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如果開一間咖啡店,是你的夢想,那麼在這條夢想的道路上,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功?
對Fika Fika Cafe創辦人陳志煌來說,爲了在顧客面前呈上一杯“合格”的咖啡,光是烘焙就學了10年。“烘焙易學難精,在沒辦法確定我做出的咖啡已經夠專業之前,我認爲我沒有資格收取顧客辛苦工作所賺的血汗錢。”
在大學期間就是咖啡玩家的陳志煌,爲了訓練自己烘焙咖啡豆的能力,2000年開始進口咖啡生豆,同時也自行架設網站販售給相同愛好者。
當時的他心想,“頂多花個兩年摸索咖啡烘焙的技巧,應該就具備開店的條件了。”沒想到這一投入,就花了10年。
直到2012年參加了號稱咖啡界奧斯卡獎的北歐咖啡烘焙大賽(Nordic Roaster Competition),經過22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票選後,得到了第四名,驗證了自己苦練的成果獲得了市場認可,才下定決心著手籌備開店,當年12月正式成立了Fika Fika。隔年再度參賽,順利拔得頭籌,被公認爲是“最美味的咖啡”,這也爲Fika Fika提供高品質咖啡,多了國際認證背書。
開發的每一項產品,都要符合店的核心理念
開店,不是愛喝咖啡、會煮咖啡就好,如何經營一家咖啡店,又是另一門學問。
陳志煌提醒到,許多想開店的新手會想模仿其他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店家,“但你學得到形式,學不到精神,一家連你自己都無法感動的店,怎麼可能成功?”
在思考咖啡店的定位過程中,他想起一位咖啡烘焙師前輩曾說,“你要做的無非就是找出你喜歡的味道,把它烘焙出來,並找到跟你一樣喜歡它的人。”
要打造一間“自己喜歡的店”,陳志煌一開始只想到要賣“比別人好喝的咖啡”,但隨著對咖啡的認識愈來愈多,才驚覺咖啡好喝只是基本門檻,更重要的是要能提供“爲什麼要來你的店裏喝好咖啡”的理由,吸引消費者上門。
思考之後,他將Fika Fika定位成“能量補給站”,“Fika”是瑞典文,意思是“coffee break”,代表和朋友一起喝咖啡、喫甜點的放鬆時刻。“我們希望這裏是所有人在職場上遇到挫折,感到很疲憊時,能因爲到這裏喝了一杯好咖啡,加上店員的親切問候,就可以重拾回到崗位上繼續奮鬥的力氣。”因此,專注在咖啡的品質、空間的舒適度和服務人員的素質,成爲陳志煌的經營重點。
坐落在臺北市伊通公園旁,將近60坪的空間裏,只擺放著50個座位,加上大片透明落地窗望出去的綠意,從店內設計,你可以體會到陳志煌的用心。
對於店內販售的食物,他也有一定的堅持。“要開發任何一項新產品,不該是以能賺多少錢來思考,而是從是否與我們的風格相符來考量。”像有些咖啡廳會提供咖哩飯當簡餐,但“咖哩飯跟咖啡會互相搶味,如果這時候你走錯方向,你的店家特色將變得不三不四。”
陳志煌
Fika Fika創辦人,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系攝影組畢業,2013年榮獲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
黃玉緣
Fika Fika共同創辦人,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系攝影組畢業,爲陳志煌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