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第n次到雲南,從開始烘豆子,就逐漸對咖啡的品種產生疑問,除了海拔、土壤、氣候這些因素,我個人認爲品種是決定豆子風味的關鍵。這次一路向南,沿路就開始做咖啡賊… 從山下800米海拔到山上1500米海拔,我們就這樣一路的摘咖啡鮮果。
一路看來,雲南現在大部分種植的是卡蒂姆,這個品種是阿拉比卡種中的波旁種系分支卡杜拉與羅布斯塔種系的混種,種植這個品種的原因是因爲卡蒂姆擁有羅布斯塔基因,所以在抗病性方便都會比單一老品種強,並且產量也好,比起嬌貴的老品種,抗病力差產量也低,農民們自然更喜歡種卡蒂姆,所以現在雲南已經掀起了一陣卡蒂姆風。
(咖啡樹天敵之一 葉鏽病)
(鐵畢卡樹)
上圖這種枝葉尖端的新葉爲銅色,這就是鐵畢卡種咖啡樹。鐵畢卡是阿拉比卡種系中的老品種了,大家熟知的夏威夷柯娜,其實也是鐵畢卡種。在茫茫一片卡蒂姆中,其實是很容易認出來。仔細觀察之後你會發現,每個品種有它自己的樣子,卡蒂姆的葉子都是向下垂下,樹形好像是穿着斗篷。而鐵畢卡則是枝幹向上,樹尖處長着銅頂新葉。
最後我們分類採摘到3個海拔高度的鐵畢卡咖啡鮮果,800、1200、1500米。
想試試日曬效果的
後續的處理工作纔是最辛苦的。從脫果皮,浸泡清洗,曬乾後脫果殼
而這次雲南之行,除了想去了解一下品種,也想再近距離看看雲南這塊土地。究竟我們能不能也像其它咖啡產國那樣,種出高品質的精品咖啡呢?其實硬件條件是完全可以的,海拔夠,土壤沒問題,氣候也可以。唯一比較麻煩的或許就是品種的栽培,究竟這塊土壤適合什麼樣的品種,什麼樣的品種才能在這裏大放光彩?
參考雲南小粒咖啡種植:
咖啡樹
科屬:茜草科咖啡亞屬的常綠樹
形態特徵
咖啡爲茜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一種園藝性多年生的經濟作物,具有速生、高產、價值高、銷路廣的特點。野生的咖啡樹可以長到5至10邁克爾,但莊園裏種植的咖啡樹,爲了增加結果量和便於採收,多被剪到2米以下的高度。咖啡樹對生的葉片呈長橢圓形,葉面光滑,末端的樹枝很長,分枝少,而花是白色的,開在葉柄連結樹枝的基部。成熟的咖啡漿果外型像櫻桃,呈鮮紅色,果肉甜甜的,內含一對種子,也就是咖啡豆(Coffee Beans)。
生長習性
咖啡豆喜溫暖、耐旱不耐寒,怕凍壞,幼苗及成株易受霜凍脫葉致死,種子不能成熟。咖啡豆對土地要求不嚴,閒散地亦可種植,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爲宜。
種子繁殖
在咖啡的盛熟期(中粒種咖啡在海南島的盛熟期爲2——3月,小粒種9——11月),從健壯豐產的母樹上採摘充分成熟的果實做種子。果實採下後,立即進行脫皮洗種,方法是將果實置於硬而粗糙的地面上,用磚頭磨破果皮,也可以用脫皮機脫去果皮,然後放在水中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加入爐灰攪拌,再放在水中沖洗,把種子表面的膠質洗淨。洗種過程中,注意不要壓破種殼,以免影響發芽。無種殼的種子發芽率僅54%,保存種殼者,發芽率可達80%以上。種子洗淨後,置於通風的地方晾乾,不可曝曬,當種子曝曬至含水量15%時,發芽率顯著降低。晾乾的種子,不宜久藏。中粒種咖啡,貯藏時間超過三個月,就會喪失發芽力。小粒種咖啡,種子收穫期在9——11月,採種後就是低溫的冬季,種子可貯藏到次年2——3月份播種,但應放於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並經常檢查,防止發黴。
咖啡樹最理想的種植條件爲:溫度介於15——25℃之間的溫度氣候,而且整年的降雨量必須達1500——2000毫米,同時其降雨時間,要能配合咖啡樹的開花週期。當然,除了季節的雨量的配合外,還要有肥沃的土壤,要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質的肥沃土壤,另外,日光雖然是咖啡成長及結果所不可欠缺的要素,但過於強烈的陽光會抑制咖啡樹的成長,故各個產地通常會配合種植一些遮陽樹。至於最理想的海拔高度爲500——2000米。
民間有一種泡芽菜的方法,用50℃左右溫水浸泡一晝夜後,將水倒掉,再用清水衝一遍,然後用溼布覆蓋保持溼度,三天後便可出芽,選出芽率達到85%以上者作爲籽種,大家不妨試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