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情結

作者:濱海時報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4:41:13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軍團日》發表在《濱海時報》幾天後,手機裏收到一條讀者的微信,“那個,Flat White,好喝嗎?”

  我翻出刊登的文章,發現小編還給Flat White貼心地加上了,括弧,一種澳式咖啡。說是澳式,估計新西蘭的kiwi們(澳洲人對新西蘭人的戲稱)會大大的抗議,北京的那個名字叫Flat White咖啡館都是他們開的呢。但在這問題上,Aussie們(新西蘭人對澳洲人的戲稱)一定是當仁不讓的,因爲咖啡就是他們的文化,也是他們的靈魂。

  在認識我老公以前,我對澳洲人沒有太多的認識,僅限於大短褲加人字拖,更加不會把他們跟咖啡這種有腔調的東西聯繫在一起。然而,當我發現和他在一起的日常,就是咖啡加所有其他以後,就開始慢慢理解了澳洲人對咖啡的執念。晨起,眼睛還沒完全睜開的時候,便夢遊一般地遊蕩到廚房的咖啡區旁。倒豆、磨粉、燒水、煮咖啡,浸潤在陽光與音樂中的這一套動作便儀式感極強地開始了。磨豆機的尖銳聲響劃破爵士樂,通常預示着一天的開始。老公的早餐是冷牛奶加granola(一種脆麥片),萬年不變,從備餐到喫進肚子大概用時三分鐘左右。接下來的四十五分鐘,便是品味咖啡時間。端着咖啡上網、閒聊、讀報紙、看新聞、坐在陽光中發呆,享受一分鐘也不能少……有幾次,因爲早起開會的緣故,黑燈瞎火爬起來,竟仍然沒有時間喫早飯,然後下班和我抱怨的主題就是因爲早上喝咖啡的時間縮短了十分鐘,搞得一天心情都不爽利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於是乎,我家廚房裏擺滿了各種豆各種粉,意大利的、土耳其的、濃縮的、低因的,還有各種壺各種儀,法壓的、摩卡的、手衝的、稱重量的、測溫度的以及打奶泡的。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因爲服藥的緣故,大夫建議暫停咖啡因攝入三週。聽到這個噩耗以後,一向盲目樂觀的他竟持續低迷了兩三天,看上去像是到了世界末日的樣子,蔫頭耷腦,害得我每天不得不變着花樣擺弄些鮮榨果汁,就是爲了讓他感覺好點……停藥當天的午餐,老公呷了一口自己花了半個小時煮的超小一杯土耳其咖啡,配着三明治心滿意足地感嘆,“咖啡就是我們的命啊!”

  在澳洲,每天與咖啡廝纏着生活的,老公絕不是特例,頂多算是個典型。咖啡文化起源於歐洲,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被大批來自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的移民正式地帶入澳洲,沒想到短短的時間內便在這片土地上深深植根並被髮揚光大。美國的國際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全球的擴張腳步至今都是十分瘋狂的,但唯獨在兩個國家鎩羽而歸,一個是咖啡的鼻祖之地意大利,另一個便是對咖啡文化情有獨鍾的澳大利亞,這也是足以令澳洲人民傲嬌的一件事,亦充分說明了澳洲人對咖啡的重視,以及對好咖啡標準的嚴苛。

  澳洲的小咖啡館遍佈大街小巷,偶爾有一些小型的連鎖店,比如Gloria Jean’s、Coffee Guru等等,更普遍的是自主的小衆獨立品牌,每家店有自己獨特的名字、獨特的佈局、獨特的口味。按照老公的說法,澳洲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特定鍾愛的每日必去的咖啡店,就好像你們中國人都有喜歡的早點攤兒一樣,好的就是這一口兒。也正是因爲這樣,星巴克工業化的設計、千篇一律的佈局和快餐式的口感才難以討得澳洲人民的歡心。小傲嬌正是這種咖啡文化的典型寫照,隱匿在街角和小巷子裏的簡單小鋪,往往藏着一位能做出異常香濃咖啡的大師。像星巴克那樣用帶綠色Logo超大紙杯裝咖啡會被認爲是饕餮而沒有品位的。極簡和低調才能突出內容的奢華,純色的小外帶杯被咖啡小哥用馬克筆隨性塗鴉了一個“Mocha”(所點的咖啡)以外,無它。直到打開蓋子,你纔會發現,伴隨着濃濃香氣撲面而來的,還有一個歪戴禮帽留小鬍子的拉花笑臉……頗有點“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意境。

  寫澳洲的咖啡文化,就不能不提到這文化的精神中心(Spiritual Center)——墨爾本。傳說中,典型的墨爾本人打扮,就是一襲黑衣,不着任何其他顏色,手中端着一杯咖啡。我在頭腦中幻化了一下這個“遺世孤立”的形象,覺得完全可以給澳洲的咖啡文化代言,另類、小衆、獨特、神祕。墨爾本的萊貢街(Lygon St.)由於是南歐移民的聚居區,咖啡文化異常正宗和興盛。這裏的咖啡館少說有幾百家,各具特色,被暱稱爲“小意大利(Little Italy)”,也是揹包客們朝聖咖啡文化的必到之所。其實,可以說整個墨爾本都是由這樣佈滿塗鴉牆和牆裏小咖啡館的小街小巷組成的,九曲十八彎,一堆一簇閒坐在街邊發呆的咖啡客們彷彿讓人感覺穿越到了歐洲。而每年在墨爾本舉行的國際咖啡博覽會和拉花大賽則更是在宣告,在這裏,煮咖啡的手藝是精湛的,高深的,也是嚴肅的。

  寫到這兒,我突然很想去圖書館翻一翻當年的《The Age》(澳洲的一份有影響力的刊物),據說他們在星巴克“敗走麥城”以後寫了兩篇文章: 一篇叫作《美國咖啡文化被烤了》, 而另一篇叫作《星巴克備忘錄:下次試試向愛斯基摩人賣冰》。

2017-05-12 13:26:38 責任編輯:濱海時報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