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墓碣

作者:520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7:17:28

德國和瑞士交界的一帶是山谷和樹林的世界,那裏的居民多半是農民。雖然有鐵路,有公路,伸到他們的村莊裏來,但是他們的視線還依然被些山嶺所限制,不必提巴黎和柏林,就是他們附近的幾個都市,和他們的距離也好像有幾萬裏遠。

他們各自保持住自己的服裝,自己的方言,自己的習俗,自己的建築方式。山上的樅林有時稀疏,有時濃密,走進去,往往是幾天也走不完。林徑上行人稀少,但對面若是走來一個人,沒有不向你點頭致意的,彷彿是熟識的一般。每逢路徑拐彎處,總少不了一塊方方的指路碑,東西南北,指給你一些新鮮而又樸實的地名。

有一次,我正對着一塊指路碑,躊躇着,不知應該往哪裏走,在碑旁草叢中又見到另外一塊方石,向前仔細一看,卻是一座墓碣,上邊刻着:

一個過路人,不知爲什麼,走到這裏就死了。

一切過路人,從這裏經過,請給他作個祈禱。

這四行簡陋的詩句非常感動我,當時我真願望,能夠給這個不知名的死者作一次祈禱。但是我不能。小時候讀過王陽明的瘞旅文,爲了那死在瘴癘之鄉的主僕起過無窮的想象;這裏並非瘴癘之鄉,但既然同是過路人,便不自覺地起了無限的同情,覺得這個死者好像是自己的親屬,說得重一些,竟像是所有的行路人生命裏的一部分。想到這裏,這銘語中的後兩行更語重情長了。

由於這塊墓碣我便發生了一種從來不曾有過的興趣:走路時總是常常注意路旁,會不會在這寂靜的自然裏再發現這一類的墓碣呢?人們說,事事不可強求,一強求,反而遇不到了。但有時也有偶然的機會,在你一個願望因爲不能達到而放棄了以後,使你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在那些山村和山林裏自然沒有再遇到第二座這樣的墓碣,可是在我離開了那裏又回到一個繁華的城市時,一天我在一箇舊書店裏亂翻,不知不覺,有一個二寸長的小冊子落到我的手裏了。封面上寫着:“山村的墓碣。”打開一看,正是瑞士許多山村中的墓碣上的銘語,一個鄉村牧師蒐集的。

歐洲城市附近的墓園往往是很好的散步場所,那裏有鮮花,有短樹,墓碑上有美麗的石刻,人們儘量把死點綴得十分幽靜;但墓銘多半是千篇一律的,無非是“願你在上帝那裏得到永息”一類的話。可是這小冊子裏所蒐集的則迥然不同,裏邊到處流露出農人的樸實與幽默,他們看死的降臨是無法抵制的,因此於無可奈何中也就把死寫得瀟灑而輕鬆。我很便宜地買到這本小冊子,茶餘飯罷,常常讀給朋友們聽,朋友們聽了,沒有一個不詫異地問:“這是真的嗎?”但是每個銘語下邊都註明採集的地名。我現在還記得幾段,其中有一段這樣寫着:

我生於波登湖畔,

我死於肚子痛。

還有一個小學教師的:

我是一個鄉村教員,

鞭打了一輩子學童。

如今的人類正在大規模地死亡。在無數死者的墳墓前,有的刻上光榮的詞句,有的被人說是可鄙的死亡,有的無人理會。可是瑞士的山中仍舊保持着昔日的平靜,我想,那裏的農民們也許還在繼續刻他們的別饒風趣的墓碣吧。有時我爲了許多事,想到死的問題,在想得最嚴重時,很想再翻開那個小冊子讀一讀,但它跟我許多心愛的書籍一樣,塵埋在遠遠的北方的家鄉。

1943年,寫於昆明

作者:馮至

2014-08-21 13:57:50 責任編輯:520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