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咖啡的烘焙主要的作用在於:利用熱能作用來轉變咖啡中的成份,並將啡中的細胞壁打開,讓咖啡的精華成份容易溶解出來。而在烘焙的過程中,也利用熱能,讓咖啡中的水份揮發,並將其中不良的風味帶走,或是將其轉化成良好的風味。
因此,在咖啡豆烘焙程度的取決上,會依其特性而有不同的變化,如咖啡生豆原本的風味不好 (黴味、發酵味等不好的氣味) 就必須作長時間的烘焙來將其氣味消除,或是做深度烘焙來蓋過其味道,但是因爲用烘焙度來蓋過其原本的味道,所呈現出來的就不是咖啡的原本風味與香氣,而是一般所謂的咖啡香及咖啡味,且咖啡豆成份也因長時間及高溫的烘焙,開始焦糖化與炭化而產生苦味與香氣,而這些成份也通常會引起身體的不適感。
而經過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其油脂較容易浮現在咖啡豆表面,一但跟空氣接觸就會開始產生氧化作用,而這氧化作用也讓咖啡豆開始酸化,而產生不良的酸味,而這刺激酸味,就是一般喝咖啡時所不喜歡的酸味,當然對身體也不好。
但如果是較精選的咖啡豆或是高海拔地區的咖啡豆,咖啡生豆原始風味良好,通常花果的香氣非常明顯或保有特殊的產區風味,此時的烘焙就應該以保留其良好的氣味爲主,不可用一般的烘焙方式來處理,避免去破壞其味道;因此烘焙度通常會以中淺烘焙爲主,所以,咖啡豆會帶有特有的產區風味,香氣會有舒適的花果香氣與甜味,味道會比較清爽帶有水果的酸味與甜味,口感滑順而不失其醇度。
其實,咖啡的烘焙就像是在煎牛排一樣,越好的牛肉就不應該過度煎煮,而去破壞其原始的風味;咖啡也是一樣,越高品質的咖啡生豆,就不應該過度的烘焙,而去破壞其原本的精華。
但是,爲什麼市面上的咖啡,都會烘焙過度呢?因爲烘焙較深,相對的,咖啡的味道也會較濃、較苦也比較有咖啡香,比較符合一般大衆對咖啡的印象,加入糖跟奶精後,纔不會被蓋過去,當然,如果使用的是一般的咖啡生豆,也不得不用深烘焙來蓋過其不好的風味。就像茶葉一樣,平地的茶葉通常會比較濃苦,而高山茶通常會比較清爽回甘。而咖啡豆只要烘焙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會有酸味,只剩下苦味,這也是一般大衆所喜歡的咖啡。
當然,也有些咖啡確實能夠以深烘焙才能夠完全表現出其特有的風味,但是在考量健康與美味之間的選擇上,我們希望能以健康爲前提,提供對身體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咖啡,讓喝咖啡對身體是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如何判斷咖啡的好壞呢?喝咖啡,除了香氣與口中的味道之外,最重要的是身體的感覺,試著含一口黑咖啡在口中,等溫度跟體溫一致時,接著慢慢的滑入食道與胃部,良好的咖啡會讓您感覺一股暖流通過食道,在胃部會有舒適的感覺,在通過喉嚨時,會有放鬆的感覺,口中會殘留咖啡的餘韻,接著再喝一口水,水會變得非常的甘甜;不好的咖啡,在食道與胃部會產生刺激感讓人覺得不舒服,在口中會殘留乾澀的感覺,會讓您想要喝水去沖淡。當然,如果一開始就加入糖或奶精的話,就比較沒辦法去分辨了。
在此,要替咖啡因說些公道話,一般都認爲咖啡因是引起心悸、頭痛、失眠與身體的不適,而一些所謂的咖啡專家又說,烘焙度越深,咖啡因越少,對人體的影響就越少;當然,在烘焙的過成中,咖啡因會因烘焙而減少,但也會不會因爲烘焙過深,將好的咖啡成份轉變成對人體有不好影響的成份呢?如果是良質的咖啡生豆,其本身的咖啡因質地是良好的,因此,保留其良好的咖啡因,會讓人放鬆,感覺舒適;但如果是劣質的咖啡豆,其咖啡因較刺激,既使烘焙再深,其咖啡因的影響還是存在,更多了因咖啡炭化所產生的不良物質,對身體反而影響更大。而一般會引起身體不適、心悸的咖啡,大多是帶有苦澀味,或是帶有刺激酸味〈咖啡油脂氧化而酸化〉的咖啡,而咖啡因除非經過 230 度以上的高溫烘焙,否則還是會殘留,而經過這麼高溫的烘焙,其物質也大多都炭化了……炭化也容易產生致癌物……
因爲開始接觸咖啡烘焙之後,纔會更瞭解咖啡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