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有關咖啡產區的知識,許多業界前輩都已經有所詳述,甚至還有先進親身前往各國的著名產區,參加杯測、海選優良品項,引進臺灣,實乃臺灣消費者之福。 在這裏,我想由另一角度簡要的說明全球的主要咖啡產區及重要的品種。
咖啡起源於埃塞俄比亞卡法省(Kaffa)的高原地區。 意大利作家耐隆Nairon筆下的故事寫着,咖啡的起源是因爲牧童加爾第(Goatherd Kaldi)看到他的羊羣啃食灌木上的紅果實之後,興奮的舞蹈而發現的。
後來,埃塞俄比亞軍隊入侵也門而將咖啡帶入也門,開始了也門地區咖啡的栽種歷史。 1690年,一位荷蘭船長從也門將咖啡苗帶到荷屬東印度種植成功。 1727年,一位駐巴西的西班牙人,從荷屬圭亞那攜帶一批咖啡種籽,前往巴西,種植得很成功,從此咖啡進入了美洲大陸。
以上咖啡起源的故事,擁有許多真假難辨的不同版本,或許可以做爲茶餘飯後的趣談。 不過,橘逾淮而枳,各式咖啡品種在全球各地的遷徙過程,以及各國消費者飲用咖啡習慣的差異,卻也的確造就了各產區不同的咖啡風味,與各地區不同的咖啡文化。
全球適合種植咖啡的產區,大多位於稱爲咖啡帶(Coffee belt)的南北迴歸線之間,主要的產區分爲非洲、美洲、亞洲及夏威夷等幾個著名的獨立區域。 咖啡栽種歷史最悠久的國家首推埃塞俄比亞、也門與印度,尤其是埃塞俄比亞,除了最引人津津樂道的耶加雪菲地區與西達摩地區之外,在高原地區更擁有數千種各式不同的咖啡品系,不但是全球咖啡的發源地,更是最豐富的品種庫。 埃塞俄比亞是使用日曬方式處理咖啡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她的咖啡擁有明顯的莓果與柑橘香氣。
非洲的另一個咖啡盛產國是肯尼亞,它和埃塞俄比亞雖然是鄰居,但是在咖啡的品種和處理法上,卻是南轅北轍。 埃塞俄比亞多的是各式各樣的古原生種(Herilooms);而肯尼亞則是以科學育種挑選出來的SL28 & SL34最爲美味,它們是由"Scott Laboratories"實驗室在公元1930年培育、命名。 SL28擁有法國傳教士、摩卡、也門鐵比卡的血統。 它有顯著的柑橘與烏梅的風味。 而SL34除了複雜多變的酸質和甜感尾韻之外,口感較SL28重、濃郁,也更爲乾淨。
好的SL28&SL34組合,擁有明亮酸值的檸檬、草莓果香及厚實的烏梅與藥香,部份產區甚至可以產出近似西紅柿的鮮味(Umami)口感或是具有芒果風味的發酵果香。 除了SL28與SL34之外,肯尼亞的著名品種還有屬於Typica變種的K7,及擁有Robusta基因的Ruiru11。
目前肯尼亞最著名的精品豆產區首推涅裏(Nyeri),此外還有Ruiri, Thika、 Kirinyaga、 Mt. Kenya West、Kiambu 及Muranga等地。 肯尼亞咖啡以顆粒大小和風味分級,顆粒大小 AA、AB和PB,AA 的大小是17目和18目、AB爲15目、16目,PB則是圓豆(Peaberries)。 風味等級依序爲TOP、PLUS、FAQ(Fair to Average Quality)。
除了品種特別之外,肯尼亞的後處理方式也迥異於鄰國埃塞俄比亞。 是採用雙重發酵(Double Fermentation)的方式,採取上下兩層的水洗槽,上槽用來發酵帶殼豆一個晚上,第二天再將帶殼豆去果膠之後置入下層淨水池二次發酵。
肯尼亞的咖啡在市場上有點兒兩極,有的朋友不喜歡肯尼亞乾脆又直率的酸值表現,有的則是不愛它涼下來之後轉出的明顯烏梅木質調性。 卻也有朋友在遍嘗各種咖啡風味之後,獨鍾肯尼亞的明亮、爽朗的酸香風味。 如果能找到懂得駕馭肯尼亞好豆的伯樂,在烘焙的深度上面稍微拉長一點時間,讓焦糖化反應明顯一點,不但酸甜適中,而且美味爽朗;甚至,如果能以不同的焙度混搭做成SOE,這絕對是咖啡老饕不該放過的一品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