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offee文化的入侵,咖啡對我們的影響

作者:界面新聞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11-21 22:42:03


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爲什麼標題叫“美國coffee文化的入侵”而不是英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因爲他們的coffee文化很難真正的在中國站穩腳步,畢竟中國有着上千年的茶文化,這是很難撼動的。

你在大街上是不是經常能看見有人手裏拿着Starbucks或者costa....的咖啡杯。然而又有多少人拿着杯茶?即使拿着茶的人羣普遍也都是50歲往上的。

回到美國的coffee文化,美國的coffee文化同樣源於歐洲,但是ta把歐洲傳統的coffee簡化了。他只保留了coffee的味道改變了coffee的周邊。把coffee從傳統的咖啡杯轉移到了紙杯裏,使這杯coffee可以移動了,最簡單的我點了一杯咖啡,它裝在瓷杯子裏,我只喝了一半,如果我不想浪費就必須得有一個便攜廉價的杯子使,於是人就會想既然你帶走需要被子,喝還需要杯子,一來二去成本很高,我不如直接用紙杯裝,這樣既可以買完就帶走,也可以拿着在店裏喝,成本還減少了很多。紙杯裝coffee就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形成了。

爲什麼Starbucks這種形式的的咖啡廳成爲潮流?因爲現象人們的生活速度太快了,沒有人多少人有時間安靜的坐下來花兩個小時慢慢喝一杯coffee。Starbucks雖然是個咖啡廳但是看看他的商品(星冰樂,冰糉子,還有很多飲料)單單賣咖啡已經滿足不了,所以他把產品種類拓寬了。不論他怎麼創新,新的產品都有一個特點,便於攜帶。

如果咖啡廳像工廠一樣一杯杯的重複着,味道會不會不如其他的咖啡廳?未必,他們這樣的量產化一杯咖啡不到一分鐘便可以從機器到你的手裏,一定是找到了一個時間與價格的平衡點。而且這麼快的世界裏到了一個更快的咖啡廳,沒有什麼人指望喝到一杯驚天地泣鬼神的coffee。只要味道差不多就ok。慢慢人們就認爲能喝到個味r就行,不會強求別的了。

美國的咖啡文化對我們的茶文化有沒有影響?其實沒有直接影響,兩種飲品兩種文化互不相干,沒有衝突。但是這個咖啡文化影響着我們,現在遍地咖啡廳(寫字樓,商場,酒店,機場,街邊....)然而茶館又有幾個?走進茶館真正品茶又有幾個,好多茶館跟麻將館都快分不出來了,這就是咱們茶文化在餐飲上發展的結果。傳統的中國茶又有很多限制,它是樹葉泡的,咖啡是豆子。很多茶葉不能長時間在水中泡着,比如普洱,普洱要是在開水裏泡個20分鐘再看跟醬油一個色。中國人所以茶的味道是留在骨子裏的,好茶壞茶一口就出來。coffee是外來的,好的和次的很多人分辨不出來,那還有什麼必要喝好的呢?如果一杯龍井買三十多,你敢喝?反正我不敢 。但是一杯咖啡三十多相信大多數人還是能接受的。

優勢,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就可以喝到一杯咖啡,節約時間,便於攜帶,與社會節奏相輔相成。

劣勢,使人們對喫、喝、生活品質沒了要求,只關注了外表(味道差不多就行),拋棄了內在這一杯咖啡味道對即可,究竟豆子的產地,烘培方式和時間,牛奶的選用等,漠不關心。這也就是爲什麼速溶咖啡有市場,客觀的來講速溶咖啡不算咖啡,只是有個類似的味道,成分卻有所不同,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它,假設多年後發明了一種與咖啡味道一模一樣,對人體有沒有害價格又便宜的速溶咖啡,它一定會對傳統咖啡是市場造成極大影響,因爲人們已經不在乎它是什麼做的了,味道一樣價格便宜那爲什麼不喝?

世界發展的速度這麼快,美國的這種coffee文化必然會風靡全球,它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好壞。

2017-06-16 13:13:01 責任編輯:界面新聞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