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歐美咖啡濃淡落差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3:16:29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我不否認,自己喝起咖啡時的習慣相當歐式。注意,是說狹義的"歐式",而非更廣義的"西式"。"西式"可能也包含了"美式",而我雖然在美國唸書、生活了很長一段日子,但始終不習慣美國人的那種把(想必是即溶的)咖啡粉放進一個(應該是耐熱的)玻璃壺裏與水攪合後就一直擱在一個加熱盤上"溫存"的習慣,無論在家裏或在外邊餐廳裏皆如此,有那位家人或客人要喝了,就把玻璃壺拿來倒上一杯,要加奶加糖悉隨尊便。
 
  此種所謂美式咖啡,淡而無味,除了有些酸苦的"感覺"外,簡直與喝白開水無甚分別,怪不得在一般美國的街坊餐廳裏,你一在卡座或櫃檯坐下,侍應生二話不說就爲你倒上一杯如此的所謂咖啡。旁邊有整玻璃罐的糖或玉米糖漿,你要的話就盡情的去倒吧,還有類似濃奶漿的液體,也不知是否真正是奶制的,也可盡情"注入"你那杯所謂咖啡裏,搞出個三不像來。
 
  真正的歐式咖啡,應以歐陸式爲主,更細點是以意大利領頭,所以歐式咖啡的各種名稱,什麼拿鐵(加奶的咖啡)、卡布其諾(加打起泡的奶)等,一般皆以意大利文來命名。意大利人對咖啡的確頗爲狂熱,還有各式各樣的咖啡機來泡咖啡,雖然可能也會如上述般加奶加其他食材來泡出咖啡飲料,但主要還是喜歡原汁原味的、新鮮沖泡的咖啡。
 
  我學會喝歐式咖啡,是因爲當年在瑞士的日內瓦工作,加上在週末時儘量南下意大利走走看看,也喫喫喝喝。在羅馬、在米蘭的街頭,當然都充斥着露天的咖啡座,大家坐下點杯咖啡,一面小口的喝,一面"觀賞"路過的其他行人,一些人覺得其樂無窮,我則主要只是要浸淫在那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裏。但街邊也有一些咖啡吧,一些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就在"吧檯"前站着,與街坊或同僚們聊上幾句,叫上一小杯espresso濃縮咖啡,甚至更小杯的超濃縮ristretto超濃縮的,不加糖不加奶,就這樣仰頭一飲而盡,好像另一國人士敬酒時般的"豪爽",不亦樂乎?
 
  在本地的飲用習慣現實底下,大多歐式咖啡座至多隻有泡上espresso,極少有泡ristretto的,所以我光顧時的標準咖啡是雙份的espresso,雖然一般沒有一飲而盡,更多是慢慢地憶苦思甜,緬懷在歐洲生活時的那段雖然辛苦,但也極爲充實的日子。人有時還是懷舊的。

2017-10-09 10:56:2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