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據說一位賢哲端坐在懸崖峭壁之邊,告之天下:“咖啡之旅始於一杯耶加雪啡。” 耶加雪啡咖啡豆(Yirgacheffe)原產於非洲埃塞俄比亞,一種有着獨特風格的咖啡。其性價比被認爲毫不遜色於其他有名的咖啡豆,如藍山咖啡豆。對咖啡愛好者來講,耶加雪啡以其覆蓋整個咖啡味譜而出名,從淺,中度烘烤的清香甘甜到深度烘烤的撲鼻芬芳。它是不錯的開始。
原則上講,只要一個容器和加熱器就可以烘烤咖啡豆。雖然用微波爐烘烤咖啡豆有點另類,但有其獨特之處。微波爐加熱方法和傳統方法不一樣,其一,微波爐沒有設定的溫度,溫度取決於加熱物體(如含水量的變化)和微波作用時間長度;其二,它能夠從裏到外同時快速徹底加熱食物,特別像小體積的咖啡豆。微波的能量已經由其頻率決定了,是固定的,而其加熱效率或功率則是通過微波產生器(磁控管)的工作時間來調節,對咖啡豆而言,加熱過程中的變化快慢就由微波作用時間調節控制。據此控溫原理,我們可以採用手動間隔加熱,如30秒或60秒加熱攪拌交替循環,確保每次加熱均勻又控制烘烤進程。在微波作用下,咖啡豆溫度升高並伴隨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觀察咖啡豆的豆體顏色變化和聆聽發出的爆“裂”聲音來判斷進程和大概的溫度。下面用實際照片(自然光下拍攝原圖)說明耶加雪啡咖啡豆在烘烤中從“生”變“熟”的過程。
Fig.1:耶加雪啡生咖啡豆,淡淡的綠色。咖啡豆的量視容器大小決定,圖爲咖啡豆疊加到三、四層左右,或者厚度大約2釐米左右(據說微波穿透深度平均大約5釐米?)。
Fig.2:第一個60秒之後。咖啡豆隨時間溫度升高,開始脫水份變顏色。脫水過程中,其溫度在100C左右,咖啡豆表面更容易脫水,開始變色。
Fig.3:第二個60秒之後。咖啡豆繼續脫離剩餘不多的水,顏色變深,開始發出“爆”聲,所謂的第一爆或者初爆,溫度一般升高達到180C。這是咖啡豆走向成熟的標誌性聲音。
Fig.4:第三個60秒之後。當溫度繼續升高,咖啡豆顏色變更深,體積膨脹,伴隨着二次爆“裂”開始(說實在話,此階段爆聲此起彼伏,誰知道是第一爆,還是第幾爆,因爲加熱的不均勻,有的咖啡豆可能纔開始第一爆...),可以判斷有的咖啡豆溫度達到205C。這個階段,咖啡孕育出香味,同時開始冒煙,達到中度烘烤。隨後烘烤時間決定了咖啡的香濃程度了。
Fig.5: 第四個60秒之後。此階段,咖啡豆向深度烘烤邁進,豆體開始冒油,煙霧繚繞,這個時候一定注意通風排煙,否則煙霧可能會激發房子裏的報警器!看到豆體表面冒油,就是烘烤的大限,一般認爲最好在冒油開始之前終止烘烤(除有特別重的口味要求)。儘管每次間隔都進行攪拌,微波爐也不能保證完美地做到均勻加熱,這恰恰自然形成了不同烘烤深度的咖啡豆混合(如Fig.5),咖啡味道變得更豐富多彩。通常烤好咖啡豆冷卻下來,清理咖啡豆因膨脹而脫離的薄薄外皮,然後用密封容器保存24小時或者更久一點48小時爲好,據說是放氣?
Fig.6: 咖啡之旅之開始。這次嘗試加熱耗時僅4分鐘(攪拌耗時除外),非常快速,雖然最後咖啡顏色看起來有點深,但並不苦澀,味道不錯,如一陣清涼的微風吹過,口感清新淡雅。
根據美國精緻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SCAA)的烘烤分類,由淺入深度烘烤依序爲:(注:查官方網站(SCAA.org),烘烤標準在更新中)
Very Light
Light
Moderately Light
Light Medium
Medium
Moderately Dark
Dark
Very Dark
可以看得出,此分類基本上是按咖啡豆的顏色變化過程劃分的。如果微波爐採用30秒加熱/間隔攪拌,咖啡豆大致可以經歷上面的八個烘烤階段,儘管咖啡豆顏色變化不一定和加熱時間成嚴格的線性關係,但線性關係應該總是不錯一級近似。30秒加熱/間隔攪拌意味着工序細化,咖啡的味道或許不同,有待考察。無疑微波爐加熱方法有很大潛力,由於微波爐的加熱特性(如速度快等),“階段/間斷性”應用微波並沒有影響咖啡豆進化過程(這點比較重要)。另外,烘烤過程中要掌控兩個關鍵溫度值並不容易,因爲不同的咖啡豆溫度還不一樣,而且加熱器的控溫穩定性也不一樣。但對業餘咖啡愛好者,不必糾結溫度是否精確(這一點微波爐不錯),只要觀察相應的變化(顏色/聲響)足夠了,因爲任何咖啡豆在烘烤過程中的變化都是一樣的。
最後,品味自己親手烘烤的新鮮咖啡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並告之親朋好友:“這是我烘烤的咖啡!” 那感覺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