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種植:遊尼加拉瓜咖啡莊園處理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種植 > 2024-06-29 10:06:55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眼前的水缸就是一個密度分類器(density syphon)。不論稍後咖啡果實會採用哪種處理法,所有紅果子都要在這裏先作篩選。而工人們就正在我們之間左穿右插,膊頭上託?的,是剛剛從山上摘回來的咖啡果。
 
  發育不良、又或是質量稍遜的果實會漂浮至水缸盡頭。從那裏收集到的咖啡,會直接被標籤爲商用級別並送往處理廠。至於沉在水底的,則代表有資格參加下一輪的篩選,不過還要待處理後纔可分辨能否成爲精品咖啡。
 
  密度分類器 篩選好果子
 
  從分類器“脫穎而出”的果實,部分會被輸送到打肉機 (depulper)脫皮和果肉。所謂“蜜處理”咖啡(honey process) 是形容咖啡像蜜糖般清甜,不是真的以蜂蜜加工。把去了皮但仍黏?果肉的咖啡核直接曬乾,部分果糖會被果核吸收。這方法在不同的產國有不同的名字,如pulped natural、semi washed等等。其中,在政府嚴格控制用水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農創出以保留“不同厚度的果肉”而命名的蜜處理,包括果肉層最薄的黃蜜(yellow honey)、紅蜜(red honey),和去年全國COE冠軍La Brumas de Zurqui莊主賴以成名的黑蜜(black honey)。傳統上,尼加拉瓜是以水洗咖啡爲主,只是因爲近年“蜜處理”潮流在中美各國流行起來,所以有部分批次會因應買家要求“度身訂做”。
 
  大部分打肉後的果核,會待在水泥池裏進行8至12小時的帶氧發酵。在這階段的咖啡豆,直至出口前都是像瓜子般被殼裹?(parchment coffee)。而它的外面,則有層用刀也難以刮掉的果膠(mucilage)。發酵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在果膠發黴前將之分解並洗走,這就是水洗處理法(fully washed processing)。
 
  好豆沉澱水槽底
 
  發酵後的咖啡,會在長長的水槽以清水?洗。工人們手持木板,像划龍舟般把水槽內的咖啡攪拌。
 
  “咦?距離水洗槽愈遠,不是愈洗得乾淨、質素愈高的嗎?”有團友在槽的末端期待?水流到達。
 
  處理組長哈哈笑道﹕“愈重身的豆子質量愈好,所以很早便沉澱在水槽底了。漂到你那邊的,我們叫butter grade(注﹕因似腐壞牛油的味道),是用來造即溶咖啡的!最好的在我這邊,是用來參賽的,其次是精品級、和本地人喝的商用級。”
 
  清洗乾淨的豆子和日曬處理用的果實,會被運送到山下的處理設施進行1至2周的乾燥程序。待含水量降至12%左右,就會包裝入倉。有關日曬處理和倉內設備,會另文再談。
 
  文、圖﹕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

2017-08-07 19:46:1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