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咖啡館不只喝咖啡!迷路纔是遇見咖啡館最好的方式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 > 2024-07-03 06:31:47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Café de l'Industire,巴黎隱藏在各街巷角落的傳統咖啡館最有庶民...
Café de l'Industire,巴黎隱藏在各街巷角落的傳統咖啡館最有庶民氛圍的,匆匆喝一杯的、來聊天的、看書看報紙的... 每個角落都有故事上演。 圖/謝忠道、各業者提供
 

清晨未醒的露天座、斜陽偏照的一角、幽靜無人巷弄裏,塞納-馬恩省河畔的木船上... 隨處不是喝咖啡的地方。 巴黎人的咖啡館,是隨遇而來的。 在巴黎沒有迷路,不算逛過巴黎,而迷路,往往是遇見咖啡館最好的方式。

巴黎人的咖啡館從來都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也或許正因如此,杯裏那一灘黑汁好不好喝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圍繞着這一小杯的周邊發生的事。 咖啡館當然不只喝咖啡,而是聊八卦。

巴黎咖啡館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一般來說巴黎咖啡實在不好喝。 在這個什麼事都有歷史與典故的國家,咖啡不好喝也是有來由的。

這得牽涉到十七世紀咖啡剛引進歐洲,歐洲列強競相搶奪殖民地,或在殖民地種植咖啡,法國並非海權時代的強國,其中幾個咖啡產地的加勒比海殖民地都不是種植味道較好的arabica品種,而是味道苦澀粗劣的robusta, 在當時咖啡還不是像葡萄酒一樣被細細品嚐的飲品,比較是一種強調藥效或庶民階層的飲品,無論是品種還是沖泡,咖啡都沒有被巴黎人認真對待過,造成後來幾個世紀裏巴黎人,乃至全法國,喝的多是robusta咖啡. 當習慣已成自然,這個味道也就根深蒂固進入法國飲食文化裏了。

到了廿世紀初,巴黎的Verlet家族是少數率先引進arabica品種,並自行烘焙的咖啡商,企圖改變巴黎人咖啡味蕾,也還是花了不少時間。

Terres de Café由幾個巴黎年輕人創業,強調咖啡產地品質。 圖/謝忠道...
Terres de Café由幾個巴黎年輕人創業,強調咖啡產地質量。 圖/謝忠道、各業者提供
 

美好時代咖啡館 見證繁華歷史

 

巴黎人喝好咖啡的歷史或許不長,卻有相當精采的咖啡館文化,廿世紀初正值工業革命創造大量財富,歐洲生活日趨繁華,巴黎進入所謂的「美好年代Belle Epoque」,咖啡館往往也是餐廳的代名詞,而且不少是高級餐廳,當年著名的英國咖啡館Café Anglais就是巴黎最高級的餐廳之一,Chartier也是當年的風雲咖啡館,至今仍在, 不過現是家招攬尋找懷舊氛圍觀光客的平價餐館。

此時咖啡館是平民百姓花點小錢喝杯咖啡,交換社會新聞小道消息的場合,更往往是作家藝術家耽溺流連,擷取靈感的所在;也是政治人物意見領袖傾聽民意的管道,巴爾札克就曾說:「咖啡館是人民的國會殿堂。 」

時間不長的一次大戰或許沒有改變太多巴黎人的咖啡館文化,卻讓巴黎人嚐到戰時物資短缺,沒有咖啡時有時無的艱苦。 雖說菊苣根粉混充咖啡早在18世紀就有了,但真正派上用途是在戰爭時期,爲解決咖啡短缺問題,歐洲人將菊苣chicorée的根磨成粉,混入咖啡粉,苦澀醒腦卻很慰藉,這種不純咖啡粉的味道影響至今,仍佔據許多法國人的早餐餐桌。

一次大戰後,經過生死洗禮,巴黎人對現實、對生命的看法大不同以往,各種藝術潮派風起雲湧,印象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家和文學家無論是對話或對立,論戰或賣弄,咖啡館提供最佳舞臺,1927年開幕的La Coupole牆上仍有當時衆多大師畫家的作品,現被列爲古蹟保護。

廣爲熟知的雙叟咖啡,花神咖啡也是這藝術文學蓬勃發展時期的產物,超現實主義的重量級文學家和詩人讓咖啡館扮演社會藝術與詩意的角色,沙特常和西蒙波娃在花神咖啡館,甚至說過:「 花神是通往自由之路」,直到今日,雙叟和花神每年頒發屬於自己的文學獎,在巴黎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非只是一般觀光客朝聖之處。

 

天氣好時塞納河上會停靠木船咖啡,氣氛視野都別有風情。 圖/謝忠道、各業者提供
天氣好時塞納-馬恩省河上會停靠木船咖啡,氣氛視野都別有風情。 圖/謝忠道、各業者提供
 

左岸咖啡館 文學,藝術與哲學

 

二次大戰後是沙特、波娃、傅柯、布迪厄、羅蘭巴特的年代,存在主義、符號學等思想家、哲學家徹底翻攪歷史與生活的時代,不管你懂不懂,在不在乎,都要面對門口正在發生的學生運動,共產主義和性解放.

同志在左岸羣聚共生,藝術家在此相濡取暖,拉丁區68學運學生在此遊行示威,巴黎左岸聖傑曼大道boulevard Saint-Germain和蒙帕拿斯大道boulevard Montparnasse的咖啡館成了建構廿世紀重要思潮與理論的場域,生命無解的虛無、人生處境的荒謬、真理苦尋的鬱悶... 於是趙無極的抽象畫、Raymond Queneau晦澀難懂的小說、擅長捕捉巴黎人生活影像細節的攝影師Robert Desnos,都是這時期最具代表意義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咖啡館正是孕育這些時代奇才的搖籃。

 

工作室咖啡館是這兩年在巴黎乃至全球興起的潮流,重寫咖啡館對巴黎人的生活意義。 圖...
工作室咖啡館是這兩年在巴黎乃至全球興起的潮流,重寫咖啡館對巴黎人的生活意義。 圖/謝忠道、各業者提供
 

哲學咖啡館 更深沉的省思

 

哲學咖啡館起於1992年位在巴士底廣場上的燈塔咖啡館Café des Phares,由哲學家Marc Sautet發起,每週日上午11點開講,目的是讓一般民衆公開討論學院纔有的課程或議題,引導民衆深度思考尋常的、生活化的議題, 比如「幸福,是一種真實還是想象? 」「無聊是什麼? 」

哲學咖啡館在廿世紀末非常受巴黎人歡迎,很快遍地開花衍生到巴黎各區的咖啡館,這個概念甚至傳到歐洲各大城市,被邀來演講的人不乏知名學者或哲學家,Marc Sautet雖於1995年過世,卻有另一批哲學界師生接手,使這個理念擴大 ,更有組織性。

受哲學咖啡館的影響啓發,陸續出現心理學咖啡館,社會學咖啡館,乃至神學咖啡館,巴黎的咖啡館從來都不只是喝咖啡,這是數百年來的巴黎咖啡館傳統。

 

 

瑪黑區弗日廣場的傳統咖啡館Ma Bourgogne,老舊氣氛迷人。 圖/謝忠道、...
瑪黑區弗日廣場的傳統咖啡館Ma Bourgogne,老舊氣氛迷人。 圖/謝忠道、各業者提供
 

專業咖啡館 迴歸味蕾的享受

 

進入千禧年,巴黎開始出現一些純咖啡館,沒有歷史,沒有藝術潮流或哲學主義,多半都是曾在其他城市如紐約,倫敦生活過的法國年輕人回到巴黎創業的咖啡館,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沒有歷史包袱,也沒有金錢,頂下咖啡歷史名館, 改走文青式的創業小咖啡館路線,只喝咖啡,認真地鑽研豆子,講求產地,在意烘焙,研究沖泡,仔細品嚐,巴黎咖啡終於還原咖啡原該有的面貌和味道。

這些新咖啡館多半出現在所謂的Bobo族的生活圈,比如瑪黑區和聖馬丁運河區,Bobo一詞來自布爾喬亞bourgeois和波西米亞(bohème)兩個字的結合,其特徵是注重生活品味、經濟能力強、對時尚設計敏銳度高, 在乎質量不在乎品牌,這種小咖啡館往往只有十來平方米,簡單的裝潢,明亮現代的設計,木桌木椅,幾盆花草,有時伴隨着幾個自制或附近知名的手工糕餅。 簡單地說,巴黎新型的文青式咖啡館在乎的是咖啡質量,不再是歷史厚度或文人高論,而是結實地喝起咖啡來了。

 

工作室咖啡館 既獨立又羣聚

 

這是當下正席捲巴黎,甚至世界各大城市的潮流coworking shop,主要提供的不是咖啡,而是一個共享工作室的概念:敞亮的空間感,舒適座椅,高速網絡服務,以及打印機接口設備,客人都是帶着筆電來的,不是爲了閒聊八卦, 盯着屏幕,一坐一下午,咖啡和網絡新聞一起灌進腦袋裏。

作家、記者、建築師... 各種自由業者將這裏視爲工作室,在巴黎這樣一個租屋昂貴、青年公寓往往窄狹而陰暗的城市裏,空間寬亮且供應現代設備的地方至少不會讓人得憂鬱症,同時兼有羣體歸屬感和保有個人單獨感的工作空間成爲這個時代的需求。

巴黎人的咖啡館和觀光客的咖啡館往往不一樣的,就算會去同一家咖啡館,也會和觀光客錯開時間,每個巴黎人上咖啡館的理由原因也都不同。

所以,你還在左岸咖啡嗎?

2017-10-29 10:41:2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