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這是我們的好友Lulu委託我們製作的專輯,其實我們也對這個題目很有興趣。早在我們跟團旅行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英式咖啡店品牌其實超乎想像的多元。也許是這裏的經濟狀況,和英國人的消費方式能夠支撐如此多元的咖啡店競爭模式。
英式咖啡店分成連鎖咖啡店和個別私人營業的兩種,和中國類似。最有名的當然還是Starbucks星巴克,然而包括Costa 和Café Nero也在競爭之列,類似的連鎖咖啡館大概有五家以上。在英國遊歷一圈下來,我們發現星巴克和Costa應該是這裏的兩大龍頭。在地價比較昂貴的觀光景點裏星巴克比較多,畢竟他們是跨國企業,能負擔得起較貴的租金;而在物價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地方Costa比較多。在南安普敦,星巴克和Costa的比例是2比3,由此可以知道我們居住城市的地位。
在愛丁堡我們看到至少三家星巴克,Costa一家也沒有;但是在史特拉福和普茲茅斯他們的比率是1比1;在巴斯的星巴克和Costa比率是2比0。有趣的是,他們似乎是在做割喉戰似的捉對廝殺,並沒有在客層上做區別。以同樣是大杯拿鐵來說,星巴克(Venti)售價一杯2.75鎊,扣掉自己攜帶杯子(self-own cup)的環保價是2.55鎊,相當於30元。這個售價和Costa的大杯拿鐵一樣。
那就競爭品質吧!說真的,這裏的星巴克咖啡並沒有像中國一樣好喝,服務態度也沒有比較好。自從他們的營業機器從半自動沖泡改成全自動沖泡的之後,似乎豬頭也能操作那種機器;也許可以節省培育吧檯師傅( Barista )的成本,但是早期星巴克那種培育咖啡吧檯師傅的用心,以及推廣咖啡文化的精神和熱情,似乎也在完全商業考量的情況下消失殆盡。更可怕的是,賣咖啡的店裏居然聞不到咖啡醇厚的香味。已經有好幾次,我甚至要提醒在結帳的店員要扣掉我自己帶杯子的折扣費用(新臺幣15元,根據個人觀察,另外一個原因是英國人從不帶自己的杯子)。所以有一度我們比較喜歡Costa的英式咖啡。我們的加拿大鄰居推薦Café Nero,價錢比較便宜,但其實也比較沒那麼好喝。最特立獨行的是,Café Nero的內用(eat-in)價格居然比外帶(take-away)還要便宜,通常是相反。在星巴克,內用可能會比外帶貴個50p左右。
然而最終我們還是星巴客的忠實顧客啦,原因很多。這裏的咖啡豆和中國比起來相對便宜,一般我們用的家常豆(Household Blend)半磅售價3.9鎊;中國星巴克的豆子大約80元左右。這裏的隨行卡不需要工本費,我們隨辦隨用,用完就留做紀念,不過也沒有紅利點數就是了。最重要的是,在這裏的星巴克消費其實比較省錢:糖包、餐巾紙隨便拿就算了,我們可以一直去向他們要溫開水(lukewarm water)喝,現場喝完還可以再帶走,因爲在這裏買瓶裝水價是一英鎊買500c.c。我們用自己的兩個隨行杯裝滿滿,換算成英鎊就是2鎊。結果是:我們喝了一杯大杯拿鐵(-2.55),兩個人都用了他們提供的乾淨廁所(+0.4這裏上廁所要錢),喝了四杯500c.c.的逆滲透淨水(+4),在他們提供的舒適環境裏休息,反而似乎賺了一點。這是什麼阿Q心態呀?
這裏的星巴克有另一個優點:他們仍然重視與社區的關係,所以他們的店面設計都會盡量與社區的特色結合,尤其是在觀光景點附近的分店,有時甚至爲了景觀的整體協調性犧牲自己大大的美人魚招牌。所以,有時候在風景名勝附近反而不容易找到,但是外觀設計上依舊美輪美奐的星巴克咖啡店。
在幾大連鎖咖啡店的夾殺下,自營的英式咖啡店經營起來當然比較辛苦,但是也應該蠻有成就感,也還是有利潤的吧。我們在路上看到的自營英式咖啡店不多,但有發現的還是生意興隆。畢竟英國人收入真的比較高,一個消防隊員的平均年薪是27000英鎊(大約50萬元),我有這種薪水還會在乎自己帶杯子的窮酸折扣嗎?此外,英國人對飲食根本不花心思,路邊隨便料理一下的食物他們就趨之若鶩了。那次我們在倫敦西敏寺附近的一家自營的意大利咖啡簡餐店,排了一段時間之後叫了一盤不怎麼樣的意大利麪(7鎊)和一小杯拿鐵(2.7鎊),加起來快150元!而其實我們自己做的都比較好喫。付帳之後突然有一種被黑手黨搶錢的感覺,想哭但是不能哭出來,等一下補充水分又要錢呀!
關注公衆號,發送 116551 免費閱讀全文
2018-03-28 17:01:4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