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生豆的基礎篩選:咖啡豆篩選與分級的國家系統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生豆 > 2024-06-03 07:17:17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咖啡豆篩選與分級的國家系統 National Systems for Sorting and Grading Coffee

 
針對咖啡不同品質做出清楚標示的國家如巴西,依咖啡的品種分類,或者依出貨港口名稱(像聖多士Santos、巴拉拿Parana),以及依瑕疵豆情況,舉例:NY(意思爲”我們按照美國明白的方式計算瑕疵豆”),和標準3(意思爲”每300公克樣本有12個瑕疵豆”)。石頭和細枝都算瑕疵。巴西的分級亦包括豆子大小、色澤、密度、形狀、烘焙潛力、品質試杯、處理方式、採收年度和貨品數量。
 
埃塞俄比亞就很嚴謹的依處理方式、產地名稱、以及依瑕疵數量分成1-8級。哥倫比亞的分級比較簡單,每袋都標示產地名稱、豆子大小。例如:Excelso豆子比Supremo小。
 
印尼已經換掉早期的荷蘭分級制。現在的分級法:R爲Robusta羅布斯塔,A爲Arabica阿拉比卡,WP爲wet processed水洗法,DP爲dry processed日曬法,分爲六個等級,1和2爲高級,3和4爲中級,5和6爲最低等級。分級後面的AP指經過拋光去除銀皮,而L、M和S表明豆子大小。例如: “R/DP Grade 2L”指日曬法大粒高級羅布斯塔咖啡豆;”A/WP Grade 3/AP” 指中級拋光去銀皮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豆。 大多數咖啡豆出口國家會成立或委託一個部門以建立標準,來管理和監控咖啡貿易,透過監察人員控管咖啡品質。不少國家直接設設立咖啡部門,有些則在農業或工商部門底下設立協會。
 
 
可惜, 並無國際通行的咖啡品質標準,每個國家的分級方式各不相同。自袋中取出樣品豆,依各自國家標準進行判斷,針對這些樣本做評級,依評價決定其好壞。大多數已 分級的咖啡豆的特色現在外觀(豆子大小、一致性、色澤),樣本的瑕疵豆數量,做香味和濃度的品質試杯等。由於分級項目和說明每個國家不盡相同,品質標準都 依其國內咖啡情況而定,缺乏產地國的分級系統,很難說出咖啡的真實品質。至少每個國家都會以標準化篩子來決定豆子大小,使買方不必猜測生產者眼中的大小到 底有多大。
 
咖啡豆都附有特別的地名,以及處理方式(水洗或非水洗)。可能有標題,或僅在數字後面有一、二個字。例如:有些以咖啡爲主的國家,其分級系統沒有特色,像肯尼亞在咖啡袋噴上”AA”,加上數字,表明品質試杯十級中之級數。這種咖啡被大多數專家認定爲世上最佳的咖啡之一。在印度,水洗豆標示爲” Plantation A”(因爲非水洗的豆子標示” cherry”)是最高品質的豆子。但是肯尼亞就不是同等級。
 
大多數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國家則以海拔來表示品質,像哥斯達黎加的東部產區生產LGA(low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低海拔),MGA (medium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中海拔),HGA (high grown Atlantic大西洋高海拔) ,西岸坡地則生產HB (hard bean硬豆),MHB (medium hard bean中級硬豆),GHB (good hard bean優級硬豆) 和SHB (strictly hard bean極硬豆)。豆子越硬,表示越高海拔和價格!哥斯達黎加最佳的莊園會在他們的袋子標示海拔,哥斯達黎加和尼加拉瓜都會標示出特別的產地名稱。尼加拉瓜同時在標題上標示出品質分級和海拔,像”Central Bueno Lavado (MG)”、”Central Altura for high grown”、和”Central Estrictamente Altura (SHG)”。危地馬拉的海拔標示比較模糊,從海拔700米到1700米。”Good Washed”(好水洗豆),”Extra Good Washed”超好水洗豆,”Prime Washed”優級水洗豆,”Extra Prime Washed”超優級水洗豆,”Semi Hard Bean (SH)”半硬豆,”Hard Bean (HB)”硬豆,”Fancy Hard Bean”特級硬豆和”Strictly Hard Bean (SHB)”極硬豆。
 
 

咖啡豆分級名詞

 
以下名詞各國略微不同,這些是一般都能接受的定義,給你一個觀念看出爲何某一樣本會跟別的有差異。
 
黑豆Black Bean:受到蟲害的豆子、採收前掉落地面的枯死果實、已分解的豆子、過度成熟果實的豆子、受外物沾污。
 
Bolden Bean:豆子大小在中形豆與大形豆之間。
 
破豆Broken:過份乾燥易碎豆子,在脫殼時很容易破裂。
 
褐豆Brown Bean:阿拉比卡咖啡過度成熟的顏色,過度發酵和發酵不足(略帶褐色),或清洗不良產生的酸臭。
 
色澤不良豆Discolored Bean:不正常色澤的豆子(正常色澤阿拉比卡爲藍或綠色,羅布斯塔爲卡其色、褐或黃色),由於處理不佳引起,會有不良氣味。
 
象耳朵Elephant Ear:畸型果實內有一粒大型豆包裹著小型豆,這二粒連結的咖啡豆在烘焙時會分開,香味不受損。
 
象豆Elephant Bean:對世界最大粒Maragogype品種咖啡的行話,好烘焙,香味柔順,一般被看做有價值的豆子。因無商業利益而漸消失。不要與象耳朵豆子搞混。
 
漂浮豆Floater:水洗時因密度低漂浮在水面未成熟、過度成熟或褐色豆子。
 
狐豆(赤褐色)Foxy:沒有香味的豆子,也會出現紅色調。有可能過度成熟、發酵過度(太慢去皮)、黃色果實、受到霜害。
 
硬豆Hard Bean:很常見的arabica咖啡豆,對某些出產最佳品質”極硬豆”的國家來講,這種豆的的海拔較低。不要與”發酵(hard)” 香味搞混。
 
帶殼咖啡Hull Coffee:日曬法處理在去殼之前,已經脫除乾果皮的咖啡豆。
 
日曬處理M'buni:日曬處理法(日曬乾燥)的東非語。水果味太重,辛辣,發酵味。
 
天然豆Natural Bean:指日曬處理的咖啡豆。
 
淡色Pale:咖啡果實未成熟或遭受旱害,色澤偏黃。烘焙時無法達到理想的深度,其令人不悅的堅果味會感染整批豆子。
 
硬殼Parchment:果實內的內果皮,具有保護作用包在豆子外面。必須硬殼完整咖啡豆才能發芽。又稱爲 "pergamino"。
 
帶殼生豆Parchment Coffee:水洗處理的豆子,在脫殼之前還帶有硬殼。
 
圓豆Peaberry:亦叫做perle, perla, caracol,由一粒小果實形成的小圓豆。經分級出來,價格比較高。
 
乾果皮Pod:脫殼後仍帶有幹外果皮,算是缺點。
 
被去皮機咬傷Pulper-Nipped:去皮時被咬傷,會降低品質。
 
淡味豆Quaker:很像淡色豆子,不是未成熟果實所造成。通常這二名詞互相通用。
 
粗糙的Ragged:未完全成長即遭受乾旱的咖啡豆。
 
臭豆Stinker:過度成熟果實,或過度發酵,受到病蟲害的咖啡豆。豆子的香味普遍都有腐臭味,發黴味。一般肉眼分不出來,經過電子分級機的紫外光時,呈現紅色。會影向整批豆子。
 
極硬豆Strictly Hard Bean (SHB):種在極高海拔的阿拉比卡咖啡的品質,豆子的密度高香味佳。
 
極高海拔豆Strictly High Grown (SHG):與極硬豆相同情況的不同分級名詞。
 
級外Triage:最低等級咖啡豆,不能外銷,被丟掉。
 
非水洗Unwashed:日曬處理的咖啡豆。
 
水洗Washed:水洗處理的咖啡豆。
 
黃色豆Yellow Bean:阿拉比卡豆過度乾燥引起的色澤。

2017-12-29 12:33:2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