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這邊一隻萬壽無疆杯,那邊一堆兒時茶樓用的杯,還有畫了潘金蓮的金邊杯,一切七、八十年代的茶具,突然出現在上環的“半路咖啡”。開業近四個月,不少本地和外國客人都慕名而來,網上社交平臺亦不乏客人捧着中式茶杯喝咖啡的相片。開一間咖啡店,可能是咖啡發燒友的心願,可是在這個“相機食先”的世代,難道咖啡文化就只能用賣相吸引客人?
店內有過百隻中式茶杯,以爲老闆必定一把年紀,豈料是位27歲的年輕人崔子康(Tommy)。畢業於中華廚藝學院,Tommy形容突然愛上咖啡是“神推鬼擁”,“因爲中式廚房很熱,弄得我背上出熱痱。”其後他轉到西餐廳水吧工作,“那裏有部咖啡機,但沒有人教我如何衝,放假便跑到咖啡店,偷看別人衝咖啡。”七年前,他轉到咖啡店打工,其間曾助朋友開店,如中環的Common Ground和灣仔的Just Cafe,然而他一直渴望擁有自己的店,直至今年4月終於如願以償。
收藏中式茶杯減壓 一杯一故事
一心做咖啡的人收藏中式茶杯,原來是讓自己開心的祕方。“買杯可讓我減壓,獨自到處閒逛,看到喜歡的杯子便停下來,然後買回去細心欣賞。”很多人都被半路咖啡的中式杯吸引,當大家都在拍萬壽無疆時,他最愛的卻另有其“杯”。他把杯子放在燈下,有如小時候媽媽照雞蛋,杯上即出現了一點一點發光的米粒。“這是景德鎮的‘青花玲瓏米通’,我第一隻收藏的中式杯,質地透光,在燈下可欣賞到造工和紋理。我們用來裝espresso,一飲而盡。有客人說他婆婆家裏也有這樣的杯,勾起了他的回憶。”
各式各樣的中式茶杯,每隻都有故事,大部份購自上環摩羅街、元朗、西貢和深水埗,賣家都是公公婆婆。“另一隻我很喜歡的是‘麒麟’,購自佐敦一個婆婆的排檔。那時她用報紙包得很精美,恐怕我會打破。”後來婆婆知道他用來開咖啡店,更約他到家裏搬走其他存貨。“不過我回去時,排檔已變了電話鋪,婆婆也過身了。”Tommy說他清楚記得每隻杯子的來源,如果店內不太忙,他也喜歡分享買杯的故事。
提供借遮服務 請食特製Happy Food
訪問當天下大雨,記者走進半路咖啡時髮腳不斷滴水,此時Tommy即遞上暖水和紙巾,“我重視社區人情,希望每位客人都開心和安心。例如有時客人沒有雨傘,我們就借他一把。”店內長備數把雨傘,只要留下名字就能借用,“目前還真的有借有還!”爲了讓客人開心,咖啡店還在牆上貼了上環地圖,員工都樂意推介區內旅遊點。他們更特製了名爲“Happy Food”的菠蘿乾和西瓜幹,“看見朋友或不開心的人都會請他們喫,通常他們都會微笑起來,大概是因爲糖份吧!”他說,曾遇過一位滿臉愁容的女客人,即隨咖啡送上一片“Happy Food”,他偷偷告訴記者這是他以前追女仔的方法。
努力了七年終於開店,咖啡質素始終不能忽視。要衝一杯好咖啡,很視乎咖啡豆的粗幼、份量、壓粉力度等,爲此Tommy不但鋸走咖啡手把(portafilter)的底部,方便觀察咖啡流速和顏色,以保持水平。他更堅持用香港少見的意大利拉桿機,“咖啡機是意大利老師傅手造,衝出來的咖啡成品較厚身又幼滑。有些咖啡發燒友一來到即很興奮,不停討論。”Tommy笑言用拉桿式咖啡機,每天都像做gym般,因爲每做一杯咖啡就要用力拉一次。“最深刻是,有外國人說飲到自己家鄉的味道。”Tommy希望客人放下手提電話,“抬頭看看擺設和設計,也主動跟店員聊聊天,或者是一番新體驗。”
半路咖啡
上環東街12號
營業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三休息)
店內有過百隻中式茶杯,其中Tommy最愛景德鎮的“青花玲瓏米通”,放在燈光下頓成藝術品。
Tommy今年4月在上環開了“半路咖啡”,選址上環,他說是因爲以前在這裏居住及上班的情意結。
杯上用廣彩畫上潘金蓮,配金漆杯邊,全店只得兩隻。
店內咖啡甚有水平,Latte奶泡綿滑,咖啡味道香濃,不苦也不酸。$38
Tommy堅持用開底的portafilter,“我們要觀察咖啡流速和顏色,保持水平。”
他曾每天在上環跑步,深知街坊行到半路中途需要歇一歇,便放長凳在店外讓他們休息。
“Happy Food”菠蘿乾,看起來像太陽花,喫下去清甜煙韌。
牆上貼了地圖,“我們樂意當大家的詢問處,推介附近值得一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