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以低於85度C的水來作手衝咖啡(例如使用V60)這一點。如果你曾看過我談《咖啡的飲用溫度》的那篇隨筆,應該知道,爲何專家不贊成用低於92度的水來沖泡咖啡?答案是,因爲低於92度的水所萃取的咖啡,會趨於平淡,而且會帶出令人不愉悅的酸味。那麼,何以仍有不少咖啡業者用低溫的水來沖泡咖啡?在那篇隨筆裏,其實我已經給出解釋,不過還有一個當時曾提到而未詳細說明的可能理由,那就是業者把“手衝咖啡”與 Espresso 的調理要領弄混了。手衝咖啡,以92——96度爲宜,無論美國或歐洲,幾乎已成定論;但 Espresso 因爲是在高達7——11大氣壓下快速(25——35秒)壓濾而成,經研究,最適合的水溫是85——95度C(見〔注〕)。換言之,85度C是調理Espresso的低溫下限,而不是手衝咖啡所適合的溫度。(附帶說一下,臺灣的“85度C”咖啡連鎖店,是不是因此而取名?一直是令我好奇的事)。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水溫低必然會降低萃取率,增加粉水比例當然可以提高濃度,但無法避免不悅的酸味。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認爲被人批評的那種“不悅酸味”恰好是你所喜歡的,那麼,就不必理會別人的批評,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作吧,畢竟喝咖啡的是你,沒有必要爲了討好其他人的看法而犧牲自己的享受。
接著談“香”與“味”。你來信中對於咖啡不應只重“味”而忽視“香”,我完全同意。事實上,氣與味兩者是密切相關的,不相信的人,只要試一試捏緊鼻子喝咖啡的感覺就可以明白。也正因爲這個緣故,熱咖啡一向比冷咖啡受歡迎,因爲溫度較高時,咖啡溢出的香氣較多,而且除了由鼻孔所吸入的,直接可感受到的香氣外,還有咖啡液在舌面上溢出的香氣,經由喉嚨後方的鼻咽管上升,進入鼻腔,所帶來的餘韻(aftertaste)。根據研究,咖啡低於60度時,這種形成餘韻的香氣是難以溢出的。
再談SCAA金盃理論中所定下的“鐵律”,也就是你所謂有關萃取率、EXT、Ratio、TDS 等“一定的方案”。也許基於自己所受的專業訓練,我對於任何“定律”,凡未經證明,都保持懷疑的態度,雖然經過驗證後,發現多數的“定律”確實爲真。現在,關於咖啡調理,我給你的建議,也採取同樣的態度,也就是:
無論任何人(包括我)或任何專業團體(如SCAA)所告訴你的理論,未經你自己的親身體驗或求證,都要保持適當的懷疑。
從來信中可以看出你對咖啡的熱愛,這彷佛是多年前我自已的身影。所以我相信,你一定會去親自體驗(如同多年來我所作過的),而且最終會找到自己的“鐵律”。舉個例子,如果你看過《沖泡一杯好咖啡(5)》那篇隨筆,應可發現,我雖然在“理想萃取率”這一項目上同意 SCAA 的研究結果,卻完全不同意他們在“理想濃度”這個項目的結論;在我的觀點,此部份應該由個人偏好來決定。拿我們五四咖啡俱樂部的會員來說,使用 V60 或虹吸壺沖泡咖啡時,各人偏好的濃度都略有差異,粉:水之比例,由 1:9 降到 1:12 都有不同的喜好者,其中以 1:9、1:10 的愛好者居多。至於低於 1:12 ,則無人不認爲,那樣的濃度是太稀薄了。像你信中所舉的實例,15 克豆子配 260ml (約260克)的沖泡水,取 230ml 的萃取咖啡液,如果拿到我們俱樂部來,大概沒什麼人有喝的興趣。但這絕對不是批評如此的濃度不對,而只是表達了一件事,就是,“五四咖啡俱樂部”不喜歡這種濃度!
關於你最後所提出的疑惑,將其重新整理,內容應該是:
萃取的份量已足夠,而濾杯中往往還留有大量的水,就捨棄不要,並且還強調是有意如此。
這樣說應該沒錯吧?那麼我暫時作個簡答如下:
“濾杯中留有大量的水”,基本上是技術上欠佳。理想的手衝,如果水量拿捏得好,濾杯中最多隻允許留下很少的水;剩水太多,意味“濃度降低”。
萬一不慎注水過量,不得不捨棄濾杯中剩下的咖啡液時,確實不必心存“可惜”之念。
你的疑惑,在《隨筆》寫到“手衝濾杯的實際操作”時,必可獲得詳細的解答,只是因爲我平日生活填得很滿(例如這個月的內蒙之旅),稍微懶散,寫作的速度就會慢下來,計劃中的篇章,也就不得不推遲。目前,只能先請你玩味下面這兩句“八字真言”:
酸先苦後,好味早出。
這簡短的八個字,其實包含了沖泡咖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是我在五四咖啡俱樂部成立之後,用來引導初入咖啡之門的會員所自創的詞,以後的隨筆也會常常引用。像上面我兩項回答中的第二項,不就在“好味早出”中已經清楚表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