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達黎加咖啡一向被認爲是完美類型的經典風味,平衡、乾淨、溫和是他的基調,向來以風味極均衡、極乾淨、極清亮、帶漿果風味的水果酸著名。其中最著名且最大種植的產區就是塔拉珠(Tarrazu),其緯度最高,氣候及土壤條件均是哥國最佳的,因此Tarrazu是公認最優秀的咖啡生產區域。除了近乎完美的經典風味,在酸感上尚具有活潑的柑橘味或是莓果類風味,而餘韻上則會有顯著的咖啡花香味,是一款充滿拉丁鄉春風情的閒靜咖啡。
哥斯達黎加位在中美地峽,同時受到太平洋、大西洋洋流與海風對氣候的調控作用,境內許多海拔達2000米的高聳火山,咖啡漿果得以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與高海拔冷涼的環境中緩慢成長,孕育出風味完整而豐富的咖啡豆。哥國最早栽培咖啡的地方是在Poas與Barva火山的山坡上,今日被稱爲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的地區,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現在共有七個主要的咖啡栽培地區。
1.Tarrazu (塔拉珠);海拔 1300-2000m。
2.Tres Rios(三水河);海拔 1400-1800m。
3.West Valley(西部谷地) ;海拔 1200-1650m。
4.Central Valley(中央谷地);海拔 1200-1600m。
5.Orosi(歐蘿喜);海拔 900-1200m。
6.Brunca (布朗卡);海拔 800-1200m。
7.Turrialba(楚里亞拔);海拔 600- 900m。
哥斯達黎加咖啡豆的分級方式相當簡單,以咖啡園的海拔來分級,一共七個等級/名稱/縮寫/標高(呎):
1‧極硬豆(SHB) 4500以上。
2‧硬豆(HB) 4000——4500。
3‧半硬豆(SH)3500——4000。
4‧特級上等水洗豆(EPW)3000——3500。
5‧上等水洗豆(PW)2500——3000。
6‧特級良好水洗豆(EGW)2000——2500。
7‧良好水洗豆(GW)2000以下。
近幾年微型處理廠紛紛成立,由於耗水量僅需傳統水洗處理廠的5%,而且也不需要龐大的水槽與曝曬場,所需要的投資相對小許多。酸度低、複雜度提高、甜香濃郁的"蜜處理咖啡"就此成了近年咖啡界競逐的標的;當中的佼佼者近年在各大比賽大放異彩,大大提升了各莊園的國際知名度。
蜜處理咖啡的特色很高程度的取決於果肉刮除機的設定--保留愈多的果肉,蜜處理的特色愈明顯。也許是處理廠所在地的微氣候條件(日照量/降雨機率/空氣溼度),或者是處理者的功力,也可能純粹是處理者的偏好……即使同樣稱爲"Honey Coffee"的咖啡,其實會有程度不一的蜜處理特色。
白蜜處理是一個較低度發酵的蜜處理工法,對比起其他顏色(黃、紅、黑),在處理過程中有較多的翻攪次數,較少的果肉保留,放至在棚架上乾燥結束後,將集結成塊裝的帶果肉生豆混和少許的豆殼(羊皮層),以減少漿果的黏性與水分,讓脫殼機能夠順利的將殘留在外層的果肉層與果殼去除。
歐美流行的攪拌燜蒸法
適合淺烘焙的咖啡豆
歐美式攪拌法:在燜蒸階段用攪拌棒進行十字攪拌,也是三段式的一種分支,是2012年世界衝煮大賽冠軍 Matt Perger 之後才發展起來手衝手法。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提升咖啡豆中的芳香物質的釋出,放大咖啡豆的風味優點,增強咖啡的口感,不會太單薄。
至於衝煮方式,手沖和虹吸沖泡爲最佳。
V60濾杯, 15克粉,水溫90度,研磨3.5,
水粉比接近1:15
27克水悶蒸,悶蒸時間爲28s
分段:27-105-88, 時間爲1:50 ( 燜蒸開始計時)