錢做事呢?夢想還是要有的。”

  服務意識的培訓最難

  咖啡師的表現也是品牌文化的一種展現,就相當於是一種軟廣告。所以,咖啡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知道如何跟客人相處。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可能家裏會嬌慣一些,初出茅廬就是一副“我不能被人欺負,只能欺負別人”的樣子。張宏就曾經見過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可能出了一點問題,客人有些情緒,他就站那兒跟客人對着罵。

  張宏覺得服務意識的培訓,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是最難的。所以無論是做咖啡師,還是帶團隊的時候,張宏都會把在書中看到的,還有自己遇到的各種案例講給學生聽,通過一些場景的模擬告訴他們該如何去處理。

  場景1:你不小心把水灑到客人身上了。

  首先要向客人賠理道歉,給客人擦拭乾淨。如果擦不乾淨,可以對客人說,願意出這筆費用把衣服拿去洗衣店洗乾淨,到時候再讓客人來取。

  場景2:店鋪馬上就要關門,這時有客人進來了。

  記住,這時候不能冷着臉讓客人出去,你可以跟客人說;“我們十一點要關門了,但是如果您想在這兒坐一會兒,我可以給您倒杯水,您在這兒稍微休息一會兒。我們可以晚關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的門。”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很理解的。

  場景3:客人剛點了一杯飲品,自己一不小心灑了。

  其實,一杯飲品成本並不高,完全可以給客人重做一杯。你免費給客人再做一杯,和客人必須掏錢再重新買一杯,他的心裏落差是不一樣的。

  場景4:面試官提問:你在家收拾衛生嗎?

  首先,你要說收拾,接着你最好跟上一句,“其實不只在家裏,在吧檯裏也應該保持衛生乾淨,這樣客人看上去會很舒心”。這是張宏帶的一個學生遇到的事情。他當時只是回答“收拾”,面試官也沒說什麼,就“嗯”了一聲。他面試回來問張宏,這是不是面試官在跟他閒聊天。張宏卻認爲,雖然有這種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面試官是想考察他有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這樣的案例很多,有的人會認真記住,而有的人可能只當個傳說上的事兒聽聽罷了。“可能這樣的事,你一兩年也碰不上,但碰上一回,你能想起來的就OK。”

  在LAVAZZA學習正宗意式咖啡

  經過在學校的這段經歷,張宏不再只是爲了工作賺錢去和咖啡打交道,而是確實喜歡上咖啡了,他開始去研究它,品味它,並且跟這個行業裏的人去交流。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喜歡的牌子,對於咖啡來講,有的人喜歡星巴克,有的人喜歡Costa,這是個人喜好,無所謂好壞。張宏比較喜歡的是LAVAZZA。

  LAVAZZA是意大利“很傳統、很經典”的一個品牌,它的咖啡豆佔全世界咖啡豆市場42%的份額。

  於是,當看到LAVAZZA在招聘中國區培訓師一職的時候,張宏就去應聘了。憑藉自己豐富的培訓經驗,張宏順利入職,並且得到了跟意大利人學習製作正宗意式咖啡的機會。

  “通過跟他們學習接觸之後,我覺着對咖啡的認知更多了一些。在沒有接觸傳統意式咖啡之前,多多少少都會被星巴克這種美國的大品牌洗腦。其實,星巴克所有的咖啡都是源自於意大利,只不過是他們在不斷地改版、升級,不斷去迎合美國人或者是各個國家人的口味和需求而已。我們不能說它是錯,但是我們得知道它的老祖宗在哪兒。”

  LAVAZZA進入中國市場時,在國內的咖啡圈子中引起了很大關注。當時甚至有很多圈內媒體公開表示,如果LAVAZZA這個品牌做得夠好的話,那麼未來中國市場只會有三個品牌,就是星巴克、Costa、LAVAZZA。

  但是,LAVAZZA在中國發展的並不順利。首先,房租、原料等成本過高,再加上LAVAZZA是“很小杯、很秀氣、很精緻”的風格,對於喜歡“實惠量大”的普通顧客來說,接受度並不高。“你縱然跟人家解釋我用的是多好的東西,可能也沒有什麼用處。”

  去美國使館見點兒大人物

  見識過連鎖店對品牌和品質的維護之後,再進入“咖啡陪你”這樣的加盟店,張宏明顯感覺到加盟制弊病很大。“中國做加盟市場,確實是太魚龍混雜了。在咖啡加盟這一塊兒,我們認爲這就是在圈錢。所謂“圈錢”就是你一旦拿出了不低於四五百萬的加盟費,對方錢到手以後就撒手不管了,沒有什麼責任心。”“咖啡陪你”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經營愈加不善。

  雖然對咖啡熱情不減,但是做培訓師總是要去講同樣的內容,張宏感到“有點乏了”。所以從“咖啡陪你”出來之後,張宏本來想休息一段時間。

  但這時有人找到他,說美國駐華使館想招個咖啡師,工資不高,但是很清閒,準點上下班,而且可以到裏頭練練英語,問他有沒有興趣。張宏覺得也不能一直不工作,於是就答應下來。

  在美國使館,張宏不僅要負責調製咖啡等飲品,也負責收銀、訂貨領貨之類的管理工作,有別於原來的培訓師,也算有了一些新鮮感。

  張宏在美國使館工作時是2013年。這一年裏,他爲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美國副總統拜登都提供過飲品服務。“我覺着也挺好,好歹見點兒大人物。”

  Coffeemap:讓咖啡融入大衆的生活

  後來陌陌公司想要做一個對員工免費的企業內部咖啡吧,想請張宏給“張羅起來”。張宏本想把咖啡吧張羅好就“功成身退”,因爲這時候張宏已經開始和朋友們一起做Coffeemap了。

  但是陌陌這邊希望張宏能在這裏做個兼職,作爲高級咖啡師,每天過來看一看,確保物料的齊全,平時做一下研發,推出新的飲品,給員工提供一些更好的福利,不必定時定點上下班,也不耽誤張宏自己的創業工作。

  就這樣,到現在張宏已經在陌陌工作近兩年了。同時Coffeemap這邊,張宏也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發展路線,做得越來越好。

  Coffeemap主要是爲咖啡愛好者提供各種咖啡課程、咖啡文化沙龍等活動,推廣咖啡西點調酒的生活體驗,也爲一些展會或者員工Party等活動提供飲品服務。

  曾經有一些同行也來聽Coffeemap的課,但他們覺得張宏所講的東西就是皮毛的皮毛,不夠專業。張宏卻認爲內容淺顯沒什麼不對,“兩個小時的課程,我能給他講到多專業?有的人只是當做愛好,想多瞭解一點。你講得太專業,就給人嚇跑了。你非要拿秤看看這水放了多少克,拿個溫度計看看這水溫一定得多少,人家會覺得:既然調製咖啡這麼麻煩,乾脆買一杯星巴克算了。”

  最早張宏也想過做專業培訓,但後來他覺得專業培訓還是讓學校去做吧。“我們不是做不了,但是我們真不想做,因爲那樣就‘窄了’。”所謂“窄”是指受衆面的窄,專業培訓可能只有想以此爲業或者特別愛好的人才會去學,而張宏想做的,是帶着更多的人去體驗,去“玩兒”,把咖啡融入生活。

  張宏認爲,推“高精尖”的東西,大衆接受起來會比較難,所以“我只能去迎合大衆。我先去迎合他,再讓他反過來迎合我。我先給他拉上船,至於這船最後要怎麼開怎麼走,那就取決於我了。但你不能在上船的時候,就把人家擋在船外頭。”

  在張宏的計劃中,Coffeemap不只是做咖啡,而是要把咖啡作爲一條主線,在主線不變的情況下,能跟咖啡搭在一塊兒的、不會讓人覺得風格衝突的東西,比如西點、調酒、插花、讀書分享等,都可以融進來做。此外,Coffeemap還嘗試着組織粉絲進行登山、自駕遊等活動,把咖啡帶到整個活動當中去。

  “我們屬於小團體,船小好調頭,可以多嘗試一下,不行再說。畢竟沒有到投入太多,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的情況。”

  之前也有人想給Coffeemap投資,但是張宏和他的朋友拒絕了。張宏說,現在還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來做事情,“不想被人綁着”。而且前期投入並不大,即使做不成,大家搭上一點兒工夫,就當是興趣愛好了。況且現在他們並沒有賠錢,還是有所收益的。

  高工資是泡沫

  張宏在咖啡這行已經算是資深人士了。他說,做這行的人多,但是離開這行的人更多,能堅持下去的真的很少。

  張宏在學校當老師的三年,教了上千的學生,可是現在還能做這行的估計都不超過50人。大家都覺得“咖啡師”聽起來是很好的職業,但其實這行業挺苦的,也不賺錢,尤其是在剛入行的時候。

  張宏當初剛到巴黎貝甜時一個月工資才1260元。要不是張宏是北京人,能省下租房的錢,而且後來又是真喜歡上咖啡,可能他也堅持不到今天。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現在咖啡師的工資水平大概也只到兩千六左右的樣子。當然,也有人拿到過高工資。張宏就面試過一個男孩,期望薪資是一個月一萬五,因爲他從咖啡師學校畢業後在一個韓國人開的店裏工作,當時的月薪就是一萬多。

  張宏對他說:“你原來拿這麼多我可以理解。因爲這一行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有經驗的確實不好招,所以有的老闆只有拿高工資來吸引人。但這個‘高薪’泡沫太多了。除非你在他那裏一輩子別走,否則你換到市場當中來試試,你現在去到星巴克也好,Costa也好,都是從2200這個級別起步。就算是我,現在要是去星巴克,如果不去託人找朋友的話,我一樣從2200的工資開始幹,這個就是規矩。”

  張宏在這個行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老闆不差錢”。但是張宏自己開始創業做生意以後,他很清楚,“沒有一個老闆是不差錢的”。

2017-05-07 17:17:0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