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當法國傳教士爲了自己喝咖啡的需要,在一個叫做朱苦拉的地方成功種植了第一株咖啡樹時,他也許不會想到,百年之後咖啡成了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一個亮點。20世紀50年代雲南省已經開始規模化種植咖啡。而於2011年出臺的《雲南省咖啡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又爲咖啡產業的發展確立了新航向。
保山普洱德宏 咖啡黃金種植區大量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熱區資源,讓雲南成爲產出阿拉比卡(小粒)咖啡這種高品質咖啡的黃金種植區。
保山小粒咖啡經過60多年的發展,咖啡產業已成規模,成爲年產值近5億元的特色產業。保山的咖啡產業,曾經創造過不少輝煌,在1980年的全國咖啡會議上保山小粒咖啡被譽爲“全國咖啡之冠”;1992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保山小粒咖啡被評爲最高銀質獎;1993年,在比利時42屆布魯塞爾尤里卡博覽會上榮獲尤里卡金獎……去年,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達65萬畝,成爲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咖啡主產區和咖啡貿易的主要集散地。在“量”上去的同時,普洱也在尋求“質”的突破。近年來,普洱市政府、企業和咖農加強咖啡品種選育和咖啡豆精深加工,引進國際咖啡巨頭,借鑑其種植和生產技術,在提高原料品質的同時“走出去”拓市場,讓普洱咖啡品牌破繭成長。建設咖啡莊園、咖啡博物館、咖啡風情街、舉辦中國咖啡文化節等一系列舉措,讓普洱咖啡產業發展的藍圖徐徐展開。
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成熟的價格保護機制,以及科技的支撐和完善的管理體系,是咖啡種植戶底氣的來源。據瞭解,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從2004年就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實施了保護價、保投入、保質量和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三統三保”措施。
豐產之年難豐收 品質決定話語權 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雲南咖啡種植面積已超過130萬畝,產量達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0%和62%。種植面積已提前實現2015年的目標。今年雲南咖啡的平均畝產高達225公斤,但國內市場價只有16至17元/公斤。雖然有著全球收購價普遍下跌的背景,但云南咖啡在市場上未賣出好價錢,卻讓人深思。巴西咖啡畝產在80公斤左右,賣價爲30至33元/公斤。哥倫比亞爲52公斤,賣價35至38元/公斤。
雲南咖啡價格縮水,很多人認爲是因爲我們沒有定價權。“這是一個誤區。”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祕書長李功勤說,
雲南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雖然佔到全國的98%以上,但卻不足世界產量的1%。即使把雲南所有適宜土地都種上咖啡,比重也不大,從產量上就無法得到定價權。
“雖然擁有定價權不現實,但可以爭取話語權。”李功勤認爲,擁有話語權的關鍵是品質。他舉例說,牙買加的藍山咖啡2012年的產量僅2400噸,但在國內市場的生豆賣價高達400到500元一公斤,正是因爲品質高。
雲南省政府生物產業辦程達教授認爲,雲南打造精品咖啡產業的目標正確,但在實踐中沒有按照市場需求和趨勢來進行科學的產業規劃,缺乏產業的整體設計;產後加工中對管理的忽視和技術支撐的缺乏,造成了優勢資源的價值大量損耗。
立標準樹龍頭 主打“
雲南咖啡”牌咖啡從種植到成爲商品,要經過採摘、脫皮、發酵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決定著咖啡品質。另外,在業界還有一種說法,“因爲雲南咖啡產業缺少可以統一執行的質量標準,採購商用自己的標準在雲南產區走一圈,就可以把收購價從20多塊壓到10幾塊。”李功勤認爲,政府應儘快制定咖啡種植加工的規範,同時制定
雲南咖啡的統一質量標準,並得到有效的落實,增強市場競爭力。
“我們咖啡豆的質量再好,但是人們記住的只有雀巢、星巴克的名字,而沒有記住北歸。”北歸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家祿說。雀巢公司進入普洱收購咖啡豆已有多年曆史,但市場上消費者認識的只是“雀巢”,而非普洱或者雲南。另一面,雲南咖啡企業的“小、散、亂”現狀,也成爲樹立品牌的掣肘。咖啡巨頭是全球採購,對
雲南咖啡的採購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自己的咖啡骨幹企業,終歸是受制於人。
在李功勤看來,雲南作爲中國咖啡主產區,應該有實力強大的地方龍頭企業和知名的民族品牌,國際和國內市場並舉。培植扶持龍頭企業,應站在全省的高度一盤棋規劃,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化組合,把地方龍頭企業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雲南不但要會種咖啡,還要會賣咖啡。針對國際市場,應主打“
雲南咖啡”品牌;面對國內市場,主推叫得響的地方龍頭企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