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沖泡一次完成 Panasonic全自動研磨咖啡機 開箱試用評測報告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器具 > 2024-06-26 10:38:37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近幾年以來,喜愛品飲咖啡的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隨著咖啡知識的推廣與普及化,也陸續培養出許多品飲咖啡的重度愛好者。我想,在這些咖啡重度愛好者當中,最龐大的族羣應該就是上班族了吧!不論是美式黑咖啡或者是拿鐵咖啡,只要每天早上沒有喝上一口咖啡,感覺就好像少了些什麼一樣,而一整天的精神與工作效率多少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由於我與另一半平常就有飲用咖啡的習慣,不管是到公司上班或者是假日待在家裏,幾乎都一定要喝杯黑咖啡纔可以,就某個層面來說,應該也算是重度的咖啡愛好者啦!這次將要開箱跟大家分享的這一臺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型號爲NC-R600),雖然是屬於家庭用的小型咖啡機,不過這臺咖啡機除了具有衝煮咖啡的功能之外,同時更將磨豆機的設備納入其中,如果你正好是喜歡在家品飲咖啡的人,那可就不能錯過接下來的實際衝煮與開箱介紹囉——
 
  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 開箱
 
  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的外箱爲彩色印刷,可以直接從外箱就得知咖啡機的機身樣貌與顏色。
 
  打開外箱之後可以看到還算是完善的防撞保護包材。
 
  咖啡機的所搭載的是LCD液晶顯示屏幕,操作面板的材質爲不鏽鋼,而操作按鍵的配置分別有清洗、濃度、功能以及停止/啓動這四個功能按鍵,看起來在功能操作上並不會太過於複雜!
 
  放在咖啡機底下的玻璃杯也包有多一層的防護包材,避免在搬運途中會有任何的損傷。
 
  咖啡機上蓋則是設置有一個蒸氣噴出口以及上蓋提扣,而咖啡機的完整樣貌就先讓我賣個關子吧!
 
  會隨著咖啡機一起附上的除了有商品保證書和使用說明書之外,同時也會隨機附贈咖啡籃清潔刷與附有清潔刷的咖啡豆(粉)記量勺。
 
  看完了上面的咖啡機基本介紹之後,先讓我們轉換一下場景,一起來看看咖啡機直接擺放在居家環境當中的感覺吧!
 
  登愣!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的完整樣貌如下面照片所示,咖啡機以類似深色的棗紅色來作爲主要的呈現,感覺上還蠻容易就可以融入到一般的居家環境當中。
 
  咖啡機的相關規格如下:
 
  額定電壓:110V——60Hz
 
  消耗功率:900W
 
  附件:附清潔刷的咖啡豆記量勺、咖啡籃清潔刷
 
  咖啡豆最大使用量:35公克
 
  最大使用水量:600ML
 
  產品淨重:約3.0公斤
 
  產品尺寸(單位爲釐米):15.5(寬)x26(深)x29.2(高)
 
  電線長度:1.1米
 
  生產地:中國
 
  玻璃杯的最大盛裝容量爲四杯。(以官方所提供的資料爲基準,一杯大約爲125ml左右)
 
  將咖啡機上蓋打開之後,就可以看到這個可拆卸式的滴漏蓋。
 
  只要按照滴漏蓋上面的圖示,將滴漏蓋以順時針的方式旋轉,就可以將滴漏蓋直接取下來。反之,只要以逆時針的方式來進行安裝並旋緊,就可以輕鬆地將其安裝回去。
 
  拿取下來的滴漏蓋,也可以另外將灰色部分的軟質膠條拆卸下來進行清潔,軟質膠條可以直接以徒手的方式進行拆卸或安裝,不過我個人在拆卸的時候不敢施以太大的力量,因爲擔心會把軟質膠條給扯斷了。
 
  咖啡機的內部則是包含有水箱容器(含研磨機能與刀片)與設置有金屬濾網的咖啡籃。
 
  水箱容器的最大注水量同樣爲衝煮四杯咖啡的份量,在水箱裏面也可以看到階梯式的注水容量標記,以方便在注水的時候來進行辨識。不過依照官方所提供的資料,水箱的最大容量大爲600ml(平均一杯爲150ml)。與玻璃杯一杯約爲125ml的數值不太一樣,我想這兩個數值之間的差距,應該就是在咖啡衝煮當中所耗損的水量吧。
 
  下面照片爲內嵌在水箱容器裏面的研磨槽以及咖啡豆研磨刀片(弧形刀片的設計也算是比較少見的),而這也是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最重要的設計核心所在,畢竟要能夠只按下一個按鍵,從研磨咖啡豆到衝煮出一杯咖啡,全都要倚靠這些融合在一起的設計囉。
 
  在研磨刀片的咖啡豆槽旁邊,同樣也可以看到一層金屬濾網的設置,如果再加上咖啡籃上所設置的金屬濾網,就等同於同時使用了兩層金屬濾網來衝煮咖啡。
 
  研磨刀片的底部,則是設置有與咖啡機身接合的研磨機構。
 
  水箱容器的另外一端,則是設置有一個彈簧式的防漏滴閥,而這個滴閥也是咖啡能夠從機身滴漏至玻璃杯的主要媒介。
 
  咖啡籃除了可以抑止咖啡豆因爲研磨而到處噴灑之外,同時也可以獨立拆卸下來進行清洗,這樣的設計還算是挺方便的。
 
  金屬濾網的好處除了方便清潔之外,也可以省下不少購買濾紙的錢囉——
 
  將水箱容器與咖啡籃結合在一起之後,就可以直接將咖啡豆或咖啡粉,直接從咖啡籃的缺口倒入研磨槽裏面,等到注水完成就可以直接進行咖啡衝煮囉——
 
  將整個水箱容器總成取出之後,剩下來的就是咖啡機機身的真實樣貌啦!整臺咖啡機所內含的設計配件並不算太多,所以一般人不管是要操作組裝或是拆下清潔,我想應該都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纔是。
 
  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 研磨烹煮實測
 
  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的研磨烹煮模式,可以分爲咖啡濃度以及研磨顆粒粗細這兩大項目來進行組合搭配。而依照這兩大項目裏面的功能選項再來細分,更可以區分出多達六種不同的研磨烹煮模式,這些模式分別爲標準濃度搭配咖啡粉、標準濃度搭配細研磨、標準濃度搭配粗研磨、加濃濃度搭配咖啡粉、加濃濃度搭配細研磨以及加濃濃度搭配粗研磨;讓想要烹煮咖啡來品飲的人,都可以依照個人對於咖啡濃淡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烹煮模式。
 
  標準濃度(咖啡粉)標準濃度(細研磨)標準濃度(粗研磨)加濃濃度(咖啡粉)加濃濃度(細研磨)加濃濃度(粗研磨)清洗模式
 
  咖啡衝煮的操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使用咖啡豆記量勺舀取咖啡豆,以隨機所附贈的記量勺爲基準,一勺的咖啡豆重量大約爲5公克左右,而每次衝煮的最大咖啡豆容納量爲35公克(大約爲7勺)。
 
  以下爲官方所提供的研磨咖啡豆與咖啡粉衝煮建議用量,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可以以此爲基準。
 
  濾滴杯數
 
  咖啡豆用量(咖啡粉)
 
  1杯 15克(約3勺)
 
  2杯 20克(約4勺)
 
  3杯 25克(約5勺)
 
  4杯 35克(約7勺)
 
  關於咖啡豆用量的部分也有一個必須特別注意的事項,在使用說明書上面有特別標註,在咖啡衝煮的時候要避免使用超過官方建議的咖啡豆用量,否則可能將會出現功能故障的情況!(想當然,我個人是沒有勇氣去嘗試這臺咖啡機的極限啦汗)
 
  將咖啡豆全部都倒入研磨槽之後,就可以把所需要的冷水慢慢注入水箱容器當中,再來就是依照個人的喜好來進行咖啡濃度的調整與咖啡衝煮啦!(使用說明書上有建議儘量不要使用熱水,以免在衝煮過程當中會噴發出更大量的高溫蒸氣)
 
  最一開始我選擇了粗研磨的模式來看看研磨刀片的成效,所以我一開始並沒有注入任何一滴水,以免咖啡豆研磨完畢之後,就會自動開始進行注水的程序。在粗研磨的模式之下,咖啡豆的研磨時間大約爲35秒左右,而研磨出來的咖啡粉顆粒看起來還算是蠻均勻的。在這裏要特別說明的是,下面照片的研磨顆粒大小約爲研磨刀片只運轉10秒鐘左右的狀態,最主要是想讓大家看一下研磨顆粒的均勻程度,在文章的後面會附上經過正常研磨時間之後的咖啡粉顆粒大小照片。
 
  在注入適量的水分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咖啡的衝煮啦!因爲我已經習慣喝比較濃一些的咖啡,所以我在衝煮咖啡的時候,也稍微調整了一下衝泡的比例,我每次的衝煮都是以五勺的咖啡豆,搭配上水箱裏面的兩杯咖啡水量來進行衝煮,而這樣的咖啡濃度則是會比官方所提供的建議衝煮用量要來得更濃厚。接著我將會分別依照標準濃度細研磨、標準濃度粗研磨、加濃濃度細研磨與加濃濃度粗研磨這四種不同的模式來進行咖啡衝煮,同時也會實際品飲衝煮出來的咖啡,並且將風味與感受記錄下來。
 
  特別補充說明:當咖啡機插上電源之後,只要超過六十秒沒有進行任何的功能操作,就會自動進入省電待機模式,只要再度按下濃度或功能按鍵,咖啡機的顯示屏幕就會重新亮起並進行運作。
 
  在咖啡衝煮的同時,蒸氣噴出口的地方也不時地冒出些微蒸氣,由於這些蒸氣的溫度還蠻高的,所以在衝煮的時候要特別避開蒸氣噴出的地方,以免因此而燙傷了。另外要提到的是,咖啡機另外也設置了一個特別的保護措施,只要在咖啡衝煮的過程當中將咖啡機上蓋打開,咖啡衝煮的過程就會自動停止,等到再次將上蓋壓緊蓋好,並且按下停止/啓動按鍵之後,就可以繼續進行尚未完成的烹煮模式。
 
  差不多經過5分多鐘的衝煮時間之後,熱呼呼的美式咖啡就這樣輕鬆衝煮完成啦!(所衝煮出來的份量爲兩杯,實際份量大約爲250ml左右)
 
  烹煮出來的咖啡表面還帶有些微的油脂,整體看起來還蠻不錯的。
 
  將所有的咖啡都倒出來之後,在玻璃杯的底部墊上一張白紙來觀察,幾乎是看不到任何的咖啡渣殘留,可見雙層金屬濾網還是具有一定的功效。
 
  在我取出玻璃杯的同時,我也立刻將一個白色的瓷碗放入玻璃杯原本放置的位子,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測試看看是否會有咖啡漏出的問題。另外要提到的部分是,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的底座同時也具有保溫的功能(保溫時間長達40分鐘),以一般家庭的使用上來說,這樣的保溫時間已經算是很足夠了。
 
  我大概等待了兩三分鐘之後纔將瓷碗取出,結果就如同照片所示,並沒有任何咖啡漏出的狀況發生。
 
  同時也順便檢查一下其他的地方,在滴漏蓋的部分有些微的咖啡殘渣,不過這些殘渣則是在咖啡豆進行研磨的時候,就已經沾附在上面的了。
 
  而研磨槽的周邊則是出現了以下的情況,不過這並不是正常的咖啡衝煮所產生的狀況,因爲我爲了要讓大家看到咖啡豆在經過研磨之後的狀態,所以在咖啡豆研磨完成之後,我有將咖啡籃先取出並且進行拍照,所以當我再將咖啡籃直接放回去的同時,也將一些已經研磨好的咖啡粉給擠壓到研磨槽與咖啡籃之間的空隙。
 
  所以在經過這一次的咖啡衝煮之後,連咖啡籃的外部也都沾上了爲數不少的咖啡殘渣。(後面另外還會有正確的衝煮示範與結果)
 
  雖然咖啡籃沾上了一些咖啡殘渣,不過只要使用咖啡籃清潔刷直接在清水之下進行刷洗,還是可以很輕鬆地將其刷洗乾淨。
 
  水箱容器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式來進行清潔,一點都不費力哦——加持
 
  清洗完之後的水箱容器與咖啡籃比較如下面照片,提供給大家進行比對。整個清洗的過程並沒有花費太多力氣與時間,雖然必須在每次衝煮咖啡之後就進行一次清洗,但整體上來說其實還算是蠻方便且快速的。
 
  水箱容器清洗前水箱容器清洗後咖啡籃清洗前咖啡籃清洗後
 
  在進行過第一次的咖啡衝煮之後,咖啡機身內部的乾淨程度就好像是還沒使用過一樣。
 
  緊接著我便進行了加濃濃度粗研磨的烹煮(衝煮份量與前面文章所提及之比例相同),同時也將咖啡豆從研磨開始直到衝煮完成的過程,進行縮時攝影的拍攝,由於加濃濃度的衝煮方式與標準濃度有些微不同(加濃濃度會先進行一次注水浸泡粹取之後,再繼續進行第二次的衝煮),所以花費的時間也稍微久了一些,但是以整體花費6分14秒左右的衝煮時間來說,其實也是很快速的了!
 
  在加濃濃度粗研磨衝煮完成之後,同樣以白紙墊在底下的方式來觀察,玻璃杯的乾淨程度與前一杯的狀態基本上是一樣乾淨的。
 
  以正常的方式來進行咖啡衝煮之後,咖啡籃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如下面照片,在金屬濾網的表面幾乎是看不到咖啡殘渣的。
 
  而研磨槽的部分與前次相比也是大不相同,除了沒有咖啡渣殘留在槽壁之外,也可以發現到咖啡渣呈現出幾乎都集中在中央並且呈現出一個圓形的狀態。
 
  我也整理出在正確與不正確的衝煮之下,研磨槽與咖啡籃所呈現出來的咖啡殘渣差異。
 
  不正確衝煮的研磨槽正確衝煮的研磨槽不正確衝煮的咖啡籃正確衝煮的咖啡籃
 
  下面照片爲實際衝煮出來的美式咖啡,左邊爲加濃濃度粗研磨,右邊則是標準濃度粗研磨,兩杯咖啡的最後成色看起來都差不多。
 
  下面照片爲咖啡豆在經過機器默認的正常研磨時間之後,所呈現出來的細研磨以及粗研磨的顆粒大小狀態,我個人覺得兩種顆粒的粗細度差異並沒有很大,要細看才比較夠看得出來。
 
  咖啡豆細研磨顆粒咖啡豆粗研磨顆粒
 
  在經過四種不同模式與組合搭配的咖啡衝煮之下,小編也特別整理出這次種不同衝煮模式之下,所呈現出來的咖啡風味與口感感受,提供給有需要的人進行參考囉——
 
  標準濃度細研磨:咖啡帶有濃郁且厚重的口感,停留在口中的味道持久,咖啡的香氣也非常明顯,比起一般市售的美式咖啡來說,這個模式所衝煮出來的咖啡更爲好喝且好入口。
 
  標準濃度粗研磨:咖啡濃度適中,比起細研磨的風味要來得淡一些,入口的口感也比較滑順一些,適合喜歡咖啡味不要那麼厚重的人飲用,也是所有模式當中咖啡風味最爲溫和的衝煮模式。
 
  加濃濃度細研磨:咖啡濃度是全部當中最爲厚實且濃郁的,但相對來說咖啡所內涵的苦味與酸味就會更爲明顯,適合喜歡飲用口味較重或者是喜歡苦味的咖啡愛好者飲用。
 
  加濃濃度粗研磨:咖啡風味處於標準濃度細研磨與加濃濃度細研磨之間,擁有比前者更爲強烈明顯的咖啡風味,以及比後者再溫和一些的苦或酸味,算是好入口且可以感受到明顯咖啡風味的選項,同時也是很適合搭配牛奶一起飲用的衝煮模式。
 
  以咖啡所呈現出來的咖啡厚重感來比較,由濃至淡依序爲加濃濃度細研磨、加濃濃度粗研磨、標準濃度細研磨與標準濃度粗研磨。
 
  但是按照小編個人所喜歡的風味感受來說(我喜歡咖啡風味較爲濃郁明顯一些的),其實每一款咖啡所呈現出來的風味都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雖然根據每一種沖泡模式進行了風味評比,不過我個人心中還是有一個以最喜歡的味道爲優先級而產生出來的排名,排名的順序如下:
 
  加濃濃度粗研磨(我個人最喜歡)
 
  標準濃度細研磨
 
  加濃濃度細研磨
 
  標準濃度粗研磨
 
  當所有想要品飲的咖啡都衝煮完畢,同時也將水箱容器與咖啡籃都清潔乾淨並且安裝覆位,就可以直接注入適量的清水到水箱容器當中,然後按下咖啡機最左邊的清洗按鍵,就能夠輕輕鬆鬆地將咖啡機內部的管線都清洗乾淨囉!(而定期清潔的部分,官方則是建議可以使用檸檬酸來清洗並去除水垢)
 
  下面照片爲進行清洗程序之後所滴漏出來的水,雖然玻璃杯裏面的水呈現出很細微黃色,不過整體看起來還算是蠻清澈乾淨的。
 
  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 使用後感想
 
  經過實際使用這臺咖啡機之後,我也依照個人的使用經驗,整理出一些相關的心得與感想!
 
  值得稱許的部分:
 
  ◎咖啡衝煮的時間並不會太久,而且可以放著不用管它去做其他事情。
 
  ◎咖啡豆研磨出來的顆粒大小還算均勻,不用擔心會有漏網之魚。
 
  ◎全機可拆卸式的設計很不錯,在清洗方面也非常輕鬆簡單。
 
  ◎咖啡機的體積並不算大,以居家收納的角度來說,是很加分的。
 
  ◎可以直接使用咖啡豆來進行衝煮,對於咖啡風味的保存與維持很有幫助。
 
  需要改進的部分:
 
  ◎咖啡機如果可以設計一個凹槽或者是握把會更好,這樣可以方便拿取。
 
  ◎蒸氣排出口設計在上方,多少限制了咖啡機能夠擺放的位置。
 
  ◎每次衝煮完之後就必須清洗一次,如果可以連續衝煮的話,感覺會更棒。
 
  ◎電源線的長度稍微短了一些,在使用上會受到插座位置的限制。
 
  以上就是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的開箱試用介紹,在實際使用過之後,我個人其實還蠻喜歡這臺咖啡機的。畢竟這臺咖啡機同時兼具了便利性與實用性,既不用花費太多時間與專注力在咖啡衝煮上,也不用特別再買一臺磨豆機或者是預先將咖啡豆都磨成粉,對於咖啡保存和飲用的品質方面來說,的確是大大地加分了不少。
 
  另外,咖啡機方便清洗與雙層金屬濾網的設置,也是會讓人想要購買這臺機器的一大誘因。畢竟對於時間不夠用的上班族來說,只要花費一點點的時間,就能夠享受到一杯自己喜愛的咖啡,這樣的微小幸福應該是大家都想要且需要的吧!(感覺上這一臺咖啡機擺在辦公室的桌上,好像也是可以的哦XD)
 
  對於Panasonic 全自動研磨咖啡機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前往他們的官方網站查詢相關販售資訊,對於許多咖啡的重度愛好者來說,我想這臺咖啡機應該能夠讓你愛不釋手的!

2017-09-07 18:37:2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