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尼加拉瓜咖啡莊園 見證尼加拉瓜咖啡種植採摘以及處理過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尼加拉瓜咖啡豆 > 2024-09-29 05:02:31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選拔優秀種子
 
“這片山坡上的樹都可以摘。記住要選樹幹中段伸展的分枝,並在其中間所長出、呈紫紅色的成熟果實……”抵埗第二天的清晨,還在適應時差,在半夢半醒間聽着翻譯的話、“中間又中間”的,不是紅色的就可以摘嗎?原來我們摘的果實,是用以留作種子用的。而爲了保留優秀的後裔,選拔從果子採收階段已經開始。
 
一株咖啡樹,由播種到首次採收,需時3年。農民爲了確保每顆種子都能長出既茁壯、產量又高的幼苗,都會選取最有潛質的果子作種。在主樹幹中段長出,每分支中間所結的果子,理論上他們吸收養分最多。而能夠在樹上存活至紫紅色,則表示該果子發展健康,裏面的果核也較完全。
 
“之後要做的,跟處理飲用咖啡豆無異﹕去肉、發酵和脫榖。不過,爲避免損害豆尖的幼芽(embryo),所有工序都要以人手去做。”我暗自慶幸自己效率低,整個上午的收成,只有一小籃,否則便“多勞多得”了。幾十顆咖啡果,重複用兩隻手指按緊、將果核逼出,總共花了1小時!看着膠筒底那零星的豆子,不期然想起“粒粒皆辛苦”。
 
輪到播種了。吉普車駛至一片零碎的山坡﹕沒有步行徑,只有幾株高矮不同的無花果樹和香蕉樹,亂糟糟的乾草平放着,還有一些橫臥的松樹杆,和路旁一堆堆的香茅草。帶隊的農藝學家(agronomist)道:“這裏就是幼苗生長的地方。那些影樹(shade tree),我們在兩年前已種植,並計算過每季的陽光分佈而修剪好。乾草下的沙堆經過沸水消毒,種子發芽的首個月就是在這裏度過。松樹杆是用來固定山坡,避免土壤流失,而香茅草,是有驅蟲作用的。”農民以科學和經驗去利用自然資源,一片看似荒地原來亂中有序、渾然天成。
 
在下游工作,只知道咖啡是果核。當天在農莊,我體會到生產優質果核背後的智慧。今次之旅,找到了一片“由種子到杯中”(From seed to cup) 的重要拼圖。
 
採收季節,是中美洲咖啡業的衝刺期。農民一般會聘請臨時工人上山摘取成熟的咖啡果。視乎山谷的大小和微氣候(micro-climate),採收期可長達兩個多月。附近村落的人早已習慣這工作模式,紛紛上山應徵。他們當中有老有嫩,也有舉家動員。閒時以宏觀角度討論咖啡貿易的人道立場。親身經歷,才知道真正的公平,不單是一個底價,而是農場主人給予工人的生活必需和關懷:縱然是臨時工,他們也會提供足夠伙食、住宿、醫療和常被忽略的洗澡和衛生設施。
 
採摘力度至爲關鍵
 
天未光,大夥兒整裝待發。我們的登山防水裝束,跟採摘工人們的薄衣、牛仔褲和涼鞋形成強烈對比。他們最重視的裝備,只是腰間繫着的一條繩、一個藤籃,以及幾個能載上數十公斤的尼龍袋。山路不平,我們在沒有小徑,沒有扶手的密林間穿插,不久已被工人們拋離。他們圍住經過的每一株咖啡樹雙手採摘、在刁鑽的角度保持平衡。難得的,是他們每人都懂得把未熟透、呈橙紅色的果實留在樹上,待一兩星期後才作第二次採收。摘取的力度很重要,跟在家裏摘提子不同,太細力會連皮撕下,太大力又會損害枝幹,影響來季花蕊成長。
 
“嘶!”口哨聲響徹山頭。這是每天兩次、從山腰收集站所發出的信號。比起上山,工人們的落山速度更教人驚訝。以傾斜度計,咖啡園可比得上西貢的蚺蛇尖,他們穿著平底涼鞋,揹着相當於六包米的重量落山!這樣的運動,一天內需要來回兩次。掙的,大概是每天十美金。在尼加拉瓜來說,已算高薪。
 
食過晚飯,幾位工人在空地上擲錢幣作樂,一對夫婦向友人展示着我所送贈的寶麗萊﹕他們的第一張合照。
 
滿足,其實可以很簡單。
 
眼前的水缸就是一個密度分類器(density syphon)。不論稍後咖啡果實會採用哪種處理法,所有紅果子都要在這裏先作篩選。而工人們就正在我們之間左穿右插,膊頭上託?的,是剛剛從山上摘回來的咖啡果。
 
發育不良、又或是質量稍遜的果實會漂浮至水缸盡頭。從那裏收集到的咖啡,會直接被標籤爲商用級別並送往處理廠。至於沉在水底的,則代表有資格參加下一輪的篩選,不過還要待處理後纔可分辨能否成爲精品咖啡。
 
密度分類器 篩選好果子
 
從分類器“脫穎而出”的果實,部分會被輸送到打肉機 (depulper)脫皮和果肉。所謂“蜜處理”咖啡(honey process) 是形容咖啡像蜜糖般清甜,不是真的以蜂蜜加工。把去了皮但仍黏?果肉的咖啡核直接曬乾,部分果糖會被果核吸收。這方法在不同的產國有不同的名字,如pulped natural、semi washed等等。其中,在政府嚴格控制用水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農創出以保留“不同厚度的果肉”而命名的蜜處理,包括果肉層最薄的黃蜜(yellow honey)、紅蜜(red honey),和去年全國COE冠軍La Brumas de Zurqui莊主賴以成名的黑蜜(black honey)。傳統上,尼加拉瓜是以水洗咖啡爲主,只是因爲近年“蜜處理”潮流在中美各國流行起來,所以有部分批次會因應買家要求“度身訂做”。
 
大部分打肉後的果核,會待在水泥池裏進行8至12小時的帶氧發酵。在這階段的咖啡豆,直至出口前都是像瓜子般被殼裹?(parchment coffee)。而它的外面,則有層用刀也難以刮掉的果膠(mucilage)。發酵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在果膠發黴前將之分解並洗走,這就是水洗處理法(fully washed processing)。
 
好豆沉澱水槽底
 
發酵後的咖啡,會在長長的水槽以清水?洗。工人們手持木板,像划龍舟般把水槽內的咖啡攪拌。
 
“咦?距離水洗槽愈遠,不是愈洗得乾淨、質素愈高的嗎?”有團友在槽的末端期待?水流到達。
 
處理組長哈哈笑道﹕“愈重身的豆子質量愈好,所以很早便沉澱在水槽底了。漂到你那邊的,我們叫butter grade(注﹕因似腐壞牛油的味道),是用來造即溶咖啡的!最好的在我這邊,是用來參賽的,其次是精品級、和本地人喝的商用級。”
 
清洗乾淨的豆子和日曬處理用的果實,會被運送到山下的處理設施進行1至2周的乾燥程序。待含水量降至12%左右,就會包裝入倉。

2017-12-18 10:30:0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