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粒咖啡特點種植環境種植歷史種植品種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雲南咖啡豆 > 2024-06-29 06:16:11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雲南咖啡的生長期
  
  小粒咖啡漿果雲南小粒咖啡3——4年生結果樹。
  
  咖啡是一種短日照植物。咖啡具有多次開花現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小粒種咖啡在雲南花期2——7月,盛花期3——5月。咖啡的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咖啡花壽命短,只有2——3天的時間。小粒種咖啡一般在清晨3——5時初開,5——7時盛開。
  
  咖啡果實發育時間較長。小粒種咖啡果實成熟需8——10個月一般在當年的10——12月成熟。雨量對果實發育的影響較大,氣候條件直接影響果實的發育。
  
  1892年,當法國傳教士爲了自己喝咖啡的需要,在一個叫做朱苦拉的地方成功種植了第一株咖啡樹時,他也許不會想到,百年之後咖啡成了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一個亮點。20世紀50年代雲南省已經開始規模化種植咖啡。而於2011年出臺的《雲南省咖啡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又爲咖啡產業的發展確立了新航向。
  
  保山普洱德宏 咖啡黃金種植區大量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熱區資源,讓雲南成爲產出阿拉比卡(小粒)咖啡這種高品質咖啡的黃金種植區。
  
  保山小粒咖啡經過60多年的發展,咖啡產業已成規模,成爲年產值近5億元的特色產業。保山的咖啡產業,曾經創造過不少輝煌,在1980年的全國咖啡會議上保山小粒咖啡被譽爲“全國咖啡之冠”;1992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保山小粒咖啡被評爲最高銀質獎;1993年,在比利時42屆布魯塞爾尤里卡博覽會上榮獲尤里卡金獎……去年,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達65萬畝,成爲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咖啡主產區和咖啡貿易的主要集散地。在“量”上去的同時,普洱也在尋求“質”的突破。近年來,普洱市政府、企業和咖農加強咖啡品種選育和咖啡豆精深加工,引進國際咖啡巨頭,借鑑其種植和生產技術,在提高原料品質的同時“走出去”拓市場,讓普洱咖啡品牌破繭成長。建設咖啡莊園、咖啡博物館、咖啡風情街、舉辦中國咖啡文化節等一系列舉措,讓普洱咖啡產業發展的藍圖徐徐展開。
  
  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成熟的價格保護機制,以及科技的支撐和完善的管理體系,是咖啡種植戶底氣的來源。據瞭解,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從2004年就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實施了保護價、保投入、保質量和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三統三保”措施。
  
  豐產之年難豐收 品質決定話語權 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雲南咖啡種植面積已超過130萬畝,產量達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0%和62%。種植面積已提前實現2015年的目標。今年雲南咖啡的平均畝產高達225公斤,但國內市場價只有16至17元/公斤。雖然有着全球收購價普遍下跌的背景,但云南咖啡在市場上未賣出好價錢,卻讓人深思。巴西咖啡畝產在80公斤左右,賣價爲30至33元/公斤。哥倫比亞爲52公斤,賣價35至38元/公斤。
  
  雲南咖啡價格縮水,很多人認爲是因爲我們沒有定價權。“這是一個誤區。”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祕書長李功勤說,雲南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雖然佔到全國的98%以上,但卻不足世界產量的1%。即使把雲南所有適宜土地都種上咖啡,比重也不大,從產量上就無法得到定價權。
  
  “雖然擁有定價權不現實,但可以爭取話語權。”李功勤認爲,擁有話語權的關鍵是品質。他舉例說,牙買加的藍山咖啡2012年的產量僅2400噸,但在國內市場的生豆賣價高達400到500元一公斤,正是因爲品質高。
  
  雲南省政府生物產業辦程達教授認爲,雲南打造精品咖啡產業的目標正確,但在實踐中沒有按照市場需求和趨勢來進行科學的產業規劃,缺乏產業的整體設計;產後加工中對管理的忽視和技術支撐的缺乏,造成了優勢資源的價值大量損耗。
  
  立標準樹龍頭 主打“雲南咖啡”牌咖啡從種植到成爲商品,要經過採摘、脫皮、發酵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決定着咖啡品質。另外,在業界還有一種說法,“因爲雲南咖啡產業缺少可以統一執行的質量標準,採購商用自己的標準在雲南產區走一圈,就可以把收購價從20多塊壓到10幾塊。”李功勤認爲,政府應儘快制定咖啡種植加工的規範,同時制定雲南咖啡的統一質量標準,並得到有效的落實,增強市場競爭力。
  
  “我們咖啡豆的質量再好,但是人們記住的只有雀巢、星巴克的名字,而沒有記住北歸。”北歸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家祿說。雀巢公司進入普洱收購咖啡豆已有多年曆史,但市場上消費者認識的只是“雀巢”,而非普洱或者雲南。另一面,雲南咖啡企業的“小、散、亂”現狀,也成爲樹立品牌的掣肘。咖啡巨頭是全球採購,對雲南咖啡的採購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自己的咖啡骨幹企業,終歸是受制於人。
  
  在李功勤看來,雲南作爲中國咖啡主產區,應該有實力強大的地方龍頭企業和知名的民族品牌,國際和國內市場並舉。培植扶持龍頭企業,應站在全省的高度一盤棋規劃,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化組合,把地方龍頭企業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雲南不但要會種咖啡,還要會賣咖啡。針對國際市場,應主打“雲南咖啡”品牌;面對國內市場,主推叫得響的地方龍頭企業品牌。
  
  小粒咖啡和雲南咖啡
  
  咖啡原產於非洲,所有發現咖啡的撲朔迷離的故事,都離不開和非洲有關這一個基本事實。
  
  我國於一八八四年在臺灣最早種植。
  
  一九零八年,海南島、雲南、廣西開始引進種植。
  
  一九一四年,景頗族在瑞麗縣弄賢寨種植。當時僅僅只是房前屋後的觀賞植物。
  
  五十年代,雲南咖啡種植地區擴大到盈江、隴川、瑞麗、潞西、保山、景洪、賓川、大姚和玉溪新平。
  
  五十年代開始引入的咖啡種植,產品主要出口到前蘇聯和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到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由於和前蘇聯和東歐國家逐漸中斷了經濟往來,咖啡的出口也受到了影響。當時咖啡消費在國內被當作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因此,咖啡由於缺乏市場基礎,生產幾乎完全陷於停頓。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恢復了咖啡生產,並且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1985年保山潞江壩種植的小粒咖啡榮獲國家外經貿部榮譽證書,在廣交會上榮獲“潞江一號”的美稱,以保山潞江小粒咖啡爲代表的雲南咖啡在國際上一時聲名鵲起。雲南小粒咖啡成了雲南咖啡的品牌。
  
  事實上,小粒咖啡就是在雲南最早種植的品種的基礎上優化而來,它是真正的“雲南號”。
  
  九十年代初,雲南咖啡生產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期,新的品種被不斷引入,比如目前在雲南最廣泛種植的arabica-bobun,就是在其間被引入種植。新的品種是根據國際採購商的需要而被引入種植,但國際採購商並不保證咖啡的完全收購,在國際市場咖啡行情發生大的波動的時候,雲南的咖啡種植業者開始體驗了嚴酷的考驗。
  
  由於雲南小粒咖啡(arabica-smal)在國際上最早的名聲,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市場的習慣性理解,所以,到今天,雲南咖啡被普遍稱爲雲南小粒咖啡。這已經違背了後來種植發展的客觀事實,同時,也把雲南咖啡引入了一種粗放式經營的路子。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品種,都有自己不同的口味風格,就像我們選擇大米一樣。甚至,在雲南地理氣候條件各異的地區,相同的品種都顯示出了它和本地土壤親情結合的不同口味“個性”。粗放式經營,不但把風格各異的品種差別抹殺了,同時也讓曾經聲名遠颺的雲南號——“雲南小粒咖啡”負載了本不屬於它的東西,除了專業人士那兒,市場上已很難找到真正小粒咖啡的美妙感受了。而這,於後來引進的品種不也是一樣的悲哀嗎?
  
  雲南是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區,有着特有的高原紅土,土質肥沃疏鬆,氣候溫和,特別適合種植小粒種咖啡,這裏能種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
  
  雲南咖啡的主要品種
  
  鐵畢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這兩個經典的優質咖啡品種爲雲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種,1991年又從肯尼亞引入了卡蒂莫Catimor系列品種(抗病毒能力更強,產量更高)。屬阿拉伯種(又稱小粒種)的變種。由於這兩個品種形態和習性相似,因而兩者多混合栽培。
  
  鐵畢卡咖啡原產於埃塞俄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是西半球栽培最廣的咖啡變種。植株較健壯,但不耐光照,在夏威夷產量較高。鐵畢卡頂葉爲紅銅色,稱紅頂咖啡。
  
  波邦咖啡是小粒咖啡中僅次於鐵畢卡的變種。主枝最初和主幹呈45度向上生長,隨果實負荷下 下垂,側枝節部較密,結果多,產量較高。但漿果較小,成熟較慢。 波邦頂芽嫩葉爲綠色,稱綠頂咖啡;
  
  卡第摩Catimor 是鐵畢卡種的改良品種,有25% Robusta 的基因。
  
  從咖啡的植物學角度來講,雲南小粒咖啡和公認最優秀的牙買加藍山(Jamaica Blue Mountain)、夏威夷可那(Kona)有基因上的相近性。
  
  雲南咖啡的主要產地
  
  小粒咖啡適宜生長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上,若海拔太高則味酸,太低則味苦。小粒咖啡多數植於海拔1100米左有的乾熱河谷地區,所以酸味適中,香味濃郁且醇和。雲南的不少地區有適宜小粒種咖啡生長的獨特環境,出產的小粒種咖啡品質優異。
  
  種植區主要分佈在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州。
  
  保山潞江壩氣溫平均爲21.5℃,最高達40.4℃,終年基本無霜。這裏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郁,且帶有果味,是公認的最佳小粒咖啡產地。這裏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郁,且帶有果味而馳名中外。
  
  國際咖啡組織品嚐專家在考察了雲南咖啡種植及初加工基地後,將雲南咖啡評價爲哥倫比亞溼法加工的小粒種咖啡一類,爲世界上最高品質的咖啡。
  
  雲南咖啡簡介
  
  中國最佳咖啡產地乾熱河谷的潞江壩是保山的“熱帶寶庫”,壩中氣溫平均爲21.5℃,最高達40.4℃,終年基本無霜。這裏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郁,且帶有果味而馳名中外。
  
  雲南最早於1902年由法國傳教士引入,至今賓川縣朱苦拉鄉仍生長着有90多年樹齡的咖啡樹24株。1914年瑞麗景頗族邊民又從緬甸引種於弄賢寨。品種類型有小粒種、中粒種、大粒種。莖直立,單葉對生。花數朵叢生於葉腋,色白芳香。果爲核果,由外果皮、中果皮、種皮、種仁組成。一般有種子1粒,偶有2粒或3粒。宜在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土質疏鬆、肥活、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pH值爲6——6.5,年均氣溫18——25℃,海拔1400米以下地區種植。
  
  雲南咖啡主要分佈在保山、思茅、玉溪、德宏等11個地州市。 鐵畢卡和波邦這兩個經典的優質咖啡品種爲雲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種。屬阿拉伯種(又稱小粒種)的變種。由於這兩個品種形態和習性相似,因而兩者多混合栽培。波邦頂芽嫩葉爲綠色,稱綠頂咖啡;鐵畢卡頂葉爲紅銅色,稱紅頂咖啡。
  
  雲南咖啡大規模種植是在五十年代中期,一度種植規模達4000公頃。至1997年末,全省咖啡種植面積已達7800公頃。目前全省種植面積佔全國面積的70%,產量佔全國的83%,無論是從種植面積和咖啡豆產量來看,雲南咖啡已確立了中國國內的主導地位。
  
  雲南咖啡宜植區分佈在雲南南部和西南部的思茅、版納、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區。

2017-06-05 16:31:2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