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在推出即飲咖啡之後,星巴克(專題閱讀)在中國最近做起了即飲茶飲料的生意。最新發布的兩款產品分別是瓶裝紅茶星冰樂與瓶裝抹茶星冰樂。據悉,該飲料已經率先在天貓超市上市。自去年9月星巴克推出四款專爲中國消費者定製的瓶裝星冰樂以來,這是其第三次在中國市場推出瓶裝星冰樂。
實際上,近年來星巴克在華動作頻頻,除了開闢天貓旗艦店、開通了微信支付、和微信合作“用星說”等數字化的舉措,還將旗下茶品牌Teavana引入中國,並不斷擴張門店,表示2021年中國內地門店將達到5000家。在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看來,在美國市場表現平平,遭遇業績增長天花板的星巴克,視中國爲下一個增長引擎。而這些針對中國市場的動作,更像是“固執的”星巴克不斷對中國市場做出的妥協。
消費者能否買賬?
在回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採訪中,星巴克方面提到了這兩款星冰樂即飲茶新品的口味在選擇上,藉助了來自數千家中國門店消費者的“大數據”,更便於討好中國消費者。瓶裝抹茶和紅茶星冰樂也被視作是星巴克體驗在門店外的延伸。不難發現,上述瓶裝新品對應的是門店在售的抹茶拿鐵和紅茶拿鐵。
記者留意到,目前在天貓超市,抹茶星冰樂(281ml×6瓶)的定價是92元,但在星巴克門店和便利店、商超並未見到新品的蹤影。記者在星巴克位於上海新天地門店走訪時,店員表示目前並未接到何時在門店開賣的通知。不過,星巴克公共關係負責人的說法是,產品將在全國主要城市的商場、超市、便利店和電商平臺長期銷售。
瓶裝星冰樂被星巴克認爲是有利可圖的產品。在美國,憑藉着瓶裝星冰樂,星巴克從 2011 年開始每年以雙位數增長的態勢在即飲產品市場佔到了 75% 的份額,成爲領先品牌。而在中國,2015 年 3 月,星巴克宣佈了和康師傅合作的消息,之後雙方便在中國大陸生產星巴克即飲產品,並且共享本地市場分銷渠道。在這之前,所有的瓶裝星冰樂都是從美國直接進口的。不過,直到去年 9 月雙方合作的 4 款即飲產品才正式上架,時間上顯得有些滯後。
關於星巴克不斷對瓶裝星冰樂擴充產品線,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認爲,星巴克目前受到速溶咖啡雀巢、麥斯威爾的擠壓,可口可樂、怡寶、統一以及娃哈哈等也相繼推出即飲咖啡,它也意圖通過新的品類擴張來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星巴克除了即飲市場受到飲料行業的侵蝕外,現磨咖啡也不斷受到同行的擠壓。星巴克此前曾推出月餅、糉子甚至豆腐蔬菜卷、彩椒蘑菇等產品,而這些試圖通過產品多元化而做出的擴張活動,雖然有主動但也有更多的被動和無奈。
實際上,在茶飲方面,星巴克推出過茶瓦納 Teavana 並設有專門的門店,不過去年它在美國關閉了 4 家 Teavana Tea。茶瓦納在中國選擇的是在既有門店進行銷售,在路勝貞看來,這個原本在中國好像更有市場的產品,似乎沒收穫特別可觀的突破。而瓶裝星冰樂茶飲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他認爲,茶飲料涉及到的運營、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因素比較複雜,成本支出的基數較大,存在許多可能導致其虧損的因素。2016年,康師傅、統一等茶飲料巨頭營收及增速不斷下滑,而整個茶飲料市場也呈現一個嚴峻局面,茶飲料虧損企業達到47個,佔比達 53%,星巴克面臨的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朱丹蓬也提供了類似的說法,除了性價比較高的茶飲小茗同學、茶π等品牌,隨着喜茶、貢茶等街邊茶飲實體店的崛起,對星巴克新品有一定的衝擊,此外從渠道、價格上,星巴克的競爭挑戰是存在的。“如果價格太高,而且只放在ka去賣的話,估計銷量不好,最關鍵的是要放在24小時便利店。”
進一步向中國市場“妥協”
事實上,除了在瓶裝星冰樂上不斷增添新口味,近年來星巴克在華動作頻頻。
推進數字化是星巴克的策略之一。2015年 11 月,它曾經在天貓開設旗艦店,銷售不支持綁定星享卡的星禮卡以及電子購物券。去年12月,星巴克在大陸門店終於開始支持微信支付了,隨之而來的除了消費者“感天謝地”,牽手本土移動支付被認爲是星巴克正在加速本土化。今年年初,星巴克和微信合作推出了“用星說”活動,即在微信平臺上推出的“社交禮物”,微信用戶能相互贈送咖啡券或是數字禮品卡,添加個性化祝福。
除此之外,星巴克在中國也推出了除咖啡以外的餐飲產品以留住更多消費者,並提升門店的盈利能力。去年7月,星巴克在中國部分地區啓動“煥新食”項目,在包括四川、青海、河南在內的12個省份推出了38款餐品,增加星巴克門店內食品產品的比例。星巴克還將旗下茶品牌Teavana引入中國市場,“去咖啡化”的做法也被認爲是星巴克爲深耕中國市場的本土化舉措。
通過門店擴張來拉動業績的方式仍在繼續。星巴克對外宣稱 2021 年中國內地門店將達到5000家,按照星巴克的門店數量計劃,星巴克須在未來四年內每年新開至少500家門店,才能實現預期目標,目前其在中國內地約有 2300 餘家門店。
朱丹蓬認爲,上述的種種做法是“固執的”星巴克在向中國市場做出的妥協。實際上,從財報數據上也顯示出星巴克目前的被動局面。4 月 27 日,星巴克發佈了 2017 年第二季度財報,其全球和美國市場同店銷售增長僅爲 3%,均未達到華爾街預期的 3.7% 和3.5%。除此以外,星巴克全球營收額爲52.9 億美元,同樣沒能達到預計的 54.1 億美元。星巴克稱,他們不會再將預期目標寫入財報。除了在自家大本營表現平平,星巴克在英國顯得比較艱難。截至 2016 年 10 月 2 日,由於經歷重大經濟和地緣阻力,星巴克英國的營業額稅前利潤同比下降了 60%。星巴克英國關閉了部分商店或是轉讓出特許經營權。目前,在英國的 894 家店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星巴克自營店。
財報顯示,亞太區的業績比較亮眼,在過去 12 個月內,星巴克開了 1015 家新店,第二季度營收比同期增加了 13%。而其中最大一部分貢獻來自於中國。財報還提及,更多中國消費者被培養出喝咖啡、或是喝更多咖啡的習慣,他們在星巴克的交易次數增加了 6%,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也因此增長了 7%。“在業績表現比較平淡時,星巴克試圖在中國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引擎,將來它需要妥協或者附和中國市場的東西可能還將更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飲料業人士表示。比如,早前星巴克還傳出或將開放外送業務的消息,不過,星巴克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否認了這一消息。
但路勝貞指出,星巴克現在面臨的中國市場,可能比之前僅依靠拓展策略就能快速成長要複雜得多。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並不是唯一一個在中國市場進行門店擴張的咖啡品牌,競爭對手包括Costa、太平洋等歐美咖啡品牌,Zoo咖啡、漫咖啡等韓國品牌以直營或加盟等方式快速佈局中國市場。星巴克加大開店速度,使得星巴克的定位開始由印象中的奢侈品牌向爛大街的店面轉變。朱丹蓬也指出,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門店的擴張之後,會引起幾個方面的憂慮,比如供應鏈、員工的培訓、門店服務的素質和團隊能否及時跟上等。
路勝貞還認爲,星巴克向多元化的產品線轉變,原因是單純的咖啡店翻牌率較低,消費者在店裏停留時間過長,而過高的房租成本和裝修成本,無法滿足其足夠的利潤。但是,多元化產品線轉變的結果可能會使星巴克越來越失去咖啡的專業感,咖啡也是一個很專業的東西,很多進店的消費者並不一定真得懂咖啡,顧客的層級會被打破,顧客的優越感也會大幅度降低。“追求高佔有率,追求全產品化,只能說星巴克逐漸的不太在意自己的專業性,而更多的是追求純粹商業性的擴張。”路勝貞表示。
但是,與此同時,追逐利潤的舉動也給它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去年星巴克就在中國遭遇了“中杯事件”。消費者林國童在《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中提到,長達六年,星巴克的店員總是對自己的杯型選擇提出異議,隨後引發不少網友跟帖對星巴克進行吐槽以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