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對我來說,不管是不是做音樂,咖啡館是個充滿各式可能性的空間。
爲什麼說它是“空間”,是因爲一個空間會有很多的可能性。它可以是簡單的藝廊,也能是小型音樂演出的地方,它可以是某種講座的教室,或是一間簡陋的電影院,可以是市集,也可以是工作室。
咖啡只是這個空間所需要的藉口,是這個空間裏發生的人事物才足以撞擊出未來的可能性。
賣捌所
圖片來源=瑪莎。李清志。DarkBringer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咖啡過於矯情,如果可以的話,它當然也可以是烏龍茶、啤酒、可樂,或甚至是豆漿。只是咖啡這樣的文化在西方歷史中行之有年,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到現代,從文藝沙龍一直到文人駐足的所在,咖啡館始終在西方的文化史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所以對我來說,一間好的咖啡館,除了一杯好的咖啡之外,它應當給你更多的東西。空間上的刺激,氣氛上的掌握,音樂的方向和內容,還有文化上的自我。好的咖啡館不應該只是設計師拿最近很流行的元素畫了設計圖買了傢俱就塞到那個地方去,好的咖啡館也不該只是以午後的小確幸忘記此生的大不幸,好的咖啡館也不該整天播放Norah Jones加上Jack Johnson(偶爾換上Jason Mraz還有《伊帕內瑪姑娘》)。總而言之,我認爲好的咖啡館是老闆腦中眼中理想國的縮影,是個人性格在空間上的具體化,是他知道當他想要喝杯咖啡浪費些時間的時候該有的樣貌,也包括他在這樣的空間內對於光線氣味觸感聽覺等等到底有什麼需要。
所以思潮可以在咖啡館被討論爭執並且延續,所以藝術可以在咖啡館被呈現並且刺激,所以音樂可以在咖啡館初試啼聲而被聽見,所以革命可以在咖啡館被籌劃並且實現。偶爾不是提神的咖啡,而是讓人失神的酒精。氣氛要足夠放鬆而沒有壓力,桌子大小要適中,可以交頭接耳也可以嬉笑怒罵。音樂不見得要好聽但要有自己的個性,燈光不見得非得明亮,但一定要有某種曖昧不明。
推薦咖啡館:
Kaffee alt Wien(奧地利。維也納)
幾年前在歐洲的自助旅行,不小心撞見的咖啡館。在舊城區中心的這間咖啡館,營業時間從早上十點到深夜兩點,牆上貼滿各式演唱會電影舞臺劇等等的海報。煙霧瀰漫人聲嘈雜,與其說它是個咖啡館,倒更像個文雅些的酒館。咖啡館後的另外一個空間還有一張檯球桌,整間店還有客人都充滿了濃濃的波西米亞風情。在維也納這個擁有豐富優雅文化的地方,可以撞見這間生龍活虎且充滿次文化張力的咖啡館,是很難忘的經驗。
The Wall賣捌所(臺灣。宜蘭)
賣捌所本身的建築物就是日據時代宜蘭菸草專賣及住所兼用的建築物,但從外觀到內在,在樂團“絲襪小姐”主唱小龜的規劃佈置之下,不但保留建築本身歷史的風味,也多了些新的趣味和質樸的內涵。輕鬆自在的氣氛和不過分迎合復古的自然,面對後院的日式風格大落地窗和可以享受到宜蘭清新空氣的後院。沒有演出的時候,是適合聊天發呆享受離開臺北感覺的祕密基地。有演出的時候,可以看到演出者在這樣的環境和輕鬆的氣氛下演出,不管對於樂團本身或是看錶演的人來說,都是種意外的收穫。這樣的咖啡館,不會讓你感覺是在城市裏找個地方躲起來,而是用咖啡館來享受這個城市的另一種樣貌。
臺灣的天氣通常不像歐洲適合戶外露天的座位,可是在後院的座位,除了必須偶爾忍受蚊子之外,是我很喜愛的位置。除了可以看見整棟建築的外貌,還可以有一種在自家後院的悠閒感。店裏也販售許多獨立音樂的唱片,還有一些獨立出版的雜誌以及攝電視系列劇。
Cafe Junkies小破爛咖啡(臺灣。臺北)
Cafe Junkies的概念就是,別人眼中視爲垃圾的,對我們來說也許就是珍貴的寶物。所以店內裝潢舉凡桌椅門板,組成主要視覺的窗框展示櫃,甚至是展示櫃內老闆自己的收藏品,多數幾乎都是從垃圾堆裏頭撿回來的。老闆璽開是樂團“Staycool”的主唱兼吉他手,因爲自己對咖啡的愛好,所以開了這間咖啡店。除了咖啡之外,也有販賣貝果搭配自制的貝果醬。音樂很有個性,有時候聽見的音樂歌詞搭配隔壁桌的話題很有衝突感。老闆自己烘豆子也自己監製咖啡,有時候還要花時間玩樂團,或是在店裏安排一些小演出。希望他咖啡店生意差一點,就可以有多一點時間玩音樂了!
瑪莎
五月天貝斯手,近年來也擔任許多歌手及樂團的專輯製作人,曾憑〈諾亞方舟〉拿下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在音樂之外也樂於做不同的嘗試,去年底在華山紅磚區低調開設咖啡館,實現心中對於理想空間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