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供應鏈
有想過您杯中香氣誘人的咖啡是怎麼來的嗎?一顆咖啡果實要經過重重關卡,才能順利變身爲熱騰騰的咖啡,送到你的手中。首先是產地端的栽培、種植、收成和果實處理,接著是中間商的生豆交易、烘焙和零售,最後纔是消費端的研磨、衝煮與出杯。經過上述這些程序,鮮紅色的咖啡果實這才變成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送到您的手中。而這一連串繁雜的流程就是所謂的“
咖啡供應鏈”。
烘焙的利潤
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而言,“烘焙”是一個似近又遠的名詞,我們都清楚咖啡豆需要經過烘焙,但卻很少能真正的接觸到烘焙這個產業。而事實上,烘焙是整個咖啡供應鏈所有制程之中,毛利率最高的環節,根據ICO(國際咖啡組織)的調查,這些烘豆業者的平均毛利率高達51%,全球咖啡烘焙業的年產值高達7500億新臺幣。
而烘焙業者的利潤到底有多高呢?若我們將全球咖啡產業的利潤,簡化到10塊錢,那麼種植者可以得到1塊錢,出口商也可以分到1塊錢,零售業者則可以得到3塊錢;而烘焙商,卻可以獨拿五塊錢,是全球咖啡產業利潤的50%。
烘豆產業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進入的門檻極高,他們必須維持一定的生豆及熟豆存量、承擔烘豆過程中豆子的損失,且熟豆的風味會因爲時間而改變,這讓商品分配、物流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若沒有相當的財力是很困難的。
而且烘豆商從購入咖啡生豆到將咖啡熟豆或相關產品售出,通常需要1——6個月的時間,因此,烘豆業者需要有非常充裕的資金,才能度過這漫長的現金週轉天數。爲了籌得資金,這也讓烘豆業者必須大舉借債,其平均財務槓桿高達二,換句話說,這些烘豆業者50%的息前稅前盈餘都要拿去償還債務的利息。
世界前十大烘豆商
儘管如此,烘豆業相當豐厚的利潤,仍然造就了許多咖啡巨獸,全球的前十大烘豆商提供了全世界40%,相當於345萬噸的咖啡豆。十大烘豆業者如下表,前三名烘豆商都是龐大的食品集團。
烘豆商的咖啡霸業
事實上,包括雀巢、UCC在內,前十大烘豆商之中有許多都有經營自己的咖啡品牌,販售即溶或罐裝咖啡。市面上常見的即溶咖啡大多也都是烘豆商集團下的產品之一,雀巢即溶咖啡在超過180個國家銷售,其銷售額就佔了全球市場40%,2015年全球即溶咖啡的零售金額超過9300億新臺幣。
喜愛現煮咖啡的你是否懷疑爲何即溶咖啡的市場仍有如此大的賺頭?隨著第三波咖啡浪潮興起,消費者對咖啡的喜好的確有明顯改變,但即溶咖啡的方便度是無法取代的,加上咖啡新興市場(例如:中國和印度)對於即溶咖啡的需求暴增,支撐了即溶咖啡市場的銷售量。
然而,烘豆業者沒有因此滿足於現狀,他們針對咖啡成熟市場的消費者偏好做出不同策略因應。雀巢看見個人咖啡市場,早在1986年就成立NESPRESSO膠囊咖啡,以中產階級家庭爲目標客羣,改變以往在消費者心中廉價的形象,強調NESPRESSO的高品質與時尚品味,於成立的第一年就推出四種膠囊咖啡口味。
星巴克也在前十大烘豆商的排行榜之中,這或許會讓許多人感到訝異。星巴克是全球咖啡零售業的巨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連鎖咖啡廳,在全球有超過20,000家分店。擁有如此龐大的咖啡通路,這讓星巴克的烘豆量大增,而烘豆同時也正是星巴克的本業。
總體而言,這些烘豆商完成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龍式的“
咖啡供應鏈”,從產地、烘焙、加工到最後的零售,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幾乎獨佔了所有的利潤,就曾有人形容這些烘豆商就像吸血鬼一樣,吸乾了咖啡產業的每一塊錢。
公平貿易咖啡豆
由前文可知,烘豆商在咖啡供應鏈中賺取不少的利潤,甚至也做起了零售生意,但他們的上游供應商,已就是咖啡農,卻沒有因此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當公平貿易的議題吵的火熱,烘豆商就會被冠上剝削農民的罪名。
而且近年來氣候變遷使咖啡產量減少,烘豆商需要大量穩定豆源,不少業者除了承諾購買公平貿易咖啡豆,紛紛提出回饋農民永續計畫。例如雀巢的創造共享價值,其中包括直接向農民以保證價購買原料,少了中間商經手,農民可以獲得更高利潤,雀巢也能享有固定的原料供應。還有提供農民技術上的協助,使農民得以提高效率及商品品質。以上或許只是爲了回應企業社會責任,但實際上也爲農民和烘豆商創造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