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世上真有這麼一個桃源,樹上有一流的咖啡豆,湖泊裏有頂級的鹽,巢穴裏有上乘的蜜糖。得天獨厚,全都可以賣大錢,而土地河川也未被污染。可是這裏極度貧窮落後,其他國家也似乎對這桃源沒多大興趣,或許未計好如何以低成本攀山涉水運走資源,或許這裏的樹林湖泊未夠大,發不了大財。
於是,一個20年前與這地結緣的戰地攝影記者,以他的相片和雙腿一直爲這片淨土奔走,年年月月爭分奪秒,搶在財團看中以前,讓居民成爲自然資源的擁有者,掌握賣家的權利。
這個桃源,是東帝汶。
東帝汶的咖啡品種上乘,享負盛名,咖啡佔全國出口總量八成;又由於貧窮落後,技術原始,大部分農莊沒引入化學農藥,讓東帝汶成爲全球最大的有機咖啡出產國。雖然如此,當地居民並未受惠於天賜良豆,人民年均收入不夠500美元(約3900港元)。
農莊偏遠分散外資望而卻步
東國人生活貧困,非因爲農民受財閥圈地壓榨,實情是盛產優質咖啡豆的地區偏遠,從巿區前往這些山地的路途險險峻,而且咖啡園多以小型農莊形式經營,農莊分佈不集中,外國機構望而卻步。
外資無法進入,本地咖啡豆也難以衝出國外,一來山地沒基本道路設施連接,二來農民也沒基本工具把採收來的咖啡豆妥善處理。採收得來的咖啡豆,品種優良卻大小不均,外表粗糙破爛,根本賣不到好價錢。慈善機構Hummingfish創辦人Daniel Groshong說,現在農民賣的咖啡豆,1公斤約售得2美元(約15港元),但實際上,這種咖啡豆的質素約值約4至5美元,若質素稍加調控,加上包裝,Dan說,在國外更可賣上10美元。
《紐時》攝記捕捉東帝汶美好一面
Dan的正職是《紐約時報》攝影記者,96年從美國移居香港,兩年後與東帝汶結緣,被派往當時仍屬於印尼一部分的東帝汶省,採訪全民公投獨立的事件。他爲東帝汶出了史上第一本攝影集,爲東帝汶推廣旅遊,去年再到偏遠山地尋找咖啡莊園,想要拯救東國良豆。
不知道Dan是否懂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說法,可他大概就抱着這個心態,隻身從首都帝力(Dili)駕車往中部的山區Laclubar。雖然車程僅5小時,但山路崎嶇,他說,不是車子比懸崖邊的路還要闊,隨時墮山,就是涉水時河流的水位高??及車窗,隨時死火。山長水遠,走到上山頭,終於找着種滿咖啡樹的村莊。
遍山果實人手工具不夠採收
每逢到了收成季節,遍村的樹都結滿紅彤彤的咖啡果實,豐收如此,爲何村民仍無法過好一點的生活?村長訴苦,就是因爲遍山果實,果實多得根本無法完全採收。採收需要的人力龐大,即使整個村莊的人都上樹摘果,也無法在果實未變壞前將它們浸洗、除果肉、曬乾,眼巴巴看着處理不完的果實腐爛,他們缺的是人力和工具,以及可讓咖啡豆賣錢的技術。他們曾嘗試把部分果實趕送往區外的咖啡大公司賣走,可是這方法受制於天氣,一碰上下雨天,路滑地陷,就進退不得,血本無歸。
構思包裝推廣再助咖啡豆升價
Dan回港後獲得Colour Brown咖啡店協助,辦講座搞籌款,用數萬元買了簡單工具如脫殼器、晾乾架等,運往Laclubar作採收試驗,只要能縮短制豆時間,儘快把果仁乾燥成豆,咖啡豆要運往其他區域也就不再受時間限制,賣得的金錢也能倍增。
增加採收的效率後,Dan現在開始構思要把咖啡豆略爲打磨和包裝,建立屬於該區的咖啡品牌——巿場銷售的技巧,可助咖啡豆再升價一倍又一倍。Laclubar區內的村莊,聽聞咖啡終有出路,如看到曙光,紛紛跟Dan簽署協議書,至今天爲止,願意共同發展當區獨有品牌的村莊共有23條。東帝汶農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康莊大道,而我們遠在香港的,也看到了在不久的將來,可隨時隨地品嚐到一流的東帝汶咖啡品牌新星﹕Maubere Mountain Coffee。
Hummingfish 爲自然增值
Hummingfish Foundation於2010年由Dan一手創立,以「爲大自然增值」爲宗旨,目的是在保護生態的大前提下,幫助未發展的落後地區,替它們已有的自然資源建立品牌和向外推廣,從而協助社區自給自足。東帝汶Laclubar是Hummingfish其中一個主要提供協助的地區,其他還包括中國大陸、海地、柬埔寨等。
冰滴衝飲最甜美
東帝汶有四分之三土地爲山丘,盛產咖啡的山區,海拔高,日照時間長,充分滿足種植咖啡樹的條件,加上採用有機種植,所以東帝汶咖啡的優良質素,咖啡愛好者都趨之若鶩,當中Laclubar區種的是世界聞名的的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 coffee)。Colour Brown咖啡店教路,該地咖啡可使用手衝方式(如虹吸壺)來衝煮,其香氣帶甜及口感潤滑;使用冰滴方式更可帶出東帝汶咖啡豐厚圓潤的甜味。
東帝汶亞洲最年輕
東帝汶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16世紀由葡萄牙殖民統治,1975年被鄰國印尼吞併,1999年在聯合國監督下,以全民公投形式獨立成國。獨立初期,內亂不斷,政局近年開始穩定。
東帝汶位於澳大利亞以北海域,遍佈着許多小型咖啡農場。
仔細看臻選故事卡,就能發現錯落有致的土地上,散落於各地的尖頂小屋。
星巴克和當地的咖啡合作社一起努力,建立醫療設施,相信更好的生活環境能幫助咖啡農種植更高品質的咖啡豆。
講到星巴克與東帝汶的淵源,
有一位大神級人物即將登場。
那就是戴夫·奧爾森(Dave Olson)。
對名字不熟悉沒關係,但你一定看過這張照片。
沒錯,他就是濃縮烘焙之父!傳奇一般的存在。
1986 年加入星巴克,奧爾森隨後開始負責公司的咖啡項目,直到 2013 年退休。他不僅幫助公司建立了研發部,還創立了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你參加的每一次 CSR,都和圖片中這位老爺子當年的提議有關。
而在後來幾年,奧爾森開始做着一份全世界夥伴都夢寐以求的工作。
每天的工作內容:環遊世界,採購生豆,考察咖啡種植園。
80 年代的東帝汶,經濟條件特別落後,道路崎嶇難走,街道邊的房屋也極其簡陋,人們一無所有,更不要說咖啡行業了。
後來數年,東帝汶的咖啡行業才慢慢形成,人們發現種植咖啡是可以改變生活的。本地一個叫 Sam Filiaci 的咖啡豆商人,當時向數百個潛在大買家發去了傳真,希望他們能採購東帝汶的咖啡豆。這其中就有星巴克。
那時的東帝汶還屬於印尼領地(2002 年東帝汶宣佈獨立),政治局勢混亂,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做生意。奧爾森是唯一幾個回覆傳真的人。
1994 年,奧爾森第一次踏上東帝汶,從 Filiaci 手上買下 120 袋咖啡生豆。這個數量其實並不算多。
“我知道他們已經拿出了質量最優的那批豆。所以,我買下這批豆子,堅信他們能做得更好。”
雖然奧爾森說,那次咖啡豆買回去也沒烘出多少,但當年的交易倒是成了一個神奇的起點。從 1994 年到現在,Filiaci 依然是我們的獨家供應商,收購的咖啡豆只賣給星巴克。
你本季喝到的東帝汶珠粒咖啡,
背後就是這樣的故事。
品牌:星巴克
價格:168
咖啡系列:甄選咖啡豆
是否含糖:無糖
產地:美國
咖啡種類:其他
烘焙程度:中度
烘焙套餐份量:3人套餐
週期: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