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咖啡裏 讀懂中國”

作者:法制晚報(北京)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行業 > 2024-07-01 07:41:00

  週末早上,喫着新烤制的樹莓鬆餅,奔跑嬉戲的孩子;黃昏傍晚,仰頭沉思,整理着一天工作的中年男子;深夜時分,圍坐在筆記本前激烈討論細節的創業青年;還有戀人、閨蜜、合作伙伴,無論時間早晚,他們都能享受到同一個空間帶給他們的自由和快樂,這個神祕的目的地就是——“漫咖啡”。

  自2011年在北京麗都飯店開了第一家店後,這個總是坐落在公園、社區旁邊,以鋼結構、玻璃幕牆爲統一特點的大空間咖啡廳,像蒲公英種子一樣蔓延全國,受到國人追捧。但罕有人知道它的創始人竟是一名韓國人。業內人士評價說,不得不承認,除了三星、現代這種全球性的韓國企業,漫咖啡可以說是韓國人在中國經營的“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近日,《翼》週刊專訪到漫咖啡的創始人、董事長辛子相,讓這位已年近64歲的老人講述其成功的奧祕。

  瘋狂的擴張:

  3年120家店,

  14個月回本

  採訪約在辛子相旗下的另一個韓式餐飲產業愛江山2號店,他本人的專屬地下辦公室裏。看到記者突然到訪,正在午間休息的他瞬間抖擻精神,並點起一根雪茄說:“我最近很忙,忙着開漫咖啡!”

  辛子相在中國經營着愛江山、漫咖啡、創作餐廳三大餐飲品牌,漫咖啡無疑已經脫穎而出,到達了“爆發”狀態。他自信地介紹,目前一家漫咖啡門店平均14個月就能收回初期投入。漫咖啡全國現已開業的店面有70家,正在裝修施工的店面有50家。

  但他對3年120家的規模並不滿意,他從文件包裏拿出兩頁正在籌備的店面名單,指着說:“太慢了,還是太慢!”

  他拿出數據,2007年,韓國的咖啡館數量是2800家,7年後的今年已經達到18000家。對於中國來說,當下無疑是咖啡館發展的黃金時期。

  他的目標是10年內將漫咖啡開到3000家。這樣的發展,光靠他自己是無法達到的。於是,漫咖啡採用了直營+合作的擴張模式。辛子相坦言,他需要的合作商需要有實力能在一個區域或者城市開5家店,這也就意味着這個合作者絕不是普通的個體。

  敏銳的觀察:中國人的咖啡消費不一樣

  回到最初的話題:辛子相的成功源於什麼?他想了一會回答說:“成功源於他對中國人透徹的觀察。”在中國近10年,他發現,中國人很喜歡聚集在一起,當然餐廳是一個選擇,但餐廳分爲高中低檔。“身份差距非常大。”辛子相說,但在咖啡廳裏,一杯咖啡的價格只有24元,讓人感覺不到身份的差距。

  中國人消費咖啡也有自己的特點:在韓國,人們在咖啡館一般只消費咖啡,但中國人似乎更喜歡喫點別的。於是,漫咖啡加入了很多新鮮製作的鬆餅,每道甜品的價格在50元左右,利潤比咖啡還高。

  漫咖啡餐廳似乎還彌補了中國人對星巴克的那些個不滿意:星巴克空間狹小、侷促,漫咖啡建築寬敞明亮;星巴克鼓勵帶走,漫咖啡說歡迎你帶着電腦待上一天;星巴克將店開在地價高昂的CBD,漫咖啡卻選擇了公園、社區等地價溫和的地腳。

  辛子相還發現,即使禁止吸菸,中國的咖啡館也經常是煙霧繚繞,於是,乾脆整個二層都設計成吸菸區,人們就可以對環境進行選擇。還有,充滿年代痕跡的老榆木餐桌,以及高低不同的仿古沙發椅,都讓人們來到漫咖啡,就像來到一個老朋友的家一樣,不會因爲害怕弄掉了桌角明亮的新漆而緊張。

  一邊拉低了商業中成本佔比最高的房租成本,一邊拉高了消費水平,增加了單品的利潤,漫咖啡成功的祕密也無外乎如此吧。

  合作的法則:只和中國人合作

  讀懂了中國人,參透了其中的規則,做米腸生意起家、從商一生的辛子相,眼下的自信也是直白的。他做米腸成功賺取第一桶金的祕訣就是——細分市場。

  當被問及韓國商人在中國的發展有哪些困境時,他只做了簡單的回答:“沒有,完全沒有困難。”

  曾有故事稱,漫咖啡的麗都一號店開業之初很冷清,但辛子相卻鎮定地說,等等,再等等。9個月後,麗都店的客人蜂擁而來。

  他告訴記者,就像現在他剛剛創立不久的韓式啤酒炸雞餐廳“創作”一樣,人們需要一個既能喫飯也能喝酒的地方。只要事情對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漫咖啡不怕模仿者嗎?

  辛子相回答,差異化的定位,讓漫咖啡在定位之初就贏了,等爆發點一到,後來人就是想追也追不上了。此外,漫咖啡本身也在不斷地創新和進化。他現在和巴西的農場合作,引入“farm-table”(農場到餐桌)的概念,讓喝咖啡不僅知道咖啡來自於哪,還能知道種植的人、農夫的故事。他們還會請來世界級的咖啡師,讓漫咖啡的會員來試喝。

  他說,類似新奇的想法,他的腦子裏每天還會不斷地湧現,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付諸實踐。

  他直言,自己的合作商都是中國人,而非韓國人。“在中國,好的地、好的資源都在中國人手裏,我當然要和中國人合作。”

  北京印象:

  它會是全世界

  最好的城市

  一個畢加索的畫展,在日本的東京,10天展出,大約有3萬人觀看,在韓國也是一樣,但在北京,這個數字是10萬人。

  當被問及對於北京的看法時,辛子相十分激動地舉出了上面的例子,這種興奮感甚至超過談及漫咖啡。

  他說,比起全世界其他的地方,北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你來到中國出差,除了辦公,你還可以在這裏看到最好的畫展,接受很高的醫療,非常高質量的教育,它的城市資源非常豐富多彩。

  再比如,你在北京,一個幼兒園,從5000元一個月,到18萬元一個月,都有人消費,它擁有的消費人羣非常多樣。

  當然霧霾這些不好的東西需要靠科技等方式去解決,但無疑,北京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成爲全世界最強大的城市。

  對話

  《翼》週刊:漫咖啡爲什麼不接受加盟商,只是合作商?

  辛子相:不做加盟是因爲這種形式不好管理。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其他的合作中,漫咖啡佔有相當的股份,這樣合作商會很尊重總部的意見。

  《翼》週刊:對於合作伙伴有什麼要求?

  辛子相:是一個有激情的人。

  《翼》週刊:漫咖啡主要的團隊有多少人,多少是中國人?

  辛子相:團隊裏有50人左右,只有5個人是韓國人,其餘都是中國人。

  《翼》週刊:咖啡廳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辛子相:一個好的選址。

  《翼》週刊:您怎麼總結自己的成功?

  辛子相:保持活力和鬥志,還有最關鍵的——勤奮。

  《翼》週刊:最後一個問題,服務員怎麼認出那麼多小熊?

  辛子相:(大笑)每一個小熊的顏色、穿的衣服都不一樣,我們培訓時的重點就是讓服務員認識的這些小熊。

  結語

  比起美國的星巴克、英國的Costa,背靠華潤大山的太平洋咖啡,漫咖啡這樣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品牌故事,更沒有雄厚資本的咖啡品牌能夠在短短三年時間發展到這種程度,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成功的關鍵仍然是咖啡細分市場後的差異化路線和對中國消費者深入紋理的觀察。

  在採訪完後的一天,記者選擇在望京的漫咖啡裏寫稿,偶然抬頭髮現在二樓的包房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抽着雪茄、身穿一身休閒裝、精神氣十足的辛子相。於是,記者就坐在原處觀察。

  他坐在包間裏,和朋友一邊聊天,一邊將身子朝向外面靜靜地看着。就這樣,坐了整整一個小時,期間幾次走出來和服務員交流:一次告訴服務員,音樂聲太小,一次是因爲空調溫度比較低。這也應驗了很多漫咖啡裏有一個辛會長專座的傳聞。

  的確,有些習慣,中國人自己可能都說不出來,但這一切都被一個人看在眼裏,他讀透中國也就讀透了商業的祕密。

2014-08-29 16:36:09 責任編輯:法制晚報(北京)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