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買喜茶、喝星巴克會被嘲笑?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11-21 19:42:17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2017年4月15日,廣州,一家喜茶門店門前排隊的消費者。(東方ic/圖)

有人不免要抱不平了:人家明明就是簡單地喝杯咖啡,賞賞櫻花,或者無聊去排隊買杯喜茶,沒有你設想得那麼複雜。這樣的批評其實在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爲什麼買喜茶、喝星巴克會被嘲笑?

在社交媒體上,任何受到吹捧和追捧的東西,它隨之而來的命運往往就是被嘲笑了。

從最早的喝星巴克,很多人對其內心的OS是,一杯普通咖啡賣到小几十塊錢,還不是爲了裝X;之後是喫秋葵、喫全麥麪包、賞櫻花,這些本來帶有強烈中產階層生活趣味的行爲,也被嘲諷是一種拙劣的效仿;再來就是喜茶和快閃式出現的喪茶,是真的這茶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嗎,並沒有,但店鋪外面排着長長隊伍,他們都長着一副小資的臉,急於拿着喜茶、喪茶拍照發朋友圈……

這的確是頗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那些跟隨者還是嘲諷者,他們的舉動是出於怎樣的社會心理?

文化的區隔

首先應該看到的是,無論是喝星巴克、到日本賞櫻、排隊買喜茶,還是到西藏尋找心靈的自由,這些舉動相對耗錢,它們並不是那麼大衆化的行爲。就比如一杯一塊錢的速溶咖啡大家都喝得起,但去星巴克喝杯咖啡要30元錢,不少人還是會覺得心疼。因此,這些行爲相對小衆,也因爲小衆,它們在公衆視野中呈現出某種“逼格”——好像我做了,就顯得不一樣了。

更關鍵的是,這些行爲是附着在大衆傳媒對於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的想象中的。雖然輿論關於中產階層的定義語焉不詳,但坊間關於中產階層的討論中,人們更多地將中產階層指認爲一種生活範式和消費方式。“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日開着自備車,載着家人外出遊玩。”胡潤認爲這是上海人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範式,一定程度上它也符合許多人關於中產階層生活範式的想象。至於消費方式上,在媒體和文化產品的描述中,中產階層的圖像也越來越清晰:在宜家買北歐風格的傢俱,品星巴克咖啡,用日本馬桶和電飯煲,做烘焙,喫秋葵和全麥麪包,賞櫻花,跑馬拉松……

1979年,布爾迪厄發表洋洋灑灑的鉅著《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他說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和純粹的,都是習性、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結果。一個階層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通過經濟、政治、文化資確定自己的身份,並將自己與其他階層區隔開來。文化區隔是中產階層的慣用手法,他們通過品位、中產趣味來明確自己的階層邊界。而喝星巴克、賞櫻、買喜茶,不過是進行文化區隔的種種細微體現,中產們通過這些小小舉動來實現身份的自我認同,而小資們則通過趣味的學習來完成自己的“中產夢”想象。

2016年2月5日,湖北省襄陽市,顧客在星巴克門外排起了長隊。(東方ic/圖)

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

1999年,星巴克第一家大陸門店在北京國貿開業。可誰也沒有想到,星巴克這個在美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咖啡連鎖店,在中國的土地上赫然成了咖啡中的貴族。除了星巴克,還包括不少運動鞋品牌、汽車品牌、化妝品品牌,國內售價都要比國外高出不少,這與國內消費者——比如中產階層,對洋品牌的追捧有關。

著名攝影師王久良曾這樣形容中國的消費文化,“有句口號是‘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也許你根本不需要,但是他總會想辦法讓你去購買。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爲消費而消費,爲面子、爲虛榮而消費。”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消費某種品牌,其實只是在消費某種符號,其前提是,我們認爲這種符號有面子。《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報道中也持這樣的看法,“當一箇中國人能非常自信、自然地念出這些品牌的外文名字時,就體現出一種更高的品位,並使其在社交圈內擁有某種可信度。”

當符號被建立後,對符號的消費也成了對某種生活方式的體驗。美國《商業週刊》網站曾經發表的一篇題爲《對美國品牌而言,中國中產階級不追求中檔》的文章就如此寫道,“許多中國消費者之所以去星巴克,爲的是體驗某種生活方式而非喝杯咖啡”。而雷小山在《廉價中國的終結》(The End of Cheap China)一書中如此詮釋星巴克在中國的成功,“人們喝星巴克咖啡是爲了在咖啡杯裏小小體驗一把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對許多人來說,星巴克咖啡事實上是住房、汽車以及超出財力範圍的奢侈享受的替代品。”這也是爲什麼許多小鎮青年願意花費好幾個月工資去買一個iPhone。

只是,小資和中產階層蜂擁而上的效仿和炫示,反倒讓某些小衆化行爲,成爲一種典型的媚俗和刻意的炫耀。追捧者好像是無時不刻在提醒着別人:我剛喝了一杯星巴克誒。可也許他不喜歡喝咖啡,他也不知道星巴克和速溶咖啡有什麼差別,他僅僅是想突出星巴克這個品牌,以及這個品牌背後的某種想象而已。這種消費既不理性,也不高明,反倒由於一股濃濃的裝X味道而遭到他人的哂笑。

中產階層的污名化

有人不免要抱不平了:人家明明就是簡單地喝杯咖啡,賞賞櫻花,或者剛好無聊就去排隊買杯喜茶,沒有你設想得那麼複雜。當事人從來無意於什麼裝,這只是出於你的羨慕嫉妒恨吧?這就跟買不起豪車、住不起豪宅,就說所有的富二代都不學無術一樣。

這樣的批評其實在理。任何行爲,如果它只是一種在能力範圍內、能夠愉悅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它是值得尊重的,他人根本無權置喙。只是,在輿論語境中,喝星巴克、買喜茶、到西藏找自由,都呈現出一種污名化的傾向——這背後是中產階層這個羣體的被污名化。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嘲笑中產階層成了輿論的一種“政治正確”,衣食住行無一不成爲鍵盤鬥士們抨擊開涮的對象。好奇心日報上有一個《哪些食物體現中產階級味覺》的投票,上面的選項包括羽衣甘藍的又硬又苦的味道、冷榨果汁的冷榨果汁味兒 、牛油果的生雞蛋味 、冷三明治那種喫後胃疼的感覺 、99%的黑巧克力的苦味、素食者喫的黑豆做的漢堡扒……網友一針見血地嘲諷這個菜單,兩個字:難喫。朋友圈還曾到處流傳一篇爆款的《春遊、賞櫻及中產階級焦慮》,將中產階層的賞櫻舉動黑出了風格。之後還包括跑步,中產對學區房和孩子教育的關注等等,總之,任何中產階層關注的事物或領域,都會被好事者寫文極盡嘲諷。

中產階層爲什麼被嘲諷?一方面是,中產階層幾乎是將全部精力和熱情都投注在私人的生活領域上,他們對公共事務和公共責任並沒有太大的熱情,反倒在很多時候顯示出自私、趕緊多佔多得的一面。這的確令人感到失望,人們不免將不滿發泄在對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的吐槽上。

另一方面這也是社會心態的某種不健康。就像有句話說的,“乞丐不會羨慕百萬富翁變成了千萬富翁,只會嫉妒比他要到了更多錢的乞丐”,盲目嘲笑中產階層的,往往是那些想成爲中產階層而不得的人。更關鍵的是,他們之所以肆無忌憚地譏諷中產階層,也是因爲在輿論氛圍中,中產階層是唯一可以捏的軟柿子了,其他人或不敢說或不能說或說不得。因此,喝星巴克、買喜茶被嘲笑,也很無奈,誰叫中產階層的名字也叫“弱者”呢?

2017-06-21 18:28:5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