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講解意式濃縮最容易出錯的環節——布粉與壓粉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3 05:43:18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意式濃縮Espresso堪稱是意式咖啡的靈魂,也是一切花式咖啡、拉花藝術的基礎。

一直有很多小夥伴詢問小編,如何打奶泡如何拉花,然而卻甚少會問到,如何萃取意式濃縮,如何製作出一杯中看也好喝的意式咖啡。

 

難道大家都不喝Espresso的嗎?

 

在觀察過諸多小夥伴發過來的視頻後,小編髮現了最容易忽視,也是最容易出錯的環節——布粉與壓粉。今天就來講解一下:

布粉

在絕大部分咖啡師的日常操作中,主要會使用以下七種布粉方法:

 

1

四方布粉法:

 

將手掌向前,傾斜約30~45度,放鬆伸直,用食指相對最平坦的部位接觸咖啡粉堆,然後前後左右平緩推動表面粉層,讓咖啡粉均勻地填滿粉碗。四方法動作要領簡單,最易掌握,是常用的布粉方式。

 

點評:很多新人都會這種布粉法,但其實,你抹平的只是咖啡粉的表層部分,下層與邊緣的咖啡粉依然分佈不均勻,壓完粉後,不同部位的密度就有差別了。

 

2

旋轉布粉法:

 

動作類似四方法,但是改變了直線推動粉堆的動作,代之以雙手協作旋轉,推動粉堆在粉碗中轉動,最後完成布粉。旋轉法需要一定的雙手協調和動作準確性,優點是可以讓粉堆更緊實地覆蓋粉碗的邊緣。實際操作時,很多咖啡師喜歡使用先四方法、再魏氏法的組合動作得到均勻的布粉結果。

 

點評:這種手法比四方法要進步一點:起碼邊緣更容易布均勻,在效果與效率上都會有所提高,但是,上述的缺陷依然得不到解決:下層的咖啡粉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平整。

 

3

上下輕磕法:

 

接粉完成後,先在手柄支架上輕輕往下磕一到兩次手柄,使粉碗中的粉堆更加密實。是一種布粉前的輔助動作。這種方式能使咖啡粉堆更加密實,也有助於增加粉碗中可以容納的粉量。輕磕手柄時一定注意要直上直下,並且每一次操作時力度和次數都要保持一致,避免造成額外的變量,否則會給萃取結果的評估帶來干擾。

 

點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上下粉層中的大“縫隙”,使得上下層的咖啡粉密度接近平均。這是真實有效的布粉法。

 

4

拍擊布粉法:

 

手掌快速輕拍手柄底部,將粉堆搖晃均勻。動作要領是輕柔密集,過大的拍擊力度會使粉堆內部產生裂縫,萃取時就會出現水通道。這種布粉方式不容易掌握,對磨豆機出粉的均勻度和咖啡師的手法都有很高要求,推薦技藝嫺熟的老手使用。

 

點評:很多中高手的咖啡師,都會使用這種手法,因爲可以保持雙手的乾淨,在清潔衛生方面有很大加分。但想要確保粉層的均勻分佈,還是需要配合上下輕磕法。

 

5

側敲粉碗法:

 

布粉完成後用粉錘在粉碗側面敲擊,將沾在粉碗內側的散粉擊落。這種方法可以震落散粉,但是也很容易使粉堆內部產生裂紋。對於萃取咖啡來說,粉堆內部有裂縫所帶來的變數很明顯要大於粉碗邊緣沾有少量散粉。因此這種手法雖然一度曾經流行,但隨着咖啡萃取知識的普及進步,在今天已經被大多數咖啡從業者摒棄了。

 

點評:這是新手,不,很多不算新人的“新手”也會帶有的壞習慣,壞操作。看一家咖啡館的咖啡師專業與否,看看手柄的邊緣有多少被敲擊過的痕跡就很清楚了。

 

6

刮粉收尾法:

 

布粉結束,仍有一些多餘的粉無法被鋪平,可以使用刮板等工具或直接用手指,將多餘的粉去掉,同時把粉堆表面刮平。颳去的粉丟掉會造成浪費,倒回粉倉保留又會散失香氣。所以刮粉法是能避免就儘量避免使用的手段,更推薦使用可以準確出粉的定量磨豆機,或者加強訓練提高咖啡師接粉時的目測準確度。

 

點評:很多的咖啡師,都曾經用過磨豆機粉倉的蓋子,把多餘的粉刮回粉倉,甚至還延伸出“平刮”、“凹刮”等應用於不同粉量、粉碗的方法……不過說到品質,這自然是一個很不好的操作。

 

7

漏斗輔助法:

 

把漏斗架在粉碗上輔助接粉,然後繞圈搖動將粉堆晃平。推薦使用定量磨豆機時配合這一方法。熟練掌握漏斗法可以避免飛粉,手指也不必直接接觸咖啡粉,是優點很多的布粉方式。不過前提是要找到手感和尺寸都合適的漏斗。

 

點評:專業賽事的選手大多數都會選用這種方法,近年來更是越發普及,但是說到底,過於依賴“外物”,對於咖啡師本身的基礎技能提升,並沒有太多好處。

 

小總結

這裏其實有個誤會,布粉,並不是單指把粉碗裏的粉布平整——咖啡粉從磨豆機落入粉碗開始,至壓粉之前的分佈過程,都是布粉。千萬不要忽略接粉的步驟。

 

布粉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在壓粉前將咖啡均勻地布在整個粉碗中,不僅是表面的平整,在粉碗內部和邊緣也要均勻無空隙,不要忽略這個過程,因爲它將影響到你萃取咖啡的穩定性。

 

下面分享2009年世界咖啡師大賽(WBC)冠軍,來自英國的Gwilym Rhys Davies的一個關於布粉的教程視頻:

 

 

壓粉

壓粉的目的:通過一定的壓力讓鬆散的咖啡粉緊密, 以便讓加壓的熱水均勻滲透。

 

1

壓粉的方向

垂直向下。 如果壓斜了,衝煮頭出來的高溫高壓熱水會尋求阻力最小的層面滲透, 造成萃取不均勻。 同時也容易有我們常說的通道效應。這一點我已經解釋太多次了。 

 

2

壓粉的力量 

最基本的問題力量多大,多少kg。 我以前聽過要25kg, 也聽說過意大利人視咖啡爲生命, 輕輕觸碰即可。在解釋這個問題, 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需要糾正一下。 力量應當是通過牛頓來描述。 

如果用牛頓來解釋,那麼我們首先轉化一下。 15kg是比較常用的描述,那麼轉化成牛頓單位, 則是15kg*9.8N/KG 也就是大約150N。

 

然後,我們看一下9個大氣壓的水柱對咖啡粉餅產生多大的力量。9個大氣壓意味着, 在單位平方米下, 產生相當於9個大氣壓的力量,也就是900KN/M^2,而我們一般的58mm直徑的粉餅面積則爲 (58/2/1000)^2*3.14 也就是大約0.00264平方米,那麼產生的壓力則爲 900*1000*0.00264即2380N。

 

因此,粉錘產生的150N和9個大氣壓的水流2380N相比, 明顯顯得微不足道了。

 

 

同時,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需要考量, 在2000年左右La Marzocco在設計Swift自動填充裝置時, 他們從2磅到30磅(也就是大約15kg)力量都做過實驗。 發現無論有多大的力量, 力量到了粉餅底部幾乎是不受力了。 這個好比汽車衝撞實驗, 車身的擠壓和變形本身就是吸收了能量的結果。  

 

小總結

 

  只要你能夠理解以上兩點,那麼你就會明白:壓粉的力量大小、用什麼壓粉錘並沒有太大關係,只要把粉壓緊密即可。所以每次壓粉力量保持一致更顯得重要。

 

最後,通過壓粉力度影響萃取時間並不是一個好想法,如果想要調整萃取時間,建議還是調研磨度吧。

 

細節確定成敗

只要掌控好布粉與壓粉的細節,再通過每天調整研磨度,確定水粉比,想要製作出一杯完美的Espresso,其實沒有你想象中難。

2017-08-25 17:47:3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