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火烘焙巴西喜拉朵咖啡豆 經典曼巴咖啡=林東曼特寧+巴西喜拉朵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巴西咖啡豆 > 2024-06-29 10:11:50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這次不只玩手衝咖啡,也玩“直火烘焙咖啡豆”。
 
農曆春節,別人收紅包,我則是收禮物:手搖咖啡壺,附帶一包巴西喜拉朵(Brazil Cerrado)的水洗咖啡生豆!沒錯!這就是2017年咖啡烘焙師的新目標:咖啡烘焙!
 
新目標的誕生其實很偶然,沒有時程表的規劃,就只是喝了這麼久的咖啡,味蕾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挑惕,連自己都沒有察覺,直到有天喝了某店家衝煮的單品濾滴咖啡,味道平淡無奇,只有無聊的厚重苦味,心想:“這、這是咖啡嗎?我到底喝了什麼?(望向價目表)(眼神死)”然後,暫時停止探訪劍橋咖啡店的慾念,想著,那繼續學“咖啡烘焙”吧。
 
 
 
巴西一直是咖啡豆產量最多的國家,每年總產量約270萬公噸,佔世界咖啡豆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可見我們一年喝掉超級無敵多的咖啡——)巴西咖啡產地集中在中部及南部,種植區域普遍地勢平坦,咖啡園都在海拔 1,000 米,尤其採收採用半機械化,一起採收成熟和不成熟的咖啡豆,所以不算精品咖啡。
 
但是,在巴西南部米納斯省喜拉朵產區(Cerrado Region, Minas Gerais)也是有優質的咖啡豆,喜拉朵產區的咖啡多種植在海拔 1,000 米左右,土質肥沃,含豐富礦物質,而且,咖啡豆多爲水洗或半水洗處理,風味表現較精緻、乾淨,尤其尾韻有獨特的玄米茶香,也有機會品嚐到堅果甜香或奶香,是非常有趣的咖啡豆。
 
【陪烘焙師喝咖啡】
 
開箱文(烘焙初體驗):按照說明書操作。
 
養豆 48 小時後,第一次手衝(水溫 92°C):咖啡豆充滿濃厚堅果香和莓果香氣,悶蒸的膨脹弧度好驚人,不愧是自家烘焙的新鮮咖啡豆 XD 入口的果酸韻味強烈(筆記:太早下豆,需延長烘焙時間),尾韻真的有玄米茶,放涼約 40°C 左右品嚐,出現了奶茶的甘甜韻味!第二次手衝(微調水溫 90°C):入口的果酸韻味強烈,但是不刺激,尾韻的玄米茶香濃厚,喝得太開心,超有成就感,完全忘記放涼品嚐 XD
 
第二次烘焙:加熱手搖壺、放入生豆後,約四分鐘可以看到銀皮脫落,八分鐘就聽見第一顆咖啡豆的爆破波波聲,緊接著就是密集的一爆,因爲喜愛果酸味,所以一爆結束下豆。
 
養豆 72 小時後,第一次手衝(水溫 85°C):入口的果酸韻味明顯,尾韻的玄米茶香明顯,但是整體口感平淡。第二次手衝(微調水溫 90°C):果酸韻味淺薄,尾韻的玄米茶香強烈。
 
第三次烘焙:加熱手搖壺、放入生豆,約三分鐘銀皮脫落,因此將咖啡豆全數倒出,清除絕大多數銀皮(過程約兩分鐘),再加熱手搖壺,繼續烘焙咖啡豆,約十分鐘聽就第一顆咖啡豆的波波爆破聲,在密集一爆結束後,關火,持續搖晃約一分鐘,下豆。
 
養豆 72 小時後,第一次手衝(水溫 88°C,改用濾紙與濾杯):咖啡豆充滿堅果味,也帶有不熟悉的香料味(我認爲偏東南亞的食用香料味),悶蒸膨脹效果明顯,聞著也有果酸味,入口有柑橘果酸味,不刺激,很滑順,尾韻帶有甘甜味,哇——真的滿好喝!
 
〖筆記〗手衝工具:不鏽鋼環保濾網,細嘴手衝壺,咖啡粉與水的比例是 10g 衝 140ml,悶蒸時間均爲 30sec。
 
〖筆記〗第二次烘焙非常不理想,推測應該是烘焙豆子後段的放熱速度太快,溫度太高,導致咖啡豆過度烘焙,而失去了果香、花香等味道,尤其整體口感平淡,一定要修正烘焙方式。

2017-12-09 17:34:3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