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豆處理法:典型風乾工藝印度季風咖啡處理法,印度咖啡小歷史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生豆 > 2024-06-03 12:21:30

  印度季風馬拉巴咖啡
  
  之前的一篇講述關於咖啡種類分支歷史的推送當中:驚呆…全世界90%+的咖啡居然都起源於同一棵咖啡樹!說到過咖啡最早起源於埃塞,阿拉伯商人將其帶到也門,再然後千年以後,由於一個傳說中的愛情故事,也門女子冒死將咖啡種子送給了印度王子,自此那一支鐵畢卡從印度開始走向全球。印度,是早年咖啡歷史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有人說印度咖啡像——香料,因爲印度人愛喫香料,整個國家就是濃重的香料咖喱風味。但香料咖啡的歷史淵源究竟是什麼呢?印度咖啡真的喝起來像香料麼?
  
  來段小歷史
  
  歷史上最重要的冒險家——商人
  
  17-18世紀,商人們用帆船從印度將咖啡運至歐洲。一趟行程下來至少要花上半年的時間。咖啡生豆放在船艙底層,一路吸收的海面溼氣與鹹味可想而知,被海水浸泡了再幹燥然後又被泡溼了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咖啡生豆運到歐洲的時候基本上都已經完全衰陳變質。咖啡的綠色完全褪去開始發黃。
  
  發黃的印度咖啡
  
  意外發生了:歐洲人愛上了這種沒有任何酸味,一股子稻草香料味的咖啡。來自遠洋的金黃色另類咖啡竟然頗受歡迎。
  
  1869年,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蘇伊士運河開通,船運也從帆船時代進入到了汽船時代。印度到歐洲的航行時間大大縮短。以現在的精品咖啡理念,從理論上來講,航運時間縮短、貨運條件更優質會等於更新鮮高品質的咖啡!然後——這是理論上。
  
  歐洲人的真實反應是:
  
  咖啡怎麼突然變味了?!!
  
  被虐慣了的重口味歐洲人,已經無法自拔地深深愛上被海水泡壞了的咖啡風味。被逼無奈、訂單銳減、活不下去了的聰明商人開始找問題,想辦法——
  
  地理課時間
  
  翻開熟悉的高中地圖冊…
  
  由於強大的海陸熱力差異和風帶氣壓帶的季節性移動,印度成爲熱帶季風性氣候的典型代表國。全年高溫,明顯的旱雨兩季是季風氣候的顯着特徵。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爲雨季;10月到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爲旱季。迎着溼潤的西南季風的那一面就是聞名的——印度的馬拉巴(Malabar)海岸。
  
  商人的對策就是:船運不是條件更好速度更快了麼?那不如在海邊堆上個幾個月,造出點陳腐味再拉去歐洲!——於是他們趁着6-9月溼潤的西南季風吹拂着馬拉巴海岸的時候,把處理好準備裝運的咖啡生豆,先放在正對着溼潤季風的馬拉巴海岸吹上個幾個月。
  
  這就是傳說中的:印度季風馬拉巴咖啡India Monsooned Malabar Coffee
  
  這可是上好的來自於印度季風海岸的黃金咖啡啊!無酸,醇厚,充滿熱帶海洋的風味。
 
  

  印度
  
  印度咖啡之所以受到咖啡愛好者的喜愛,這有幾種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由於應用在咖啡豆上的一個加工過程,通常被稱作“季風”(monsooning)過程。
  
  季風咖啡 (雨季馬拉巴) 是一種來自於印度南部應用典型風乾工藝加工的獨一無二的咖啡,特意存儲在開放的倉庫裏暴露在季風中,以達到提高黏度降低酸度的目的。
  
  季風咖啡被存儲在特殊倉庫中直到季風到達,通風結構的設計使得潮溼的季風流通於咖啡豆之間,以致其體積膨脹,並呈現出醇厚但強烈的黴味。季風處理工藝是勞力密集型的:咖啡在特殊的通風倉庫裏被鋪開,用耙子耙或用手翻使得咖啡豆吸收潮溼風中的潮氣。整個工藝歷時 12 到 16 個月,在該過程中咖啡豆膨脹爲原體積的兩倍並且帶有暗淡的金黃色。然後經過用額外處理挑出體積膨大不完全的咖啡豆,剩下的咖啡都有待出口。
  
  這種乾燥過的咖啡香味並不很濃郁,但是加入水後一種綜合強烈烘烤堅果(幹烘烤花生),焦糖以及菸草的甜的香味撲鼻而來。
  
  印度的咖啡產地:
  
  印度西部高止山脈地區種植大量咖啡,西南季風對那裏的咖啡生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除了在卡納塔克(Karnataka)邦之外,上好的咖啡在西南部的喀拉拉(Kerala)邦的特利切裏(Tellichery)和馬拉巴爾(Malabar)也有種植,另外還有東南部泰米爾納德(TamilNadu,以前曾叫做馬德拉斯省)邦的尼爾吉里斯(Nilgiris)。
  
  印度有高原也有平原,高原主要在中部,而平原則在東西海岸沿岸。水土、氣候都非常適合種植咖啡,可種植的咖啡品種也很多,主要是以阿拉比卡爲主,羅布斯塔是在19世紀末被引進的,也佔了一定比例。季風咖啡就出自以邁索爾爲代表的南部卡拉塔克邦和以馬德拉斯爲代表的泰米爾納德邦地區。
  
  上好的印度咖啡也被劃歸爲阿拉伯種植園咖啡,最優等的是A級、B級、C級和T級。“季風”咖啡分爲優質馬拉巴爾(MonsoonedMalabar)AA級咖啡和“季風”巴桑尼克利(MonsoonedBasanically)咖啡。印度另外也生產一些豆形漿果咖啡。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製作“季風”咖啡的好時節。每年六月到九月是咖啡豆的收穫時期,十二月到來年的二月,是加工處理印度精品咖啡的季節。
  
  印度咖啡的特色:
  
  季風咖啡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咖啡,其實印度是亞洲最早種植咖啡的國 家,印度咖啡的種植,起因於他們的殖民者---英國人。早在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英國人並不像現在這樣嗜茶,他們嗜好的是咖啡。印度的咖啡種植業就是在英國人的需求和促動下,迅速成長起來的。
  
  嚴格意義上講,季風咖啡不能歸於咖啡品種,而是一種咖啡生豆獨特的加工方式,是無意間創造出來的新風味。十七到十八世紀,印度以帆船運送咖啡豆到歐洲,一趟要花上六個月,生豆置於船倉底層,吸收了海面的溼氣與鹹味,生豆運抵歐洲早已變質了,色澤從深綠色蛻變爲稻穀的黃褐色,咖啡的果酸味幾乎不見了,卻意外發展出濃濃堅果與穀物味,喝起來口感十足,有點玄米茶風味,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北歐人很喜歡這種金黃色的另類咖啡。
  
  季風咖啡需要用日曬豆來做,儲存豆子的廠房面向西邊,咖啡豆平鋪在場內,窗戶全打開,以便迎取西南吹來的鹹溼季風。達到一定程度後再放入袋中,但咖啡豆不能裝太滿,咖啡袋也不能堆擠太密以免不透風而發黴,還要不時倒出咖啡豆更換麻布袋以免滋生黴菌,相當費時耗工。這個時間段兒約十二至十六星期,熟成後還要再經過煙燻處理,以驅趕象鼻蟲,最後還要人工篩豆,挑掉未變成金黃色的失敗豆子。
  
  經過最少6個月到一年的季風吹拂,豆子們的質與量都有了重大變化,咖啡豆的體積會澎脹一至兩倍大,重量和密度降低,含水率約13%。

 
  
  當蒸汽輪船縮短了旅途的時間之後,咖啡生產者發現消費者仍想要原來那樣顏色和味道且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豆。爲了能再造出原來那種咖啡的風味,就採用了“季風”處理過程。
  
  風味:滑膩可口,味濃,有辛辣味,顆粒飽滿
  
  建議烘烤方法:中度烘烤
  
  ★★:良好
  
  印度咖啡的市場:
  
  目前,印度咖啡委員會(IndianCoffeeBoard)控制着整個咖啡業,統一收購咖啡,然後出售。咖啡以大批量拍賣的形式售出。這些咖啡被混合在一起以達到一定的貿易數量,而這又使莊園和地區之間的差異不復存在了,因此致使許多優質咖啡的生產者缺乏足夠的動力來生產獨具特色、質量上乘的咖啡豆。政府於1992年曾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努力,在幾個優質咖啡生產區通過A級咖啡種植園的種子獲得了着名的瓦利納吉茨咖啡(ValleyNuggets)。

2017-11-05 11:27:4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