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咖啡館、酒館、書店……這些文藝小店在一線城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要如何才能開一家有辨識度的店則讓商家們費了不少心思。對經營者來說,這類文藝小店不僅要精打細算、控制好成本開支,同時還要加入適當的“情懷”,才能營造出小店的獨特性。讓顧客說出自己有趣的人生故事正成爲越來越多經營者的共同選擇。通過“講故事”,顧客可以免費換來一杯咖啡、一壺酒,甚至是一個沙發位。“我有故事,你有酒嗎?”這個耳熟能詳的“網紅”句子如今已經變成現實。
“換故事”成了小店聚人氣營銷手段
“我用一杯手衝,換你一個故事”、“我有酒,你有故事嗎?”、“你分享故事,我分享沙發”……記者近日走訪過程中發現,“講故事”成了不少文藝小店的共同選擇,而通過這種方式,它們也打造了一種“有故事”的空間氛圍,能爲焦慮、無所適從的都市人提供一個類似傾訴,具有精神寄託的場所。
“Cup of Joe”是位於廣州珠江新城的一家自營品牌咖啡館,堅持純手工製作的咖啡。“我用一杯手衝,換你一杯咖啡”也成了店內精神氣質。今年上半年,店主圓圓已經聆聽了數十個故事,這些講故事的人有在花店上班的女孩、來自臺北的大四女生、面臨找工作的畢業生等,並將這些故事分享至豆瓣小站,讓“Cup of Joe”成了一家溫暖的咖啡店。
“幸福驛站小酒館”則是一家有美食、美酒還有古典歌舞表演的酒館,如今已在廣州開設了兩家店,日均客流有200多人,生意很招顧客喜歡。記者瞭解到,這小酒館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原因之一是“空間氛圍很有江湖意味,時光在這裏似乎能慢下來,還能讓店主傾聽你的故事。”顧客Summer說。在這裏,客人只要到舞臺表演,或找店主分享一個故事就能免費換來一壺酒,花雕、桃花釀、女兒紅等20多個品類任選。店主倫子聽到的故事有悲有喜,或職場得意,或感情失意……小酒館也成了顧客們發泄情緒,舒緩壓力之地。
類似地,“講故事”也是廣州24小時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的一大特色。這家從2014年7月纔開始營業的書店,如今已有4家分店了。爲保證故事質量,店主劉二囍還招募了寫手收集和1200bookshop相關的系列故事,沙發客、來店停留的流浪兒童、深夜來此講故事的人等都有可能被收納在他的故事之中。
記者瞭解到,有些店家會將這種以“講故事”來換取商品或服務的方式作爲店內長久經營的一大特色,但也有的店家只是淺嘗輒止,以一兩場講故事的主題活動來呈現,如開展以一個故事來換一本書、一場電影、一餐美食等。“講故事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小店的文藝特色,但如果要將它變成店鋪主營特色,則要在文藝之外有其他支撐。”如今是兩家咖啡店經營者的王小姐向記者表示。
“情懷”之外還要有其他支撐
“講故事”只是豐富小店內涵的特色之一。記者瞭解到,不管是咖啡館、酒館還是書店,除了主營業務外,都會有餐飲等的輔助。倫子的酒館內除了酒以外,還有川、湘菜等輔助,前期投入了100多萬,經營不到半年就回本了。圓圓的咖啡館前期投入了30多萬,約有一半資金是花在設備上。由於地處珠江新城,每月店鋪租金就要上萬元,再加上人工等支出,每月至少要達到2萬元的營業額才能保持運作。因此,店內除了咖啡外,則依靠甜點來輔助。“營收的一半來自咖啡,一半來自甜點。”
1200bookshop自2014年的第一家店發展到瞭如今的4家分店。以體育東路店爲例,這裏面積約150平方米,店主前期投入了100多萬。據瞭解,這筆投資是由30位股東集資,其中裝修花了20萬,買設備用了15萬元,購書方面爲20萬元,再加上房租等,也就所剩無幾了。不過,店主也並不擔心虧本,還設置了與“深夜故事”相呼應的“深夜食堂”,通過餐飲的輔助來平衡收支。記者走訪時發現,這裏的咖啡、餐飲價格約在30~60元,人均消費也在50元左右。據瞭解,如今書店的每月收益中,有8成是來自餐飲,“每個月營業額能達到12萬元左右的話,就能基本達到收支平衡。”
“在各類頗有格調的文藝小店層出不窮的當下,很難依託原有主體業務生存下去。所以越來越多的店鋪開始跨界,與各種類型的組織、活動攜手。”對小店經營頗有研究的吳悠認爲,“講故事”這些活動一是能給這類文藝小店帶來了定期穩定的客源,二是本身也會成爲對外宣傳的很好吸引點,同時店裏的某種特色也會讓店更具辨識度。
業內人士王曉華也認爲創意是小店經營的法寶,而講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據瞭解,目前有很多咖啡館、書店等都開始和戶外、讀書會等開展定期合作,如電影展覽會、朗讀會等,也會與一些優秀的手作人或其他個體進行合作,如舉辦小型攝影展覽、分享會、手作課等。“特色突出越明顯、越會玩的店鋪,越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吳悠說。
“故事”以個人經歷見聞爲主
據瞭解,這些文藝小店對顧客講述的故事主題、內容等並無太多限制,但主要還是以個人經歷、見聞等爲主。“不設定主題是爲了讓更多人來參與,也是讓大家能從講故事中獲得釋壓。”圓圓說。開店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圓圓聽到的故事也五花八門,而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則是一名叫“匿光”的小夥。“匿光”15歲時由於中考成績不理想,就沒再繼續向學,而開始了四處行走的生活,花了三年時間基本走遍了中國。行走中,匿光靠寫字投稿、打零工等來養活自己,還曾在西藏當了整整一年的天葬師。從西藏回來,他則在廣州成了一名殯葬行業化妝師。“大家都會覺得晦氣,同學朋友甚至連親戚都越來越疏遠。”匿光在講述自己故事時也讓圓圓認識了一個不熟悉的行業,瞭解生活的另一番模樣。
圓圓也有試過跟其他品牌一起組織活動,讓一羣人坐在一起講故事,但效果卻並不好。“或許是陌生人的關係,因爲拘謹、時間限制等,很多人的分享都只是簡單講講最近的困擾。”因此,圓圓目前還是按照前一種方式來讓顧客講故事。雖然沒有限定故事主題,但爲了保證故事質量,“要提前預約,以一對一形式,講故事時間一般在2-3小時。”遇上內向害羞又有傾訴欲的客人還要從中進行引導,但圓圓一般不會對個人故事給予人生建議,怕誤導對方。
在1200bookshop講故事的顧客就更多了,有沙發客、義工等,店主更是開闢了專門的“深夜故事”,從2015年初到現在,他們已有1000多個來到書店“講故事”的人了,這些故事也以視頻、文字被分享到了書店公衆號及豆瓣小站。故事運作形式爲“一人一事”。據瞭解,他們每天都會在店裏隨機與客人聊天,再從中提取一段話或者一個小故事。“和各個行業、各個層次的人去接觸,我覺得太有吸引力了。”劉二囍分享道。
此外,他們每週六晚24點還會在書店上演“深夜故事”,讓一位嘉賓分享自己故事,一般至凌晨兩點結束。這些嘉賓來自不同領域,有超女冠軍、紀錄片導演、獨立音樂人、職場達人、聽障人士……這部分嘉賓則來自書店邀請,會給人帶來更多啓發,這兩種“講故事”的形式也吸引了衆多聽衆,爲書店帶來了不少人氣。與此同時,這也讓書店具有了自己辨識度,成了一個有故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