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咖啡豆處理方法的演變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巴西咖啡豆 > 2024-06-03 05:28:13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首先,最早出現的、最爲原始的就是日曬法。

  咖啡起源於埃塞俄比亞的咖法森林中,起初採集咖啡的人們是不會將新鮮的咖啡果實直接從樹上摘下的,而是讓陽光將已經成熟的咖啡果實在樹枝上完成脫水的過程,等果實變成乾癟的、紫黑色的樣子,再將其摘下儲存。要喝的時候,將其搗碎,再取出裏面的咖啡豆。這個和今天的日曬法是不同的,今天的日曬法,是將咖啡果實在新鮮的時候從樹上摘下,入水槽去掉漂浮豆,然後將剩餘的咖啡果子放到高架網牀上曬乾脫水。

  非洲高架網牀晾曬咖啡果實

  後來,咖啡經過阿拉伯人將其販賣至歐洲,立即就獲得了歐洲人的喜愛。17世紀末,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爪哇島上成功種植咖啡樹,並在18世紀中期發明了水洗法。水洗法是將咖啡果實去皮後,然後將種殼連同外面粘黏的果膠泡在水裏,這樣一來,經過發酵,種殼外面黏黏的果膠層可以非常容易脫落。

  水洗咖啡果實

  但是水洗法最大的缺點就是耗水量太大,加重了一些欠缺水資源咖啡種植區的生產成本。

  上個世紀末,咖啡產量第一大國的巴西發明了半水洗法(也可以叫做半日曬法),大大減少了生豆處理過程對水資源的消耗。爲什麼叫做半水洗法呢,就是將咖啡果實在水中浸泡時間縮短到一個小時,這樣種殼外的果膠尚未完全脫落,此時就將其撈出進行自然晾曬脫水。這樣一來就比傳統的水洗法省水又省時,而且增加了咖啡的甜感和厚度。

  後來半水洗法逐漸傳入中美洲國家,但與巴西氣候乾燥不同的是,中美洲國家大多氣候溼潤,因此將咖啡果實去皮後短時間水洗然後晾曬,容易因爲天氣潮溼導致酸腐味出現。於是,巴拿馬和哥斯達黎加開始對巴西的半水洗法進行改良,在本世紀初開始使用蜜處理法。

  蜜處理法是將果皮和部分果膠去掉之後,不進行水洗,直接放到非洲高架網牀上進行晾曬。根據保留的果膠的比例,保留果膠多的叫做黑蜜處理(果膠基本全部保留),保留果膠少的就叫做黃蜜處理(保留不到一半的果膠)和紅蜜處理(保留最少80%的果膠)。

  帶果膠晾曬的咖啡生豆

  至此,今天我們常常接觸到的咖啡生豆四類處理法就齊全了。我們可以看到其演變的路線也是一個逐漸改良的過程:先是傳統日曬處理法,到水洗法、再到半水洗法(也可叫做半日曬法)、再然後是蜜處理法。

  其實,現在咖啡生豆的處理方式還有很多,像精品咖啡重要產地的肯尼亞使用的處理方法叫做雙重發酵水洗法,還有一些國家出現了紅酒處理法,甚至還有可樂處理法。

2017-07-24 17:57:1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