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衝咖啡水粉比例與悶蒸時間的關係 如何使得手衝不過萃?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手衝咖啡 > 2024-06-03 05:33:07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手衝咖啡悶蒸和注水方法 手衝咖啡水溫和粉水比數據
  • 近被沒網絡的地方悶的受不了...
     
    濾紙手衝變因很多,今天來介紹一個新的手衝心得——
     
    先說明手衝條件
     
    20g咖啡豆MSS1B 8格中度手搖研磨..預計沖泡300——330ml
     
    UCC 01 濾紙&濾架
     
    棉花壺開水煮沸倒入約1min開始沖泡(不上蓋估計90->85度C沖泡水溫)
     
    1.濾紙潤溼後;咖啡粉倒成小粉堆
     
    2.約注水40ml將小粉堆淋溼浸潤悶蒸30秒,此時拱起一個小饅頭山,氣泡不衝破饅頭山
     
    約滴下10——20滴10ml以內在咖啡壺內,這是平常認爲最佳悶蒸狀態
     
    a.饅頭山龜裂且滴濾幾滴咖啡下來,注水量不足
     
    b.滴濾太多咖啡下來,當然是注水量過多..一般會有氣泡衝破饅頭山
     
    c.注水量正常但氣泡衝破饅頭山...熱水溫度過高
     
    3.當饅頭山不會再拱起(但不要塌陷)——約準備開始注水(採不斷水)持續注水到預計沖泡量
     
    4.此時是本篇手衝悶注水手法介紹的心得
     
    用適量細水柱(至於多細多適量?!)...從中央注入,小氣泡綿密成一小圓,這個圓從五角
     
    一圓,五圓,十圓到五十元——但小氣泡不淹漫過饅頭山,且注水力道加上小氣泡持續拱著
     
    饅頭山....
     
    注水繞圈其實不用太大——最多就五十圓硬幣那麼大——注呀注繞呀繞——
     
    當下壺約莫滴濾260——280ml...可發現UCC 01濾紙咖啡粉液高度約6——7成,可此時小氣泡
     
    也約略漸無——且那饅頭山似乎充淡卻依稀還有那麼一點痕跡,這就是本篇所謂適量細
     
    水柱的手衝手法——
     
    停止注水,讓濾紙內水滴濾完,最後咖啡壺約300——330ml
     
    5.以上就是今天所謂悶的手衝手法
     
    心得如下(純屬個人感觀)
     
    1.悶手法手衝咖啡較爲乾淨,且醇厚度較高(平常我的水注較大吧!!)
     
    2.最近是發現如果沖泡末段有阻塞..沖泡後觀看濾紙有層細粉(淺焙豆);如果採用上述
     
    悶的手法...細粉不在貼著濾紙;沖泡沫段過濾也正常多了
     
    3.手衝注水繞圈要繞多大——以往都繞接近到濾紙八九成圓位置...但或許4——6成圓的位置是
     
    可嘗試的...就是繞五十圓硬幣大小的區域內就好
     
    4.以上手衝很隨興——悶蒸後;大港水衝到濾紙滿水位——持續持續滿水位,然後達到預定量
     
    或許就是所謂太尖銳,用這種悶的手法——最高水位僅6——7成,好像可以得到較圓滑潤順
     
    的一杯咖啡
     
    5.當濾紙內水滴濾完,觀察粉渣是不是很均勻;較深烘焙粉渣凹陷很均勻,淺焙豆幾乎是
     
    平的——用悶的手法粉渣不會再歪一邊...因沖泡過程即要保持細氣泡不漫出饅頭山,同
     
    時注水量亦不使持續拱起饅頭山破裂——那種保持注水力道或許就是均勻且手衝適宜注
     
    水強度與水量——
  •  

 

2018-02-01 21:18:2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